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海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贵州省10个取消GDP考核县之一、13个同步小康经济发展困难县之一、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广州市番禹区、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盘江集团和恒大集团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总人口85.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56%。赫章政治底蕴厚重,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多次亲临视察。1985年6月,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在《国内动态清样》(第1278期)刊出《赫章县有一万二千多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一文后,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1986年4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到赫章调研后,于1988年6月亲自倡导建立了毕节试验区,赫章县因此成为了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赫章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韭菜坪.云上花海、韭菜坪.天上石林、韭菜坪.阿西里西大草原、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贵州屋脊”韭菜坪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一直以来,我县始终按照中央、省、市安排部署,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自然资源部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用地给予了超常规、高“含金量”的政策倾斜支持,更是有力有效助推了我县脱贫攻坚进程。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42.5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7.8亿元;财政总收入16.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27.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607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6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3亿元,贷款余额77亿元。实现4个贫困乡镇摘帽,81个贫困村出列,1.92万贫困人口退出。在用好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我县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土地是财富之母”,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人类活动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自然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奋斗目标,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在土地整治、增减挂钩、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综合施策,做好“要地”这篇文章,全力保障扶贫攻坚用地需求。2016年以来,赫章县共获批建设用地16批次352.86公顷(5292.90亩),获批独立选址项目建设用地3宗28.16公顷(422.40亩),有力保障了全县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扶贫项目、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需求,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后盾。
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适度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环境不破坏,有效防范地质灾害风险。一是坚守生态红线。坚持绿色用地、生态发展,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大力推动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深入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二是坚守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保护质量提升行动,建立了千亩以上坝区耕地动态巡查和周报告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县乡村逐级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截止2017年底,全县耕地保量为127.95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07.5万亩,耕地保有量和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始终保持不变。
积极抢抓中央、国务院、原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全力争取各级部门的帮扶支持,全方位用好用足国土资源差别化政策。一是扎实抓好统筹用地规划。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积极争取将赫章县列为拓展县城区城市用地发展空间试点,县城规划空间从2012年的56.93万亩拓展到目前的58.97万亩。抢抓“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在做好补偿安置前提下,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政策机遇,优先保障恒大集团帮扶赫章县集中建设贫困群众县城安置项目共计98.52公顷用地需求,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7359户38138人。调整优化用地指标,着力解决项目用地,重点抓好城镇棚户区改造、旅游景区建设、康养、光伏发电、教育医疗、地质灾害治理等民生项目用地供应。二是扎实抓好土地增减挂钩。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在优先满足自身建设所需的同时,切实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扩大收益空间,流转收益全部统筹用于脱贫攻坚,破解脱贫攻坚资金缺口难题。2016年以来,共规划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5400亩,已实施完成3400亩,正在实施2000亩,成功流转节余指标2600亩,收益5.06亿元。其中,2016年流转800亩、收益1.44亿元,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6亿元的47%;2017年流转1200亩、收益2.3亿元,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2亿元的52%;2018年流转600亩、收益1.32亿元,是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3亿元的52%。三是扎实抓好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整治就是土地“刨金”。我县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将土地综合整治好、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益,让社会满意、群众受益。2016年以来,实施土地整治项目91个,建设规模17.75万亩,总投资3.7亿元,有力改善了项目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吸纳贫困群众通过务工等方式就近就业、促进增收,通过土地整治,不仅获得增减挂钩指标、新增耕地指标、旱改水指标,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极大提升。
以狠抓政策落地为关键,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用好用足用活国土资源扶贫政策,用心用力用情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借助外力。积极抢抓省国土资源厅帮扶我县的契机,全力做足土地政策大文章,将国土资源政策“精准滴灌”落实。帮扶工作中,省国土资源厅在城乡建设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公园申报、发展旅游产业等方面为我县“开小灶”,从政策、资金、项目、专业技术力量等多方面支持赫章脱贫攻坚。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倾力帮扶下,2016年8月,赫章县韭菜坪被授予“韭菜坪·贵州地质公园”称号;2018年7月,有10个村获批总投资1.32亿元的乌蒙山兴地惠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2016年以来共获批省级地质灾害项目6个,资金1914万元;勘探出优质地热水资源2口,偏硅酸、锶等微量元素达到国家理疗矿泉水标准;铅锌矿中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明铅锌资源量占贵州60余年总和的40%,实现贵州超大型铅锌矿床“零”的突破。二是激发内力。积极开展以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创造生产条件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引导全县上下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林业和乡村旅游业,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统筹推进“三变改革”进程,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是调动活力。按照“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在资金筹措和收益分配上探路子,对接协调金融部门融资贷款,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切实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流转等所需资金。同时,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明确划拨增减挂钩指标流转后净收益的30%划拨给乡(镇、街道),集中用于解决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全面发力。结合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喀斯特地貌实际,在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严格按照“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原则,全面统筹抓好土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旱改水、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等工作,确保国家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项土地政策充分发挥效益,“真金白银”助推脱贫攻坚。
赫章县在用好国土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面临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受耕地质量等级限制,降低了贫困地区实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的效益,一定程度影响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进程。在下步工作中,赫章县将一如既往用好用足“金牌”土地政策,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建设用地,将节省出来的土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企业,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恳请自然资源部在政策上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支持。一是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贫困地区管理权限,对土地整治及增减挂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予以合理调整,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土地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二是发挥上级部门宏观部署优势,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土地整治,延伸贫困地区产业链条,形成助推脱贫的综合效益。三是对贫困地区土地资源的实际调查结果给予认可,并加大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跨省调剂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将工矿废弃地复垦产生的指标纳入国家统筹,参加跨省调剂指标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