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篮球教学中运用“领会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2019-09-04 03:57侯晓敏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领会篮球教学法

杨 勇,侯晓敏

(1.云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 资产处,云南昆明 650500)

1. 前言

古今中外积累的教学方法是十分丰富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会有许多新的有效的方法产生。因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就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才可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反之,如果毫无选择地使用教学方法或错误地选用教学方法,都会给教学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

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娱乐的体育游戏,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技能,又愉悦了身心是篮球教学的真正目的。师范院校的篮球普修课教学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而当教师安排教学比赛时,学生却跃跃欲试、兴致高涨。因此,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提高篮球课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就成为每位篮球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体育锻炼功能的重新认识,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具有增进机体的生理健康,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能力,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亦能起到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然而,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只强调促进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而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一直未给予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亦不多见。因此,积极开展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积极功效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教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对师范院校大学生篮球普修课教学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全面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和随机抽样的原则,本研究从云南师范大学2018级篮球普修班中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1班为实验组,男生30人;2018级2班为对照组,男生28人,两个教学班的篮球课均由一位教师担任。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领会教学法”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收集有关大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了解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征求部分心理专家的意见,为本课题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2.2.2 心理测量法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含90个项目,可分为9个症状群,内容涉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等方面。该量表的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经国内有关专家的修订与使用,被公认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全面,能较准确地反映自觉症状等特点。采用五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2.2.3 教学实验法

随机选取两个篮球教学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然后对两组被试进行实验前测;接着实验班接受实验处理,即在该组体育教学中采用“领会教学法”,而对照组依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最后对两组大学生进行实验后测。比较两组大学生体育课成绩和心理健康变化的大小,评定实验效果。

2.2.4 问卷调查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领会教学法”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兴趣等。

2.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T检验等方法对所得有效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全部数据统计工作在SPSS 170统计软件包上进行。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1 “领会教学法”的原理与教学流程

3.1.1 原理

1982年,英国洛夫堡大学的两位教授宾嘉和霍普(Bunker&Horpe)首先倡导在球类教学中采用“领会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技巧教学法”,其指导思想是把球类运动的特性及战术意识,而不是技巧动作本身,作为球类教学的重点。“领会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教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把球类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方面[3]。“领会教学法”的思路着眼于把学生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培养视为核心,将训练学生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教授各种技巧动作。

3.1.2 教学流程

图1 “领会教学法”教学过程模式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学习某项球类运动的开始,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该球类运动的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如比赛的场地、比赛时间的限制、得分的方法等)以及比赛所涉及的基本技巧。从而使学生在接触某项球类运动的最初,就对如何从事该项运动有较清楚的认识。(见图1)

3.2 “领会教学法”在篮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比较

为了验证“领会教学法”是否适合师范院校的篮球普修课教学,笔者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在实验前,依据“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流程,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比赛经验的特点,笔者设计了篮球普修课新的教学流程,见图2。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两组的技评情况(每项技评成绩按百分制计算,见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实验后实验组技评成绩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项技术成绩(传球、投篮、运球)均高于对照组,而两项战术成绩(传切和掩护)显著地优于对照组。说明 “领会教学法” 运用于篮球普修课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战术意识的增强。另外,通过比较实验组前、后的技评成绩(见表2),不难看出学生的技、战术水平都显著提高了,说明“领会教学法”对于提高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图2 篮球普修课教学流程

表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差异检验

注:*表P<0.05,**表P<0.01,以下同;实验组30人,对照组28人

表2 实验组实验前、后技评提高幅度检验

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技术,而且要具备在临场复杂情况下随机应变的能力。许多研究表明,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巧的瞬时决断能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技巧的学习,忽略了篮球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结果往往与学生的能力和需要不相符;又由于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师存“技巧动作”的传授,并不强调学生如何运用技巧的时机、目的和效果,使得许多学生对技巧缺乏“理解”,造成他们或因能力问题没能掌握动作,或因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发挥和运用技巧 ,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领会教学法”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的培养视为核心,将训练学生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规律,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教授各种技巧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既坚持区别对待原则,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所以在教学质量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3.3 “领会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在运用“领会教学法”进行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问题,结果见表3。

表3 “领会教学法” 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调查表 N=30

注:等级按非常重要、重要、不确定、不重要、很不重要分五个等级

表3中F值反映了学生对某一评价指标所得分值的比率,且包含了指标等级的不同权重,因而比普通百分率统计更为精确。F>0.5表示有显著意义。从本调查来看,“领会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缩短掌握技、战术时间,营造课堂气氛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领会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有中心地位,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不是单纯盲目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对技战术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动作技能,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通过对学生瞬时决断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另外“领会教学法”使每个学生在比赛中都有机会表现自我,感受成功和满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营造生动愉快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知识、技能的速度自然加快了。

3.4 “领会教学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比较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心理健康变化幅度比较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测,两者无显著差异。实验后通过对比(见表4),发现实验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每个内容量表上的得分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并形成显著差异(除躯体化外,P>0.05)。这充分说明“领会教学法”对促进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其主要的原因和理论基础是:

3.2.1 “领会教学法”以其娱乐性缓解不良心绪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内容的重点不同,它把篮球意识学习置于首位,而把技巧动作的教学排在其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先建立篮球运动和比赛的概念,获得一些战术意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动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理论(Ellis, 1973)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感到愉快舒服的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体育锻炼有助于达到这一水平,从而使人感到愉快。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完全投入到体育课的娱乐之中,感受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忘记了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从而起到调节和改善情绪状态的积极作用。

3.2.2 “领会教学法”以其竞争性缓解心理焦虑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在学生对比赛过程有所了解并进行相应实践(教学比赛)的基础上,教师才视学生的能力及不同需要,引导教学进入“技巧演示”阶段,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动作的要领和合理运用技巧的诀窍。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North etal ,1990)。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使自信心得到增强。正如Sonstrotm(1992)所说:“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信心,降低焦虑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参与者能胜任某种任务。这一观点与班杜拉的自定效能理论是一致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是较为困难的任务时,其自定效能水平就会提高。

3.2.3 “领会教学法”以其人际关系和谐性促进心理健康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指导,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不再是无目的或被动的,他们将根据自己的水平按需所取篮球运动的技巧,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并使技术水平不断改善提高。由此可见,“领会教学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体育锻炼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North etal,1990)。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Branly(1979)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者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人际关系更和谐,更有助于产生亲近感,消除孤独、恐惧等心理疾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在师范院校篮球普修课教学中运用“领会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4.1.2 “领会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

4.1.3 “领会教学法”可以营造生动愉快的教学氛围,缩短技战术的教学进程。

4.1.4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以其娱乐性、竞争性及人际关系和谐性促进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2 建议

4.2.1 “领会教学法”作为一种球类教法新趋势和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学方法,应该在师范院校篮球普修课教学中逐步加以推广。

4.2.2 在运用“领会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与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相结合,效果会更加理想。

猜你喜欢
领会篮球教学法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快乐篮球进山乡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