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建社 谢 宇
天河区是广州市的新城中心,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东进轴与南拓轴交汇点。辖内各种交通资源高度聚集,拥有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承担广九线的广州东站也坐落在此。广州市标志性建筑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大剧院和多所高等院校等重要文化品牌均在区内。优美的环境吸引了140多万来穗人员就业,但是,人口流动性非常大,给天河区的出租屋管理和来穗人员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进一步推进来穗人员从一个流动的社会走向一个更加信用的社会发展[1],是天河区政府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创新路径。
人口流动社会信用体系是城镇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以建立和完善信用机制为核心,以信用标准的培育和形成为基础,以实现信用良性运行为动力,以信用服务治理能力提升为支撑,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以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监管为关键的城镇社会治理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州市天河区迎来了大量的异地务工人员,他们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地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通过课题调研,建构来穗人员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来穗人员信用功能,降低城镇化风险,进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诚信文化。[2]
信用作为一种主观心理现象,是一个社会认可的“自我”(精神分析理论从本我、自我到超我),也是个人社会影响力的代称。本研究中的信用侧重由经济学的含义到社会学的内容。个人信用是指基于信任,通过一定的协议或契约提供给社会人的信用,接受信用的个人不用付现钱就可以满足某种需要和获得某种社会服务。本研究以天河区来穗人员生存与发展状况为调查样本,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来穗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从而建立来穗人员社会信用体系。
本次调研先后在广州市的天河区等街区共抽样选取了22家企业和12所中小学,通过随机抽样,先后有1100多名(有效问卷1034份,有效率达到94%)来穗人员和625名(有效问卷613份,有效率达到98%)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参与问卷调查、访谈(访谈对象达到35人)和座谈会(26场次,有390多人参加)。
1. 党的十九大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自古以来,中国就极为重视信用建设,信用不仅是个人品质的根本,也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良性发展的基石。今天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信用问题已成为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的制度化、法制化,树立社会信用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
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东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的不断深化。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用体系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非单一主体所能实现。因此,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汇聚社会各方智慧,使信用的各方主体广泛参与建设与实施。第一,强化社会信用的主体责任。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责,避免出现多头建设或相互推诿。第二,加强信用体系的管理组织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专门从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第三,建立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分类分级设立统一的信用信息标准体系,建立各部门、各组织和各单位用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平台。
3. 以信用立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信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引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立法有助于完善信用法治体系,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基本规则,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立法鼓励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服务空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 广州经济发展为天河区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机遇
位于广州中轴线上的天河中央商务区,以珠江新城为核心,高楼林立,繁花似锦,科技创新、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成为这些摩天大楼的新标签,助力天河中央商务区成为国家中央商务区经济总量之首和颇具活力的中央商务区。天河区已跻身全国三大高科技集聚区,这也是广州发展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8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天河区是新旧动能转换中率先破题的经济大区之一。近年来,天河区积极抢抓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来穗人员创新服务发展战略,推进以信用创新为引领的服务创新。正是把信用与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提高新产业工人阶层能力,天河区才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阶段迈进的新时代。
1. 64%的来穗人员来自外省农村
在本次调研对象中,如图1所示,户籍所在地为外省其他地区的人数为660人,占比约64%。
2. 被访来穗人员平均月薪在4000~6000元之间
被访来穗人员中的平均月薪在4000~6000元之间,具体如下:月工资在4001~4500元之间的人占比22.3%,4501~6000元之间的人占比25.5%,即月收入在4001~6000元之间的人占比47.8%;月收入在6001元以上的则有25.4%;月收入在3501~4000元之间的则有11.2%;3501元以下的则占15.5%(图2)。
通过分析发现,有24%的来穗人员对收入基本满意,16%的来穗人员感到满意,40%的来穗人员认为一般能够接受。这组数字反映出,来穗人员目前对工资的接受度较高,80%的来穗人员都能接受目前的工资水平(图3)。
3. 来穗人员高中以上学历达到66%
图1 来穗人员户籍所在地情况
图2 来穗人员月收入情况
图3 来穗人员对目前收入的满意情况
受访者的学历情况方面,初中文凭的占比较高,达到32%,其次为高中、大专、本科及其以上,其中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比例约占16%(表1)。
4. 被访来穗人员就业基于非正规渠道
调查发现,被访来穗人员就业大多数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他们多数通过亲友或老乡介绍,通过这种方式就业的来穗人员比例占被访问对象总数的42%。广大来穗人员特别是青年来穗人员择业更注重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据观察了解到,2019年过完春节假期,本应出现大量来穗人员返回岗位的热潮,但仍然有不少企业遇到招工难问题。所谓的用工荒导致了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境况,这是因为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缺乏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企业无力支付高昂的工资,于是劳资双方出现僵持。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新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从而出现青年来穗人员在城市生活质量差、企业生产效率低的双输局面。
