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化研究

2019-09-06 08:46:58符丹湖南省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拆模垫块后浇带

文/符丹 湖南省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如今,很多建筑工程都会设置后浇带,其目的是防止由于主体结构发生收缩或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而为了使后浇带充分发挥这一功能,需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并予以适当优化。

1、工程概况

某拟建建筑工程住宅、商业裙楼及地下车库,框架结构,其中,11#、13#采用YJ105户型,设置沉降后浇带,其位置为16-17轴间。另外,除8D#楼以外,其它都和人防及架空车库连接,在相邻的部位都设置了沉降后浇带,如图1所示。在沉降后浇带处,使用标高比两侧高一个等级,并掺有适量微膨胀剂的混凝土。现围绕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其优化作如下分析。

图1 现浇板后浇带(单位:mm)

2、后浇带的设置

建筑后浇带的施工应从基础部分开始以图纸为依据进行。

对于基础部位的后浇带,根据图纸的相关要求先进行超前止水的设置。开挖施工中,按图纸相关要求把后浇带挖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完成底板、防水与保护层等的作业后,对后浇带进行弹线,并粘贴一道宽度为300mm的止水带,同时在钢筋绑扎时要对止水钢板及钢丝网片进行绑扎,用钢筋加以固定,防止混凝土浇筑中发生外泄[1]。

对于地下室顶板和外墙的后浇带,其中,外墙和基础的后浇带互相连接,对基础、外墙的止水钢板,及外墙、顶板的止水钢板都焊接密实。

对于地上部分的后浇带,如果没有从有水的房间中穿过,则不需要设置止水带,利用模板与钢丝网片加以固定即可,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渗进后浇带。

3、施工技术与优化

3.1 施工基本要求

后浇带的施工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1)后浇带一般需要在主体完成封顶以后,且两侧的沉降达到稳定后进行浇筑,通常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2)后浇带施工使用的混凝土,需通过外加剂的掺加具备一定补偿性,同时强度等级还要比两侧大;

(3)完成后浇带的浇筑后,应持续养护28d以上,对于两侧的模板支撑,在养护结束后将其拆除;

(4)正式施工前先对接缝部位进行凿毛与冲洗,使其保持湿润,同时涂刷一层水泥浆。

上述施工措施的采用,规避了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外泄问题,成功通过外加剂、养护以及接缝处理措施,提升了建筑物后浇带施工建设的质量。

3.2 模板施工与优化

在本工程中,后浇带的模板可以与主体结构一同进行施工。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时,可将主体结构模板及其支撑方木于后浇带两侧的500mm部位断开,然后在两侧设置宽度为500mm的模板,在底部设置立杆加以支撑,使其和周围的立杆相连。将主体结构的模板拆除后,利用水平杆将立杆相连,然后设好扫地杆和斜撑[2]。顶、底板后浇带支撑模板如图2所示。

图2 顶、底板后浇带支撑模板

待后浇带的浇筑施工完成后,根据要求对模板进行拆除,此时要求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的75%,一般情况下需要14d的时间。在拆模过程中,先将板底松动,然后将方木和模板拆下。当采用钢管架时,应按先安的后拆和后安的先拆基本原则拆除。由于后浇带的施工比主体结构滞后,所以在后浇带施工中可能主体结构已经进入砌体施工阶段,故拆模过程中务必注意防止发生磕碰,使砌体结构损坏。此后,建筑物模板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且为后续的施工操作控制提供便利条件。

3.3 钢筋施工与优化

后浇带处的纵筋,于两侧保持连续,同时还要根据视情况采用加强筋。对钢筋进行绑扎时,两侧混凝土垫块和马凳需要适当增加用量,使钢筋网片的保护层厚度与高度都满足要求,处于后浇带之内的垫块与马凳,需加密布置。

