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探析及其建议

2019-09-03 02:08郭连英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接球单手投篮

郭连英

当前,体育课“技+体”融合教学设计被认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体能,但是许多体育教师对“技+体”融合理解不一,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忽视专项体能成为技能与一般体能的简单组合;学生会技术而不会运用;技术低级重复呈“碎片化”,从而影响学生技能的提升和体能的发展,尤其是专项体能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那么如何进行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呢?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中的篮球教学内容为例,根据篮球运动项目特征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使学生掌握篮球技能的同时发展其相应的体能,以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实现《体育与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技+体”融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专项体能成为技能与一般体能的简单组合

“技+体”融合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的有机融合。重在技能教学中,运用技能自身的适宜运动负荷量,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合理的组织有效发展体能,特别是发展专项体能。毕竟专项体能是提高技能的必要条件,虽然专项体能是在一般体能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是在强化专项体能的同时一般体能同样得到强化和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具备了学习运动技能所需的一般体能,应设计更多的与所学运动技能紧密联系的专项体能练习,使学生在专项体能练习中强化所学运动技能,并不断提高、运用所学技能在不同场景中的能力,最終实现运动技能的提升、体能的提高。

如,一节篮球课时间有限,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应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接触球练习技术动作,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并达到适宜运动负荷,才能体现提高技能和发展体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为了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而进行的技能与一般体能的简单组合的追加或补偿性的练习,更多的是发展学生一般体能,而对于专项体能所需的肌肉用力方式、动作轨迹及本体感觉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时因减少了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而影响技能的掌握。教学实践中也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臂力不错,在刚开始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一味地使用蛮力扔球,待多加练习后投篮才投得有模有样,进球率也不断增加。如果缺少练习,再好的臂力,投篮技术没有掌握,也会有有力不会用的现象,投篮就屡投不进,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一名篮球技术较好的学生,其体能一定不会差,而体能好的学生,如果不经常打篮球,其篮球技能则不会好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技+体”融合教学不应忽视专项体能成为技能与一般体能的简单组合。如,篮球教学双手胸前传接球与体能融合的教学设计中俯卧撑(指握撑)与传球相结合,就是简单地将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和主要的发展上肢力量俯卧撑(指握撑)练习简单地组合。再如,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体能与运动技能融合设计成俯卧撑、原地单手连续摸标准物、行进间摸高的练习,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连续的单手肩上投篮练习。这都是过分重视一般体能而忽视技能和专项体能的教学,轻视了主教材的锻炼价值和专项体能对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从而干扰了进一步学习主教材,同时也出现了学习技术呈蜻蜓点水式的低级重复现象。

2.忽视运动项目特征成为技术会不会运用的因素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特征,如,田径以比速度、高度、远度为主,运动强度大,比赛激烈、竞争性强,而篮球项目具有对抗性、集体性以及趣味性等特征。如忽视了运动项目特征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技术而不会运用,对发展学生相应的体能也有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对枯燥的技术学习会产生厌烦,便会失去对此项目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愿意打篮球,但是不愿学技术就能说明此问题。这充分反映出过分重视单个技术而忽视运动项目特征的教学对学生参与体育积极性的影响,如,“动作模式”下的篮球“技+体”融合教学——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2名学生不断地拉长其间的距离,并通过单位时间内比传多、传快的形式进行比赛教学,对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技能有效,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但如果后续没有进行运动场景下的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学生只会简单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而较少体验到篮球比赛中“妙传”和默契配合所带来的刺激和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保持长久。这种为了“融合”而融合而忽视项目特征的“动作模式”下的单一学习方式,可成为“课课练”的另一种形式,只是比传统的“课课练”形式丰富、有趣一些。

从教学实践中也可得到证实,在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初期,学生的兴趣较高,但后期出现学生应付的现象较多,当让学生应用所学技术进行比赛时,学生兴趣立刻大增,在比赛初期,场上学生传球虽然频频出错,但是仍然乐此不疲,在经历几场比赛和教师的指导后,学生逐渐悟到比赛中的传球时机、传球高度和力度以及同伴间配合的重要性,传球失误率也大大降低。学生把所学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能较好地运用在比赛中,真正体验到篮球项目所带来的乐趣,每次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

3.忽视技能整合成低级重复的“碎片化”技术学习

教学中虽然体育教师运用了“技+体”融合进行教学,但往往是以单个技术安排课时,而没有将1学年甚至整个水平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系统的连续的教学计划。至于先教什么技术,后教什么技术,技术之间的关系、规律等都较少深入考虑,缺少衔接、连贯、不断递进的系统性教学,必然出现低级重复性的“碎片化”的技术学习。技能只有持续递进的练习、巩固才能不断提高,最终形成技能自动化,否则就会出现低级重复性的“碎片化”的技术学习。实践证明,当基本掌握技术后未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形成自动化,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对此技术忘记或生疏的现象。技能整合教学则能避免低级重复的“碎片化”的技术学习。

