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探究

2019-09-05 08:45程连芝程谟国张岩袁春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血管病病死率

程连芝,程谟国,张岩,袁春华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被称之为脑缺血性疾病,该类疾病是指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1]。该类疾病的主要病因包括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壁病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侧偏瘫、单眼视力减退、偏身麻木以及偏盲等[2]。该文研究与分析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时间内选取了5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试验,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6例,随后将这56例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28例)与血管介入治疗组(2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组的2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有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57~82岁,平均年龄为(64.53±10.26)岁,平均动脉狭窄程度为(5.4±1.1)mm,在血管介入治疗组的2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有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57~81岁,平均年龄为(64.61±10.25)岁,平均动脉狭窄程度为(5.3±1.2)mm,患者以及家属充分了解该次研究内容与目的,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该次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治疗组:对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 (国药准字H51021475)、氯吡格雷(国药准字 H20120035)等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以此来有效地对斑块进行稳定[3]。

血管介入治疗组:对血管介入治疗组患者采取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在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前4 d给予患者1~3片阿司匹林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待到患者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后进行全身肝素化处理,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对股动脉采取改良Seldinger穿刺法进行穿刺处理,使用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X线血管造影机进行造影检查,将支架采用超滑导丝来向狭窄部位引导,随后在确定支架固定完毕后将支架使用压力泵进行释放,随后完成操作,在患者介入治疗完成后,给予患者75 mg/d的氯吡格雷、100 mg/d的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需要连续服用药物1个月以上[4]。

1.3 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详细地观察,且进行存档[5]。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患者的Vs、Vd、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等数据均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其中患者的Vs、Vd、NIHSS评分等数据采用(±s)进行表示,随后采用t进行检验,而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等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s以及Vd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27 4,0,P>0.05)。而血管介入治疗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s以及Vd等指标均较佳,但是血管介入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167,6.241 8,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 Vs以及 Vd情况[(±s),cm/s]

表1 两组患者的 Vs以及 Vd情况[(±s),cm/s]

组别V s治疗前 治疗后V d治疗前 治疗后血管介入治疗组(n=2 8)常规药物治疗组(n=2 8)t值 P值1 5 3.3±2 7.3 1 5 3.5±2 7.4 0.0 2 7 4 0.9 7 8 3 1 0 0.8±2 8.2 1 4 2.6±2 8.5 5.5 1 6 7 0.0 0 0 0 4 2.8±1 0.4 4 2.8±1 0.3 0 1.0 0 0 0 2 1.8±1 0.8 3 9.9±1 0.9 6.2 4 1 8 0.0 0 0 0

2.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该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5 3,1.085 7,P>0.05)。 而血管介入治疗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的NIHSS评分指标均较佳,但是血管介入治疗组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58 1,12.907 8,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s),分]

组别N I H S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血管介入治疗组(n=2 8)常规药物治疗组(n=2 8)t值P值1 2.9±3.1 1 3.1±3.0 0.2 4 5 3 0.8 0 7 1 8.2±3.2 9.1±3.0 1.0 8 5 7 0.2 8 2 4 2.9±1.2 8.8±2.2 1 2.4 5 8 1 0.0 0 0 0 2.4±1.2 8.3±2.1 1 2.9 0 7 8 0.0 0 0 0

2.3 两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

血管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为3.6%(1/28),病死率为 0.0%(0/28),而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为21.4%(6/28),病死率为21.4%(6/28),故血管介入治疗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血管介入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 6,6.720 0,P<0.05)。

3 讨论

根据大量数据显示,除了心脏病以及癌症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上关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血栓、抗凝、稳定粥样斑块等,但是大量研究数据显示,这些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随着我国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血管介入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该技术可以将闭塞血管直接开通,使得脑部血流供应恢复到正常水平。

该文研究与分析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血管介入治疗组 [(100.8±28.2)cm/s,(21.8±10.8)cm/s,(2.4±1.2)分,3.6%,0%)与常规药物治疗组 (142.6±28.5)cm/s,(39.9±10.9)cm/s,(8.3±2.1)分,21.4%,21.4%]患者治疗后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的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均较佳,但是血管介入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更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χ2=5.516 7,6.241 8,12.907 8,4.081 6,6.720 0,P<0.05)。 该研究结果同陈斌等人[6]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Vs为(100.9±28.1)cm/s,Vd 为(21.7±10.7)cm/s,NIHSS 评分为(2.5±1.3)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为4.65%,病死率为4.6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1年的 Vs为(142.5±28.4)cm/s,Vd 为(39.8±10.8)cm/s,NIHSS 评分为(8.3±2.2)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为19.05%,病死率为19.05%,但是其研究中对于治疗方法的叙述十分详尽,值得该研究学习。在尤雪梅等人[7]的研究中,认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总有效率为95.3%),及时将患者的神经损伤功能改善[NIHSS评分为(2.7±1.1)分],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以及病死率(15.05%,17.91%),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同时在其他的一些研究[7-8]中结果显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也可以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5%),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医院都已经将此类治疗方法列入首要治疗方案中。

综上所述,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血管病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