止水钢板设置优化:底板钢筋设置好后开始止水钢板施工,之前要预制高度适宜的支座,采用和结构相同的混凝土,下端设置垫块,上端进行短钢筋的预埋,对止水钢板予以固定。将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与止水钢板支座绑扎。对于支座的间距,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固定止水钢板为准,将支座固定好后,沿止水钢板进行密目钢筋网的绑扎。之后进行止水钢板的焊接,选择适宜的位置加焊钢筋桩,作为和钢筋网之间的绑扎点,要注意钢筋桩应和上部钢筋同高。最后对上部钢筋进行绑扎,在断开的部位绑扎和保护层同高的方木。

后浇带施工使用钢筋材料过程,不能仅借助以往工作经验应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还要对钢筋数量与设施设置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高钢筋各部分施工的有效性。

3.4 混凝土施工

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一般应在两侧浇筑时间达到60d后实施,同时施工中所用的混凝土一方面强度等级要比主体结构高,另一方面还要掺加适量微膨胀剂。

(1)正式浇筑前先将钢筋上的锈蚀清除干净。因部分钢筋可能锈蚀,所以要在支模之前做好钢筋除锈,在除锈过程中利用砂纸对铁锈进行打磨。与此同时,还要调整钢筋,将缺失的垫块补齐,并使钢筋之间的距离与位置均准确无误[3]。

(2)对模板中的垃圾、杂物和浮浆进行清理,尤其是施工缝,必须认真清理,否则将产生夹渣。清理好后在其中一侧塞紧海绵条,必须漏浆。检查模板的支撑,根据检查结果做好加固,使接槎处保持平整。

(3)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表面杂物与浮浆,再弹线确定位置,然后利用切割机在弹线上进行切割,形成1cm的深度,切割完成后剔凿平整,并在24h前洒水润湿,最后铺筑一层厚度为30-50mm,成分和浇筑时所用混凝土完全一致的水泥砂浆。

(4)浇筑之前再次用清水润湿,使新、老部分的混凝土充分结合,在浇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施工缝部位必须振捣密实,但要避免过振,对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造成影响。在振捣的过程中,应向施工缝的方向逐步推进,和老混凝土之间保持80-100mm的间隔距离。利用大杠进行刮平的过程中,应使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比已有混凝土表面高2mm,这样能在搓毛以后避免形成高差。另外,在搓毛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缝进行加强,使两者充分结合。

为避免出现混凝土渗入至建筑后浇带的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应结合建筑实际情况采用上述技术方法,在清理模板垃圾与杂物的基础上,对施工缝、浇筑钢筋表面锈蚀以及浇筑前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进行控制。如此,就可最大程度的保证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效果。

3.5 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连续养护,持续28d以上。如果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没有达到要求,即不小于1.2N/mm2,则不允许进行拆模;另外,施工中,不允许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的表面行走踩踏和堆放重物。

待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要求,且表面不会由于拆模损坏后方可进行拆模。待相同条件下的试件实际强度满足要求后,即不低于1.0MPa,先对穿墙螺栓进行放松,促使混凝土和模板之间脱开;如果脱模无法进行,利用撬棍对模板的底部实施撬动,注意不可在上口进行撬动和晃动,更不可使用大锤进行砸击。将模板拆下后,应认真清洗,稍干后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以备下次继续使用[4]。

梁与板底模均按处在相同条件下的试块实际强度确定拆模时间,期间还要充分考虑养护时间。对于板底模,其拆模强度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板底模拆除强度要求

对于梁底模,其拆模强度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梁底模拆除强度要求

严格按照上述参数要求,能够有效规避强度控制效果不不高所带来的影响,即浇筑完混凝土后的养护与拆模就达到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预期。

结语:

目前本工程后浇带施工已顺利完成,经检查,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充分发挥出后浇带作用,以上施工技术与优化合理可行,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拆模垫块后浇带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大模板技术在高层建筑剪力墙施工中的应用
写真地理(2020年23期)2020-09-12 14:24:20
轧钢加热炉垫块的选型应用及发展趋势
鞍钢技术(2019年5期)2019-10-17 01:13:52
CL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垫块制作的施工工艺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
世界家苑(2017年11期)2017-11-01 10:33:52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