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促进有效教学

2019-09-05 04:28徐杨杨
祖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有效教学

徐杨杨

摘要:长期以来, 以自我中心的学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青少年自我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受的教育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目前大多数关注点都在于如何去解除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 同时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成长等,而本文则通过分析自我中心中两个典型特点-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简要说明了如何利用中学生这些心理发展特点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自我中心   假想观众   个人神话   同伴关系   有效教学

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人们一直寻求方法克服青少年自我中心,本文则从另外一个角度,通过利用青少年自我中心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一、青少年自我中心概念界定

青少年期被称为自我第二次诞生,自我发现时期。青少年期自我的发展对个体的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人们认为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与转折期。而这时期青少年也同时经历了许多特殊的问题;敏感.烦躁,易怒,经常怀疑甚至厌恶自己或者别人.同时经常觉得有人观察着自己同时经常幻想自已一定拥有别人没有的独特的能力…Evkin 把这些现象定义为青少年我中心,他认为这是一种极端自我意识,一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并总是受到他人评价性关注的感觉。皮亚杰自我中心论的基础上,认为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是认知发展的一个特征而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是形式运算阶段自我中心的产物。

(一)假想观众

假想的观众是青少年的一种假设,即他或她对个人外表和行为的关注被其他人所分享(Elkind, 1967, 1978)。Elkind 认为,一群欣赏或挑剔(想象的)观众的存在有助于解释青少年早期自我意识增强的特点。 即青少年会持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他们的外表和行为总是被其他人关注着,就像是他们永远位于一个舞台的中央,被闪光灯照耀着,因此他们也时时刻刻关注着小心自己的一举一动,尤其当自己环顾四周时,如果恰好和别人的目光相对,就会马上认为那个人一直在关注自己,同时有很多时候,尤其在课堂上,很多同学总会觉得坐在前面的同学,或者坐在旁边的同学总用余光注视着自己,甚至如果是异性,会认为对方可能对自己有好感,这种想法会使其变得很焦虑不安,同时也会让其分心,久而久之当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时,还会变得更加烦躁。假想观众使得青少年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避免做出任何可能导致尴尬、嘲笑或拒绝的行为。从阿德勒学派的观点来看,假想观众代表了一个更宽泛的群体,青少年希望归属于这个群体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而一些个体心理学家认为,假想观众的观念反映了青少年渴望在同伴中显得重要的愿望。“青少年相信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关注和评价着,因此当他认为别人对他评价不高时,他就会联想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因此而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二)个人神话

个人神话是假想观众的必然结果。认为自己是注意力的中心,青少年开始相信这是因为他或她是特殊的和独特的。正是这样的乐观偏差使其相信,别人不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我可以;别人会变老而死,但我不会;其他人会染上毒瘾,但我不会。由于这个个人神话,年轻的青少年相信他或她的感觉和情绪是不同的,比其他人更强烈和痛苦。Elkind(1967)认为,个人神话产生了一种无懈可击的感觉和具有行为冒险倾向的特殊性。青少年由于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关注点产生了假想观众观念却由于在对自己过分关注的基础上,过度地区分了自己的感觉而产生了个人神话观念。同時他们还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同时,根据Elkin, 个人神话可能成为青少年烦恼的来源,高期待值的来源并影响其冒险行为。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这两个概念一直沿用下来,并被用来解释青少年一些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三)假想观众与个人神话的理论基础

Lapsley  Murphy(1985)提出,塞尔曼关于“社会观点采择( social perspective takinginterpersonal understanding)的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他们认为,塞尔曼的理论描绘了儿童最终能够考虑和协调自我与他人的社会观点的发展过程,这为透视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两个心理结构提供了很好的概念基础。他们提出,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可能是第三水平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结果,因为第三水平与两个观念建构模式达到顶峰时(10~15岁)的年龄段是一致的,并且此时很典型的是青少年可以从第三者(或者“旁观自我”)的角度来同时考虑自我的和他人的观点。而第二水平的儿童则局限于一次只能考虑一个观点;第三水平的青少年却能够走出来,从“旁观自我”(observing ego的角度来审视自我和他人。在社会交往中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的这种新自我意识被认为可以解释假想观众的观念建构,即它是自我意识的突显,并且与青少年关于他人对自我的反应的假想非常啮合。个人神话的观念建构也是第三水平自我意识的结果,它增加了青少年对自己独特而无所不能的感受。

二、青少年自我中心的具体表现

(一)在关注自我形象的同时也会美化自己形象这个时期中学生的自我中心思维再度出现(首次出现在婴儿时期),与婴儿时期不同的是,这个时候已经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能够了解并考虑到别人的思想。尽管他们能够区别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但是却不能区分自己注意的焦点与他人注意的焦点的区别所在。因此他们会感觉时时刻刻有人关注自己,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也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被被关注是因为自己有独特的一面,因此会经常刻意的关注自己的形象。女孩子开始学着化妆,买衣服。男孩子可以扮酷…。同时,他们在他们经常照镜子,或者拍照时,也会刻意美化自己的形象,觉得用批图软件批出来的才是真实的自己。甚至觉得班里的同学都没有自己漂亮。同时,也会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这一猜想予以肯定。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有效教学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浅淡如何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