基于此,笔者以篮球案例作为实践研究,探寻合理的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策略。

二、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的建议

1.整合篮球教学内容,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链

首先对篮球案例进行整合,明确先教什么技术,后教什么技术。确定所学技术的先后顺序后,再将各个技术有机地联系,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链,使所学过的技术通过连续不断地复习、巩固、提升,最终达到学会运用的目的,因为技术只有应用才能真正体现篮球运动项目的价值。

笔者认为先教移动技术和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再教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和变向运球技术。因为移动技术是攻防技术的基础,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在比赛中多是无球队员不断移动,对提高篮球攻防技术、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及发展身体素质都有较大的作用,并且移动技术简单易学,便于与其他技术组合,利于发展学生技能和体能,也为后续的教学比赛中需要良好的体能打下基础。投篮是学生较感兴趣的技术,学生投篮成功容易获得成功感,也是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的主要因素,但投球准确性需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不断地提高投篮的技能和发展上肢力量。接着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因为其是篮球比赛中常用的最基本的传接球技术,学生学习单手肩上投篮和双手胸前传接技术后,就可以进行简单的篮球比赛,使学生在对抗的比赛情境下配合、运用所学技术,同时发展学生相应的体能。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虽然简单、实用,但对于不常打球的多数学生来说,在比赛情境下较难运用。如,防守队员一防,便抱住球或被抢走失去球权等,因此,等待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有所提升时学习,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当然,教技术的先后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融合合理、有效即可。

2.进行篮球单个技术与专项体能融合设计

篮球单个技术与专项体能融合的设计重在以技术学习为载体,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合理的组织达到适宜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而实现技能的提高和体能的提升。一般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技术后进行限时、限次数、加大距离等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时,当学生基本掌握了距离篮圈3m位置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后,可进行加长到距离篮圈4~5m位置进行练习,然后进行4名学生1组循环限时或限次数的投球,看谁或哪组投进球多的教学比赛。如果要求每人投完球后快速抢篮板球,接着沿1/2边线快速运球返回更好。投篮距离的变大,对于七年级的多数学生来说很具有挑战性,较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了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展现出学生专注调整和不断纠正错误技术动作的学习场景。这样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和发展学生专项上肢力量,而不是如上述单手肩上投篮“技+体”“融合”案例中,通过与俯卧撑等“融合”(组合)发展学生一般上肢力量和投篮技术。

3.以技术为核心的组合技术与专项体能融合设计

技術与专项体能融合设计是指将2个及2个以上的单个技术有机衔接、巧妙结合,形成既能发展学生专项体能又能提高组合技术的应用能力。运用技术为核心的组合技术时,不是将单个技术简单叠加,而是做到时间上及时、位置上准确、技术上衔接、正确,变化上隐蔽、灵活和连续,才能使组合技术具有实用性,使专项体能得到充分发展。

如,学习移动脚步技术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后,可进行鱼贯式从1个半场底线快速变向跑至另1个半场距篮筐3~5m处拿固定球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练习,练习顺序也可颠倒,先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后再进行变向跑。快速变向跑可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活性,对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作用也较大。这样组合技术也比较符合篮球比赛情境,即在消耗一定体力的情况下进行投篮,看是否投中篮。这样就能较大地提高了学生迫切投中篮的积极性,有效发展学生在运动情境下的投篮技能和专项体能。

4.进行技术或组合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比赛或游戏

教学的最后环节进行技术或组合技术为核心,但不同于正规篮球比赛规则的教学比赛或游戏,这样有利于应用所学技术,也比较符合初中生竞争的特点,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比赛的积极性。关键是符合篮球项目的特征,即具有对抗性、集体性及趣味性等,有利于学生在比赛或游戏场景下合理运用所学技术,发展篮球技能和提高体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可避免学生愿意打篮球但不愿学技术的现象,还可以有效落实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形成体育品德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后,又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可进行简单的4对2的半场教学比赛。要求进攻方须双手胸前传球超过2次后方可投篮,投不中可连续投,直到投进为止。这样设计既可以巩固、运用所学技术,发展体能,又符合篮球项目特征。

5.对学生学习进行全面评价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师的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是否合理有效,以便教师及时地做出调整。学习评价不仅对个人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或团队进行评价,不但评价在单个技术与专项体能融合环节和组合技术与专项体能融合环节及在技能应用环节的技能掌握情况和体能发展情况,还要评价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全面性便于学生在后续的课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或技能、体能的进步,或意志力的增强,或态度的转变,或团队的合作等。

综上所述,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锻炼价值,篮球项目不仅能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等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尊自信、顽强意志力、与同伴合作的精神。要想充分发挥篮球项目的锻炼价值,就要合理地进行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以期篮球“技+体”融合教学设计为其他运动项目“技+体”融合教学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健.篮球教学中运动技能与体能融合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8(1):42-43.

[2]曹强.高博.谋“球”合作 融得合理[J].中国学校体育,2018(2):28-29.

[3]叶华富.例析中学体育教学渗透体能练习的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1):48-49.

[本文系山东省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篮球教学‘技+体融合体系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DZZD01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传接球单手投篮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看着自己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
高级巡逻战术之单手开枪的无瞄准射击技术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今天你投篮了吗
能解放双手的雨伞
投篮王和盖帽王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