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内容,符合新时期语文课程价值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采用有效的培养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语言文字 运用能力
一、注重语言积累,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基础
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前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多读、多背、多记、多思,厚积薄发,夯实语言基础,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1.诵读课本,积累语言
课本诵读是激发学生敏锐的语感,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有效方法,所以语文学习离不开课本诵读。学生只有反复诵读课本,才能有所积累,在运用语言文字时才会更加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多熟读和背诵课文,形成语感,积累语言,为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做好铺垫。
2.课外阅读,扩充语言
语言的积累不能只依靠课本,在平时的学习之余,学生还要进行广泛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多搜集、摘录妙词佳句和优美语段。久而久之,学生在运用语言时,自然就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如在教学《触摸春天》后,筆者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收集与春天有关的字句:①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春色满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②有关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等。③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蜜蜂和蝴蝶忙碌着交映成趣,它们像一个个移动的音符,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动听的春天赞歌。
3.留心生活,丰富语言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聆听、体验生活,用双手去记录生活,用大脑去思考和感悟生活,汲取生活之源,丰富语言意象和写作素材。
二、加强写作训练,强化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将积累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加强写作训练,因为学生只有多练、多写、多总结,才能真正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1.仿写
仿写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依托文本,引导学生巧抓文本字句、语段、谋篇布局展开仿写,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夯实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笔者让学生仿照文中“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式进行仿写。有的学生写道:“黄黄的迎春花像一个个小精灵,舞啊舞啊,舞来了美丽的春天。”这样的仿写练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扩写
扩写,即不改变原句结构和含义,将几个简洁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扩展成完整生动的句子,或将简短的句子扩展成语意连贯流畅的语段或篇章等。扩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既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建构能力。
3.续写
续写,即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故事结局为起点,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后续故事进行拓展延伸。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教师若能够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放飞思绪,大胆续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多读、多诵、多练笔、多积累、多总结,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夯实学生的基础,切实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安胜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造思维[J].教育研究,2009,(5).
[2]董海钰.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6,(6).
[3]郑德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研,2009,(6).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