表1 来穗人员学历情况
5. 86%的来穗人员对广州公共政策比较满意
大多数来穗人员在进入广州生活一段时间后,其社会适应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感受是由最初的“不适应”,到当前的“一般”或“比较适应”的状态。他们对广州来穗人员公共政策、城市发展都有比较好的认同感,达到86%的满意率,82%的来穗人员对广州社会服务感到满意。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对来穗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问题进行了分析。
1. 经济生活信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选择了跨地区的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使农村劳务输出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在来穗人员第一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改善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选项。
2. 信用就业能力问题
来穗人员的就业需求较为强烈,就业中的职业信用、用工信用、生产信用、待遇信用都影响着来穗人员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来穗人员进行自我修养,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就业需求,主要体现为岗位技能的提升。面对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升级,来穗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也需要得到不断的提升。国家高度重视新产业工人阶层的技能提升问题,在广州国际大都市就业,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信用和技能,这是城市就业的两大能力问题。
3. 安居休闲信用问题
安居才能乐业,休闲中讲信用才有安全感。稳定的住房对来穗人员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没有自己固定的房子,要根据薪资多少来决定租房的地理位置、房子条件好坏。如果有较为稳定的住房,则能够给来穗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较好的住房环境、较好的房屋租赁信用能提高来穗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住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随之房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社区治理工作的推进和深化,精准掌握出租屋屋内的来穗人员变动情况、人员的信用情况甚至包括居住安全风险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依赖现有的管理手段和模式,检查扰民、房东拒绝开门、拒绝登记以及管理员队伍配置不足等客观问题始终制约着动态化精准化管理。
天河区的出租屋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各街道管理员每日上门巡查管理登记,实施“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出租屋和来穗人员管理工作基本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的目标,但也存在管理员“上门难”、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房东主动申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仍有待提高、主动登记的渠道少且群众知晓率不高等问题。
4.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根据访谈发现,来穗人员尤其关心子女教育问题。由于我国的义务教育体制是以户籍加学籍为基础而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因此,户籍和学籍制度导致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教育起点不公平是教育的最直接反映。虽然国家在政策方面作了调整,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公立学校原则上不排斥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但由于学校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来穗人员的子女受教育的要求,使得部分的适龄儿童不得不面临辍学的选择,从而失去再学习的机会。
5. 基本医疗保健问题
调查发现,农民工自身健康意识淡薄,他们很少在最初感到不适时立即就医,往往在无法忍受的时候才去医院。还有一些来穗人员认为自己年轻无病无灾,没有必要参加医疗保险,导致参加医疗保险比率不高。在访谈中,也有不少来穗人员表达了有体检的需求,希望多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让来穗人员学会预防疾病、保护身体健康,能够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6. 社会信用建构问题
来穗人员从一个熟人的农村社会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城市,他们面临着融合城市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诚信守德的挑战。一是爱岗敬业问题。由于来穗人员流动性大,工资收入不高,职业不稳定,因此来穗人员爱岗敬业受到局限。二是职业道德问题。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有部分来穗人员职业责任意识淡漠,缺乏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三是遵纪守规问题。调查发现,部分来穗人员在工作中违章操作,当遇到困境或不顺利时,立即离职,一走了之。四是信用意识问题。访谈中有用人单位反映,少数来穗人员拖欠租金,损坏房东的物资;还有的工作中偷工减料,不求上进。来穗人员在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由于部分人员的不适应,信用意识淡漠,必然危及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导致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
随着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来穗人员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服务供给的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来穗人员信用缺失,迫切需要我们将来穗人员群体的流动性向趋稳性和讲诚信方面发展,精准地打造符合来穗人员的服务管理新环境,从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信用体系。
我国在1999年就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且以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信用标准和信用承诺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以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保障。
广州市天河区来穗人员信用管理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来穗人员从流动社会向信用社会转型,结合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现有信息化建设条件,提出新时代天河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实现及时且准确获取来穗人员信息,以社会系统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为来穗人员的信用服务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通过建设来穗人员和出租屋信用管理系统,实现全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的信用标准化管理、信用评定管理、房屋信用评分规则管理。
