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辉,雷艳娟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因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均比较危急,患者自理能力低,所以护理质量保障对患者病情改善,自理能力增强具有促进作用。护理教学中临床教学作为重要的环节,唯有经过临床实习方式,方可引导护生真正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结合应用于实际,使她们的综合能力增强[1]。不过就目前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情况来讲,灌输式与机械化教学,无法让护生提高学习兴趣,甚至还容易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本研究以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生为对象,给予目标教学法,详细报道如下。
1.1 基础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68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34名,年龄21岁-24岁,平均(22.56±1.46)岁,文化程度:大专18名、本科16名;观察组34名,年龄22岁-24岁,平均(23.026±1.46)岁,大专20名,本科14名;两组均为女性护生,且对本次研究均已知晓,愿意配合完成研究。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常规教学法,护生进入科室,第一时间了解她们的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带教教师,让带教教师带领实习生熟悉科室,学习心血管科护理规范、制度,并进行临床实践[2]。
观察组:目标教学法,根据护生情况,明确目标,落实工作,最后实施考核。措施:(1)确定目标: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期间,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是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期间重视护生护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让她们理解各类心血管病诱因、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标准,确保日常护理效率;(2)综合考核:实习完毕,出科时对她们的综合能力进行专项考核,并以此作为往后教学改进标准。
1.3 观察指标 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采用科室自拟试卷进行考核,从理论知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方面评估,每项分值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生能力越强;护生教学满意度用问卷调查方式,由护生在出科时填写,总分100分,分值>90表示满意,分值范围70-90表示一般,分值<70表示不满意[3]。
1.4 统计学分析 资料经过整理,划分为两部分,其中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是计量资料,护生教学满意度是计数资料,两种资料均使用SPSS 21.0系统检验,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资料经过差异对比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
2.1 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分析 观察组与参照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患者综合能力考核成绩评分高,P<0.05,详情报道如表1。
2.2 护生教学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高,P<0.05,护理临床实践是护生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正式走向社会、行业的必经之路。心血管内科作为临床病情危重,患者自理能力差且护理工作繁重的科室,其护理质量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次实践教学中给予护生目标教学法,让护生多关爱、关心患者和家属,交流语言温柔,举止大方得体,注意日常工作形象。本次实践结果显示:相对比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评分高,护生教学满意度高,P<0.05。以往的常规教学法,比较重视灌输式、机械式教育,导致护生无法真正理解护理知识和操作标准,降低其对教学的满意度;而目标教学法,在明确教学目标后,落实相关工作,不仅有效保障教学质量,而且改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表1 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分析(Mean±SD,分)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护生实施目标教学法,护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使她们对教学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