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的女性形象研究

2019-09-03 08:14陈雪
锋绘 2019年6期
关键词:蒙克艺术特色女性形象

陈雪

摘 要:蒙克是表现主义的开创者,他的艺术来源于自身的悲惨经历,亲人们的相继去世和爱情的屡屡受挫再加上身受疾病的折磨,他没有像命运屈服,选择用手中的画笔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本文以蒙克的艺术特色为切入点,进一步从主观情感的表达和疯狂扭曲的爱欲的角度分析蒙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蒙克;艺术特色;女性形象

1 蒙克

爱德华·蒙克(1863-1944)出生于挪威南部的一个陆军家庭,有着不幸的人生遭遇,在他5岁时母亲因肺结核去世,14岁时又见证了年长自己两岁的姐姐因患同样的病去世,唯一的妹妹被精神病缠身,父亲和弟弟又相继去世,蒙克的一生见证了数次的死亡,生命对他来说是“精神混乱与发疯的孪生子”。然而,上帝仿佛在跟他开玩笑一样,他在爱情之路上屡屡受挫,终身未娶,他对女性充满着害怕、渴望、抗拒、性欲和迷茫的复杂心理。

因为悲惨的人生遭遇,所以蒙克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的害怕、对情感的宣泄和对爱情的困惑,他那离经叛道的绘画主题,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包含强烈感情的色彩,扭曲奇异的线条开创了表现主义先河,影响了后世许多的艺术家如马蒂斯。

蒙克曾说道:“我要描绘的是那种触动我心灵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我决不描绘男人看书,女人们织毛衣之类的室内画。我一定要描绘有呼吸、有感觉并在痛苦和爱情中生活的人们,艺术作品只能从人生活中生产出来。欣赏这些画的人,将懂得这些是神圣的,他们会摘下他们头上的帽子向他致敬,就像置身于教堂一样。”

2 蒙克的艺术特色

因不同的绘画主题,蒙克笔下的女性形象也不同,但他喜欢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烘托画面的氛围,加强画面带给人的直观感受。如《圣母玛利亚》这幅作品,他将玛利亚塑造成一反传统温柔典雅圣母般形象,她大胆的展露自己的身姿,骄傲的扬起头,乌黑浓密的头发散落在肩上衬托出光滑的皮肤,一圈圈不同颜色晕染而成的背景将迷人的玛利亚凸显出来。

蒙克曾这样描述《圣母玛利亚》:“在整个世界将停止它的进程时,你的脸收揽了地球上所有的美,你的嘴唇深的像成熟的果子,但是隐藏了一丝痛苦。一个僵死的微笑出现在你的嘴角,死亡即将来临,那条曾经世世代代束缚人们的精神锁链己经打制出来—它将世世代代束缚已经出生和将要出生的世世代代的人们。”

《生命的舞蹈》表现的女人在爱情中各个阶段,画面最左边穿着白色花裙的女人正低头看着草地上盛开的鲜花,这是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画面中间是一对刚刚进入爱河的情侣,他们十指相扣深情对视,女人身穿红色的拖地长裙流露出一丝的不安,男人西装笔挺,绿色的脸颊上有一抹红色暴露出内心的害羞。最右边是穿着考究的妇女,她孤零零地站在一旁,双手交叉显得分外无助。人物的布局安排象征着生命的各个阶段,对爱情的渴望,沉醉于爱情和对爱情的失望。主体人物后面是一对对相拥热吻的恋人,男人紧紧拥抱怀着的女人,似乎不留一丝喘息的机会,这是男人在爱情中统治权的显现。纯度极高的颜色填充着画面恰到好处的反映每个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青翠的草地,蓝紫色的海平面,红白色的裙子,强烈的色彩对比丰富了画面并刺激了观者的感官。

蒙克也曾画过《亚当和夏娃》这幅作品,赤身裸体的两个人相对而站,没有一丝的愉悦,也许是刚刚偷食完禁果突然意识到犯下大罪。树干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是低着头看不清表情的夏娃,浓密的红棕色头发衬托出她那光滑富有弹性的皮肤。侧身的姿势呈现出女性最迷人的身体曲线,细细的腰肢,丰满的臀部,纤细的脚踝,还有若隐若现私密的部位。右边是手抱在胸前的亚当,相对于夏娃,他正面面向观者,私密的部位完全暴露出来。这幅作品是蒙克对于爱情矛盾的态度,既渴望爱情又畏惧憎恨婚姻,不肯越出雷池一步。

