张 银
(洪洞陆成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临汾 041600)
煤矿巷道支护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锚网索支护可给予巷道围岩以主动支护作用,可有效提高巷道围岩的整体性和强度,进而确保巷道收敛变形符合相关要求[1-3]。山西某矿11#煤层回采巷道多采用普通锚网索支护,但是,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因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作用、采空区侧向压力影响等,巷道变形收敛严重,变形量可达设计断面的20%以上,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鉴于普通锚网索在孤岛工作面巷道支护难以满足要求,决定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进行巷道支护,以期提高孤岛工作面巷道支护效果。
8512工作面西部为8512-1工作面采空区,东部为8510工作面采空区,北部20 m为井田边界,边界向北为矿井开采遗留采空区。工作面所采煤层为11#煤层,煤层均厚2.6 m,煤层倾角平均为6.5°,属于稳定可采厚煤层工作面。8512工作面整体位于南北向斜构造中,在掘进中揭露落差超过1.5 m的断层11个,受构造影响局部为薄煤带。工作面设计走向和倾向长度分别为1 450 m和230 m,直接顶为均厚11 m的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基本顶为均厚14.5 m的中粗粒砂岩,直接底为均厚2.1 m的泥岩。工作面水文地质结构较简单,在采掘过程中可能出现小范围淋水现象。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两巷设计尺寸3 000 mm×5 000 mm(高×宽),因巷道顶板泥岩-砂质泥岩岩性较弱,且顶煤硬度较低,同时考虑到孤岛工作面侧压等因素的影响[4-7],决定两巷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
以往,矿井回采11#煤层孤岛工作面,两巷多采用普通锚网索支护,过断层等构造带时辅以架设U型钢棚支护。原支护方案中顶锚杆采用φ20 mm×2 500 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顶锚索采用φ21.6 mm×5 800 mm的钢绞绳,帮锚杆采用φ18 mm×2 000 mm的树脂锚杆,帮锚索采用φ15.24 mm×4 500 mm的钢绞绳,顶锚杆和帮锚杆间排距均为900 mm×900 mm,顶锚索和帮锚索间排距均为1 800 mm×1 800 mm,其中帮锚索仅布置在采空区侧煤柱。顶板和两帮铺设的金属网规格为2 400 mm×1 100 mm的菱形网。
根据回采经验,11#煤层孤岛工作面采用普通锚网索支护难以保证巷道回采所需断面,两帮收敛变形严重,尤其是断层等构造带附近,巷道掉顶现象频见,局部支护体系失效,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8-11]。
巷道收敛变形:巷道收敛变形以两帮收敛和底臌为主要形式,局部地带出现顶板下沉现象;在回采期间,两巷收敛量累计可达1 056 mm,底臌量累计可达670 mm,两帮和底臌量为巷道设计尺寸的21%和22%,且巷道收敛变形量75%以上发生在采场前方100 m范围内。整体来说,构造带附近网兜现象严重,根据顶板窥视可知,构造带附近顶板离层较明显,离层多发生在煤层与顶板交界处和泥岩层范围内。
支护体系失效:巷道个别锚杆出现拉断现象,锚杆和锚索托盘陷入煤体,网兜现象明显。为了解决支护体系失效,在巷道中心处打设木点柱,对于锚杆断裂缺失处给予重新打锚杆和锚索进行补强支护,但难以有效控制巷道变形。
顶板冒漏倾向性大:由于巷道为全煤巷,顶煤较厚,且支护体系难以满足巷道支护需求,同时受到上部含水层和断层等构造带的影响,巷道容易出现顶板离层、顶煤垮落和顶板冒漏现象,轻则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重则会造成安全事故。
预应力支护是指将锚索一端锚固在基岩内,然后在自由端进行张拉,对围岩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层进行锚固,高预应力支护要求所施加的锚索预紧力不低于300 kN,属于主动支护。在高预应力作用下,围岩产生压缩并形成“承载拱”,可大幅度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自承载能力,可有效降低巷道围岩早期变形和顶板离层[12-16]。且预应力锚索支护能够促使支护体与围岩形成复合体,提高被支护岩体的抗剪和抗拉能力,能有效降低采空区侧向压力对巷道围岩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11#煤层原支护条件下巷道变形特点,认为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是提高巷道稳定性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同时考虑到8512工作面煤岩体特性、构造影响、煤层厚度、巷道断面需求等,决定在8512工作面两巷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现以工作面回风巷为例进行研究,8512工作面回风巷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如图1所示。
顶板支护:顶锚杆选用φ20 mm×2 000 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钢托盘的规格为150 mm×150 mm×10 mm(长×宽×厚),锚杆间排距为940 mm×900 mm,每根锚杆采用1支MSK2380型锚固剂进行锚固,要求锚固力不低于95 kN;顶锚索选用φ21.6 mm×6 500 mm的钢绞线,钢托盘规格为300 mm×300 mm×15 mm(长×宽×厚),锚索排距900 mm,每两排布置4根,分别按照2、4眼位和3、5眼位布置,眼位间距940 mm,每根锚索采用2支MSK23100的树脂药卷进行锚固,预紧力不低于300 kN;顶网采用2 100 mm×1 000 mm钢筋网,每排2片,横向铺设。
a-正视图;b-俯视图图1 8512工作面回风巷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示意图
两帮支护:帮锚杆选用φ20 mm×2 000 mm的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托盘规格与顶锚杆相同,锚杆间排距为800 mm×900 mm,其中顶角锚杆距顶板350 mm,与水平呈25° 角,锚固力不低于75 kN;帮锚索仅布置在采空区侧,锚索选用φ21.6 mm×6 500 mm的钢绞线,托盘与顶锚索托盘规格相同,锚索间排距为900 mm×1 600 mm,锚固方式与顶锚索相同,预紧力不低于300 kN。帮网选用规格2 400 mm×1 000 mm的菱形网,每排每帮一片,竖向铺设。
图2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变化曲线
鉴于11#煤层孤岛工作面两巷收敛变形量75%以上出现在工作面回采超前段,故在8512工作面回风巷距离采场100 m范围内布置“十字交叉”测点来进行巷道围岩变形观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观测结果可知,随回采推进,顶底板累计收缩变形为228 mm,为设计高度的7.6%,且顶底板收敛变形主要发生在采场前方25 m范围,约占总收敛变形量的83%;两帮累计收敛变形量为546 mm,为设计尺寸的10.9%,且两帮收敛变形主要发生在采场前方30 m范围内,约占总收敛变形量的79%。为了了解顶板里层情况,在采场前方50 m范围内向顶板打钻孔进行窥视,结果显示,顶板离层多发生在顶煤与顶板交界处,离层量最大11 mm,平均为4.2 mm,离层不明显。由此可知,通过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可以有效提高4#煤层8512巷道支护效果,巷道变形量和顶板离层量较小,能够满足工作面回采需求。
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能够给予围岩强有力的主动支护,可有效提高巷道围岩的整体强度和自稳性,可有效抑制巷道围岩变形和顶板离层。8512工作面支护实践表明,通过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巷道收敛变形量不到巷道设计尺寸的10%,能够保证工作面回采需求,支护效果较好,说明11#煤层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是可行的,能够达到预期支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