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花,潘晓梅,侯诗楠,张培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PDCA循环法为动态管理方法,包含了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环节,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文选取86例在我院治疗的患者,探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在入院前均无感染性疾病,均可对本研究进行配合;排除精神疾病患者[2]。观察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48.26±2.38)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48.13±2.13)岁。两组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2)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①P(计划):总结分析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在“以患者为中心”基础上,制定护理管理方案,确定目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②D(实施):按照计划及目标,完成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之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并提高其业务能力,使之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对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预防医院感染。对高危患者实施重点监控,若有条件可对其进行隔离,根据患者情况对其予以健康宣传,预防患者间出现交叉感染。③C(检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现场监管,且对其执行力度予以检查,可通过不定期检查、奖惩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④A(处理):对于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总结,寻找其发生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整改及完善,由此形成PDCA循环,预防医院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感染预防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感染预防评分包括感染防范意识、预防措施执行,分值越高说明医护人员对感染的预防意识越强。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通过χ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验证,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显著。
2.1 两组医院感染对比 观察组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为1例,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出现7例,发生率为16.28%,两组具有明显差异(χ2=11.621,P<0.05)。
2.2 两组医护人员感染预防评分比较 观察组医护人员在感染防范意识、预防感染措施执行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感染预防评分比较(Mean±SD,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5±1.39)分,对照组为(85.03±2.03)分,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组间差异性(t=10.623,P<0.05)。
PDCA循环法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进行循环的过程[4],可通过制定计划,执行,发现问题,探查发生因素,针对性解决来完成整个循环,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4]。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医护人员在感染防范意识、预防感染措施执行方面明显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由此说明,与对照组的常规方法相比较,采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通过PDCA循环法的实施,护理人员可得到更为系统性的培训,由此可提高护理能力,且对医院感染具有更强的预防、防范意识,使之护理工作在开展中保持更为科学和规范的习惯。
总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