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2019-09-06 03:10王小红俞亦好
健康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总分状态情绪

王小红,俞亦好

(温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并逐渐进展,体力及社会活动明显受限,患者最终往往因并发症致残,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良心理障碍可能进一步加重生理损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人们认识到除了治疗疾病的躯体症状外,也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本研究探讨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1]对COPD患者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年2月—1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且伴发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COPD患者140例,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符合COPD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诊断标准;(2)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状态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肺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肺炎患者;(2)存在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肿瘤等患者;(3)因智力低下或痴呆所致认知障碍或神志不清者;(4)因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其他躯体性疾病而产生抑郁者;(5)言语交流障碍或理解能力有缺陷等不能完成调查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40份,问卷回收率100%。参与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并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并经温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资料收集

1.2.1 一般资料 使用自制量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具体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吸烟情况、疾病病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由临床医护人员记录。

1.2.2 焦虑状态评估 采用SAS量表评估,包含正向评分15题,反向评分5题共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由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得标准分。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59分者为轻度,60~69分者为中度,69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3]。

1.2.3 抑郁状态评估 采用SDS量表评估,含20个项目,10个为反向评分。分为4级评分,患者自评后,将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后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标准分。总分低于53分者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2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4]。

1.2.4 相关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 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2]评估,包括咳嗽、咳痰、胸闷、爬坡的感觉、做家务、外出信心、睡眠和精力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各项目相加得总分,其分值为0~40分。分值越低,相关生活质量越好。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RET。干预时间为2周,每周4次,每次一个小时。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与营养、活动、体位、COPD疾病知识、吸氧、呼吸功能锻炼等。观察组由护理人员实施RET:1.与患者沟通交流,找出其情绪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2.帮助患者找出与C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3.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其共同分析、探讨对诱发事件(A)的态度和看法,即对诱发事件的认知观念(B)并客观的剖析这些认知观念(B)与情绪和行为反应(C)之间的关系,使患者认识到认知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4.转变患者的不良认知观念,不断强化合理信念,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COPD伴发焦虑者124例,伴发抑郁者111例,其中同时发生焦虑、抑郁者95例。观察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干预前后SAS、SDS比较 干预2周后,两组SAS和SDS总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SAS和SD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常规健康教育或RET干预前后SAS、SDS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CAT比较 干预2周后,观察组睡眠、精力、外出信心、家务活动,胸闷等症状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常规健康教育或RET干预前后CAT各因子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COPD是一种身心共患疾病[5-6],患者不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而且在COPD急性期和缓解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确切患病率及其因素影响目前还不完全知晓。国外研究[7]报道,COPD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可达9.3%~58%,抑郁状态发生率10%~42%。国内研究[8-9]中COPD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45.07%~72.8%,抑郁状态发生率56.34%~68.5%。可见COPD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是十分突出的,但对于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目前临床上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够重视的问题。

RET由心理学家埃利斯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依据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障碍的不是外界所发生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评价等认知内容[10]。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及应对能力的欠缺易导致情绪障碍,而不良的情绪如焦虑、抑郁又会加重病情。因此RET的治疗重点是让患者知道解除情绪障碍不应该依赖于消除外部事件,而是通过改变认知来缓解情绪压力;治疗的关键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充分交流,结合患者的实际,共同探讨其不合理认知观念,总结和归纳出具体的不合理认知内容,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明确的认知并能接受,在此基础上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态度,调节情绪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所有患者SAS和SDS总分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表明COPD呼吸系统症状的好转对焦虑抑郁有着良性影响,原发病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不可缺少;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RET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COPD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防止疾病恶化和提高生活质量。通常,临床上用肺功能检测评估患者病情,但常规肺功能仅仅反应疾病生理学指标。CAT评分是一个简单的COP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测定问卷,通过咳嗽、咳痰、睡眠、精力、外出信心等8个方面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更关注患者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的能力,关注患者生活状态及生命质量,可以对COPD的评估更全面、可靠,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1]。本研究对CAT评分的8个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RET对COPD患者睡眠、精力、外出信心等精神状态改善有着显著作用。对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缓解临床症状(如家务活动,胸闷)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表明心理干预可以全面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意味着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整体,对疾病呼吸系统症状进行诊治和护理固然重要,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关怀。患者健康水平反映不但要有生物学指标,也要包括精神心理学测评和社会活动的评价。国内对COPD患者心理障碍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容易漏诊,重视COPD患者心理障碍,积极干预,才能使患者得到全面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总分状态情绪
状态联想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情绪认同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