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19-09-03 03:25刘燕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思政教育工匠精神

刘燕飞

[摘要]现代学徒制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供应了基础。目前工匠精神是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延续和进步。分析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区别,总结现代学徒制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将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中,制定学徒制学习规范以和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学校通过展开思政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举办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加强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力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传授学生具有基础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现代学徒制在新时代思政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发展,使学生在思政教学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对自己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教育;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08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3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期间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提出“鼓励企业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工匠精神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热切需求。因此,如何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培养,完美融入当前阶段的思政教学中,是当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现代学徒制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包含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术的质量。因此,在学生参加工作时,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一、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契合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价值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思政教学的不断改革,现代思政教育以服务和就业作为自身发展引导的方向,多数人认为思政教学的实用性,已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价值需求。而工匠精神满足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价值诉求,工匠精神是凝聚在工匠身上的职业及劳动的精神追求。在新时达思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专业技术以及技能已经可以满足服务和就业的需求。学校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的学习和考核,对学生的专业态度、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不足。工匠精神使教师正确认识到,态度和精神的重要性,若没有职业精神和专业态度的支撑,技术以及知识只是就业手段和服务工具。学生存在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创造力。因此,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思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教育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在思政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行业自觉具有正向作用。现代学徒制可以将教师在实践中的经历、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学徒制,学生可以对工匠精神深入了解。学徒制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亲近,加强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巩固学生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现代学徒制可以将教师的杰出品质传授给学生,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品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教师含有的突出品质传授给学生。现代学徒制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仍能促进学生的修养及工匠精神的传承。

二、新时代思政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重视度不足

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不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能力不够,培养学生的方式科学性不高。由于学校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明确的培养思绪,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力遭到限制。部分教师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的重视不足,限制了学生塑造工匠精神,由于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案不科学,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不足,学生难以在学习中正确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及意义,导致现代学徒制工匠培养发展缓慢。

(二)教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新时代思政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出现,新型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入职后不再学习新的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革新教学理念,导致部分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例如:多数教师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一支笔一本书可以解决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实践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学校在教学模式方面过于单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实践教学内容浮于形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铢积寸累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在实践教学中慢慢积累。

(三)学生对学徒制工匠精神的培养认知不足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一词对许多学生来说,还较为陌生。首先,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工匠精神”和“现代学徒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少提到“工匠精神”,也没有解释工匠精神的含义。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徒制工匠精神理解不足,教师也表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工匠精神涉及较少,主要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解。其次部分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重视度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学校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育,忽视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学校相关教育课程很少加入工匠精神培育,相关校园文化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对工匠精神有正确的了解。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一)在思政教学课堂中渗透工匠精神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课堂中渗透工匠精神是必要的。首先,教师应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完美融合,学校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将工匠精神的内在、核心以及价值融入思政教学的课堂中,切实工匠精神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其次,要在学生专业课的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这是目前创办“课程思政"的基础要求。专业课是培育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以及专业技术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自身专业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分析与专业相关职位中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深入发掘学生专业范围的工匠精神,将其融合到人才培育以及教学内容中,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意识。

(二)结合新型教学模式融入实践教学

“双师型”教师是既有从事相关职业证书又有学校教师资格证“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推广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体系的同时,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與专业课教学进行完美融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扬者,又是实践教学的示范者,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更深入,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双师型”教师会自觉在专业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其次,教师由于工作性质可以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对学生在行业中的发展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可以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发挥优势,更好地在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应加强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力度,促进现代学徒制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发展,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对自己的正向影响。

(三)增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重视学生培养技能以及思政道德素质的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学校应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及活动,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传授学生具有基础的职业道德素质,脚踏实地的责任感,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道德素质问题,学校以及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教育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目前,部分学校在现代学徒制中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校应开展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及教学课程,加强学生思政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基础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若在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可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辅相成。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对我国思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象征着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是我国工业文明逐渐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需要。传统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学校应重视教学改革,通过在思政教学课堂中渗透工匠精神、结合新型教学模式融入实践教学、以及增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等方式,推进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完善科学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我国社会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英.高职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6):140-141.

[2]严玥.工匠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嵌入与运用——以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1):320-321.

[3]焦宏涛.工匠精神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3):31-34.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思政教育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