蒙克曾在日记中写到:“还在小时候,我就憎恨结婚,我的多病而又神经的家,使我感到没有享受婚姻的权利。我们呆在德勒斯登一一在一家旅店里,我已经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喝的酩配大醉,然后就是谈情说爱,这使我变得更加日益虚弱。”

3 蒙克的女性形象特点

3.1 主观情感的表达

蒙克不善言辞,他选择用画笔抒发个人强烈的主观感情,因为母亲和姐姐的去世带给他沉重的打击,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是病态的、孤独的和忧郁的。在蒙克的艺术作品中随处可见来自其人生经历的死亡和恐惧这两个主题。

《逝去的母亲》就是典型的一幅表达自己童年阴影的作品。母亲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沉重的头陷进软绵绵的枕头里,惨白又消瘦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小女孩背对着病床,倔强地用手捂住耳朵,拒绝接受母亲去世的事实,拒绝听到死亡的召唤,她瞪大的双眼饱含泪水,金黄色的头发乱糟糟的,稚嫩无辜的脸上有的也只是悲伤。画中穿着白色背带裙和黑色靴子的小女孩仿佛就要陷进橘红色的地板里,这热烈的橘红色代表着小女孩难以平复的心情,沉重的深绿色象征着死亡的背景正笼罩着她,她孤独无助的站在这里就像被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一样。这幅作品是蒙克对自己5岁时母亲去世的写实再现,是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体现出命运的无情和死亡的可怕。

另一幅描绘疾病和死亡的作品《病孩》则呈现的是另外一种画面。小女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温暖的阳光照射在她的脸上反而流露出一丝的悲壮。她侧着脸枕着枕头,也许是不想让人窥见她的表情,可她那绝望的眼神出卖了她,这是对生命的绝望、对死亡的无奈、既不反抗命运的不公,也不做所谓的挣扎。乱糟糟的头发衬托出女孩童真的面容,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被疾病缠身,也許命运就是这样残忍,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死亡如梦魇一般仅仅纠缠着蒙克,他的痛苦,他的害怕,他的绝望通过手中的画笔把这些复杂难言的直观感受统统抒发出来,强烈的色彩、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构图使他的作品能直击观者的内心,让观者体会到蒙克所遭遇的不幸经历。

3.2 疯狂扭曲的爱欲

蒙克也遇到过爱情,但爱情让他变得敏感脆弱,也让他体会到人性邪恶的一面,正如《忌妒(之一)》所表现的那样,爱情会让人失去理智,让人忌妒发疯,让人因爱生恨。画中两个男人为同一女子争风吃醋,他们的脸部被晕染上了一层的绿色,正面站立的男子穿着西装打着领结,一脸呆滞,竖立的棕色头发和胡子相呼应,无神的眼睛深深的凹陷下去,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了所谓的爱情做了一堆傻事。另一个侧立着的男子,正低头好想在思考什么。画面中间是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女子,腰带显示出女性迷人的曲线,她的整个脸部都是红色的,这是在暗示她在两个男人之间的统治权,她双手抱头好像满足于这种状态。

蒙克在40岁时身陷于感情恋情纠葛之中,他与情人产生争执,情人吵闹着要自杀,手枪却意外走火使蒙克丧失了一个手指。蒙克认为女人是魔鬼天使的混合体,她勾引男人进入爱河,在满足了自身性欲之后便会杀了男人。

《马拉之死》这幅作品就是描绘女人带给男人的伤害,在一片混乱的背景中,男人赤裸地躺在床上,洁白的床单染上了一滩滩鲜血,女人面无表情的呆呆地站立在床边如梦中惊醒一般,她好像突然意识到自己为爱疯狂做了什么,又不敢面对这个可怕的事实,她笔直的站立着,背后墙上的影子是她复杂矛盾心情的缩影,她那纤瘦的身体很难让人将她和杀人犯联系在一起,也许这就是蒙克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女人是危险恐怖可怕的,她会让人丧命。

世人眼里的蒙克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他并没有追随学院派和印象主义的脚步,他只关注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世界的认识。蒙克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刺激人们的感官,震撼人们的心灵。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揭示了命运的不公和生命的脆弱,是其真实情感的表达,尽管他的作品在当时很难被人接受,但他的艺术影响深远,后世的马蒂斯等人都深受其影响。

参考文献

[1](挪威)阿恩.爱格尤姆《蒙克》宋红梅译湘:湖南美术出版社,1989.

[2]张晶. 蒙克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双面性探析[D]. 曲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蒙克艺术特色女性形象
蒙克与《呐喊》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蒙克的《呐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