第二,通过建设出租屋及智能门禁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来穗人员登记管理由被动变主动,提高服务与管理效率和来穗人员信用数据的时效性。
第三,通过建设微信公众服务号,实现来穗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信用信息互通及相应的业务咨询和自助登记,为来穗人员信用信息登记提供便利,提高信息登记的效率。
第四,通过建设人屋数据分析及决策应用,对来穗人员及出租屋信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管理的动态监测、数据指引和信用激励。
第五,通过建设信用体系平台,并与市来穗人员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第六,通过建设人脸识别系统,逐步建立来穗人员信用信息对比库,快速识别失信人员,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天河区来穗人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来穗人员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基本确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区来穗人员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全区来穗人员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全区来穗人员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实现全区来穗人员从流动社会到信用社会的新型城市化,实现全区来穗人员社会信用意识普遍增强,来穗人员就业、生活和休闲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面对大量涌入天河区就业的来穗人员,为了让他们更加顺利融入广州,天河区政府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合力做好来穗人员的征信工作,将他们生活中的水、电、气缴费等公用事业信息导入征信系统,探索建立来穗人员诚信台账和信息库,引导服务机构对工作稳定、生活有序、信用良好的来穗人员予以直接信用交往,给予服务支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机化事业将辉煌历程镌刻在万顷田畴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河南农机将适应新要求,迈出新步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重要抓手,以“四优四化”为发力点,不断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1. 以德促信,加强来穗人员素质教育
道德和信用体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增强来穗人员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服务为基础、政策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3]
道德建设是来穗人员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与信用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因此,我们开展来穗人员的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建设工作,加大失信成本,更好地维护信用的尊严,提高来穗人员的道德水平。
来穗人员素质教育就是引导他们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教育和引导来穗人员坚持把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劳动纪律、工匠精神和诚实守信作为提升自己的重要内容,教育和引导来穗人员主动适应广州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伟大业绩。通过素质教育,引导来穗人员自觉遵守城市公共秩序、爱护企业生产公共环境、讲究社区生活文明礼貌,培养社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以建兴信,健全来穗人员信用运行机制
来穗人员信用运行机制是指在城镇社会有序进程中,影响信用产生、使用和保护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发挥应有作用的过程和运行方式。来穗人员信用运行机制与城市社会信用建设机制是相互补充、互通互动的关系。近年来,天河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是围绕公共信用机制展开的,即建立社会信用指标体系,推动区街各个部门各个用工企业各个生活小区之间的公共信用资源的交换共享,提供公共信用资源服务,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机制,以及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和社会监督机制等。[4]
加快推进天河区来穗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关键在于信用机制的良性运行。近年来,全区有关政府部门、用人单位正在对建设来穗人员公共信息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完善,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来穗人员的社会征信查询和使用提供便利。第一,建立和完善来穗人员信用运行的指标体系。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通过制定、完善和使用来穗人员信用体系标准,公正、客观、迅速掌握来穗人员信用度。第二,建立和完善来穗人员信用运行的共享机制。大力推进区内政府各部门、用人各单位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加强来穗人员信用信息使用,提高来穗人员信用运行效率。第三,加快来穗人员征信运行系统建设。征信机构开展征信业务,应建立以来穗人员为对象的征信系统,依法采集、分类、整理、保存、加工和科学使用来穗人员的信用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四,建构来穗人员专业化征信运行机制。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要根据信用信息市场需求,及时有效提供专业化的征信服务,有序推进来穗人员信用服务产品创新。
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是引领来穗人员诚信自律、提升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调查发现,许多来穗人员从乡村来到广州,陌生感特别强,迫切需要政治引领、文化引领、诚信引领。第一,普及诚信文化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将诚信文化教育贯穿来穗人员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加强社会文化教育,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一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时代文明新风。通过政府宣传、企业生产、社会服务,在全区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充实诚信文化教育内容,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文化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楼宇、进家庭活动。第二,建好用好社区道德文化讲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文化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开展民众道德评议活动,对诚信缺失、不讲信用现象进行分析评议,加强对失信、无礼、缺德的行为予以制约。第三,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弘扬诚信文化精髓,以来穗人员为对象,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第四,树立诚信典型。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结合道德模范评选和各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树立社会诚信典范,使来穗人员学有榜样、做有典范、行有目标、信有规范。第五,深入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区街来穗人员服务部门、社会组织服务机构都要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诚信宣传周”“诚信活动月”“诚信生活年”等专题活动,如“3·5”学雷锋活动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7·1”党的生日、“10·1”我爱我的祖国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第六,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天河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通过建立信用标准,激励守信的来穗人员,鼓励他们讲信用,行善事;同时对来穗人员中不守劳动纪律,不讲公共道德,甚至做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事情的失信行为进行惩戒。
培育诚信道德需要大力营造社会信用文化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笃诚守信的观念。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战略任务,应将社会信用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紧密结合,依托国家文化战略平台,使诚信价值观深入人心,激发人们的信用意识。要把信用文化融入来穗人员职业道德、社会角色道德建设中。诚信观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培养与激励。只有将信用文化通过职业规范、社会角色规范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要求,才能使诚信价值观持续得到接纳与认同,最终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5]
4. 以合享信,实现来穗人员信用机制全覆盖
来穗人员信用机制体系建设,是在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召集下,由区有关职能部门合作建立,以用人市场主体的身份、资质、行为和信用资源为主要内容,以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和各部门之间联合奖惩为手段,主要作用于用工市场监管和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目标是建立来穗人员诚信机制。
天河区来穗人员信用机制分为三种类型,即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的全国公共信用交换共享机制、按照行政区域建立的地方公共信用管理机制和用人单位建立的部门公共信用市场机制,天河区来穗人员信用机制属于第二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信用机制互为补充、互相支撑,按照一定规则和数据规范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共同构成覆盖全区、扩大全市乃至全国的公共信用机制。[6]
随着天河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和现代供应链的进步,来穗人员信用机制主要通过政府等社会公共部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公共信用服务的形式实现,为充分发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作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通过动态掌握来穗人员流动信息和信用情况,逐步、动态发现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更深层次的安全隐患问题,建设来穗人员出租屋管理数据中心,进一步实现服务与治理的创新,实现来穗人员以及出租屋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来穗人员服务与管理的新常态。
5. 以用助信,提升来穗人员信用资源的整合效率
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来穗人员的信用资源,是推进信用立法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来穗人员的信用资源不同于一般的个人资源,它具有独特的法律属性,需要在社会信用立法中予以特别处理。第一,平衡利用和保护。通过对来穗人员信用资源的收集吸纳、分类分级、共享使用,提供给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对其信用使用、信用效率评估、信用风险控制等信用活动,推动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倘若对来穗人员信用信息的保护过于严格,将阻碍信用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功能发挥;如果对来穗人员的信用资源整合不到位,将导致信用资源的滥用,严重侵犯来穗人员的合法权益。故在使用来穗人员信用资源时,应当着重把握来穗人员信用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第二,分类分级整合。有关政府部门将来穗人员的信用资源进行分类分级,设置相应的安全等级和安全使用措施,保障来穗人员的信用资源收集吸纳、分类分级、共享使用整个过程的安全;同时,充分保障来穗人员的信用权益,明确赋予来穗人员信用资源知情权、信用资源异议权、信用资源使用权和信用资源保护权。[7]
6. 以法治信,加强来穗人员信用惩戒教育
社会信用维护需要法律保护,守信者必奖,失信者必惩。诚信缺失和信用交易风险这两者虽然都是由于信用资源不对称以及惩戒机制不健全、道德水平低下造成的,但由于信用使用程度不同,所以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也不一样。
以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机制是来穗人员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为解决来穗人员诚信缺失和信用交易风险两大问题,需要依法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鉴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都将对来穗人员的基本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一,建构来穗人员信用立法机制。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应当通过社会信用立法加强来穗人员信用机制运行的法律基础,并严格规范相关措施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有效运行联动于全区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的信用信息共享与合作运用。通过立法确定信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定守信与失信标准,建立守信与失信行为奖励和惩处机制。[8]第二,健全来穗人员信用法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来穗人员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来穗人员信用信息安全保护和科学运用,维护来穗人员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保障权益。第三,建立来穗人员信用监管机制。加强对来穗人员信用的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守信的来穗人员,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对于违规而失信的来穗人员,应按照情节轻重,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措施。第四,完善来穗人员失信行为的舆论监督机制。当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期,我们必须加快完善来穗人员信用监管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将来穗人员信用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厘清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职责和分工,规定信息公开使用的类型和级别以及信用信息需要保护问题,再对公共信用信息在各环节的使用程序进行规范,从而加大来穗人员信用权益保护力度。
天河区来穗人员信用体系建设是一种社会机制,进一步规范城市人口流动的市场,对于来穗人员顺利融入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一个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信用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信用社会,从而推动来穗人员从流动社会向信用社会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