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灵亚 周芙蓉 王意兰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3个月的计算机作业疗法及社会技能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6、12个月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服药依从性对两组患进行训练效果评定。 结果 训练后干预组患者 SANS、SDSS量表总分和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可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作业疗法;社会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18-009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acy of computer assignment therapy combined with social skills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community.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community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routin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were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3 months of computer assignment therapy and social skills training.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by the negative symptom scale(SANS), 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ale(SDSS) and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1, 6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s of SANS and SDSS scores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mputer assignment therapy combined with social skills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gative symptoms and social function defects of community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mprove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moting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thus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assignment therapy; Social skills training;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精神分裂癥是一种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的重性精神疾病,名列全球20大残疾原因之首[1]。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通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阳性症状,但残留的阴性症状和精神衰退导致的退缩行为直接影响到心理社会的康复[2]。计算机作业疗法是应用电脑工具,训练患者动手、动脑、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一项作业治疗,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3]。然而,国内实施的计算机作业疗法多采用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进行操作训练的模式,大多数患者因长期患病,常年住在封闭式病房,与社会脱节,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训练效果[4]。且目前“计算机作业疗法训练”多针对住院患者,较少有针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绍兴市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明确诊断且建卡建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5年,病情稳定,自知力可,生活自理,药物不变;③年龄60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④至少有一名家属与患者同住,为患者提供生活和治疗照顾,能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与家属共同签署)。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重性精神疾病;②伴有严重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发育迟滞;③耳聋、色盲、色弱、口哑等。将符合标准的110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在研究过程中因疾病复发住院、中途退出、外出打工等原因退出训练8例,最终完成102例(完成率为92.72%)。其中干预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平均年龄(34.42±6.3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41±2.81)年,平均病程(6.57±2.24)年;对照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11±6.4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38±2.81)年,平均病程(6.61±2.1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及基线阴性症状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继续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及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计算机作业疗法及社会技能训练,训练结束后随访1年,访视点为入组时、训练后1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
1.2.1 组建团队 由精神科访视护士、精神科医生、康复治疗师、社区精防医生组成康复训练团队。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由2名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并由项目小组进行质量控制。
1.2.2 计算机作业疗法 传统的“计算机作业疗法”训练选自周芙蓉等[3]报道的“计算机作业疗法训练”模式,采用先由专职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集中培训,患者熟悉操作规程后,到日间康复医疗站进行作业训练治疗,每次90 min,每周5 d,3个月为一疗程。训练内容:①电脑游戏:包含找不同、拼图、记忆力大考验、俄罗斯方块、成语接龙等训练患者注意力的游戏。②电脑办公:如word文档的编辑、excel的使用,简易PPT的制作、绘图工具的操作、网络信息的搜索等训练患者的职业办公技能。③网络社交:主要培训患者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包括如何注册、如何接收和发送信息,如何保护账号安全及识别常见的网络诈骗等。
1.2.3 社会技能训练 社会技能训练是美国近20多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慢性精神病的康复手段,由训练者指导患者在假定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再由训练者给予反馈,并指导患者改进,通过反复强化,使患者掌握这项技能[5]。该疗法可帮助患者将网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提高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患者参加培训时不耐烦的负面情绪,改善懒散、自卑等症状,增加患者配合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采用小组训练的方式,每组8~10例患者,每次训练时间为50~60 min,每周训练1次,共12次。由一名从事社会技能训练的专业康复治疗师负责实施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药物管理及症状处置技能、社会适应和压力应对技能、基本社交技能、日常生活技能及工作中的技能。
1.3 观察指标
由临床精神科医师和具有国家心理咨询证书的护理人员担任评定员,对患者的各访视点进行面对面的量表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①阴性症状量表(SANS)[6],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度,共24条目,每条目采取6级(0~5分)评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②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筛选量表(SDSS)[6],共10个条目,评定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每項评分0~2分,得分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③服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规律服药:患者自愿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间断服药:患者在监督下能按时、按量服药)、不依从(停药:患者不愿服药或拒绝服药)[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SANS、SDSS评分比较
训练后1个月末,干预组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6、12个月末,SAN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1、6、12个月末,干预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训练后1、6个月末,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后12个月末,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时间仍生活在社区中。调查显示,社区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存在精神残疾的症状,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更为严重,社会功能缺损,服药依从性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8]。为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除确保患者坚持合理用药外,实施院外康复技能训练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计算机作业操作,同时融入社会技能训练,提高患者动手动脑、处理冲突和决断的能力,结合网络操作和现实互动两种训练措施,为患者搭建模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交、工作和学习平台,使训练内容更具有实用性、技巧性、针对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情感、思维和社交能力的目的,延缓精神衰退。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末,干预组患者的SA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这说明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效果确切。这与周芙蓉[3]、周昭君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报道,消极应对和家庭支持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的主要因素[10]。由于社会的偏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常具有较严重的病耻感,为应对外界的歧视而保护患者不被受到任何伤害,所采取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是最大限度的隐瞒病情和回避社交,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影响疾病康复[11-13]。网络干预具有隐蔽、省时、便捷、经济等优势[14],实施网络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和增强自我效能感,减轻疾病症状及病耻感[15]。有关学者也报道了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如:家庭干预、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等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2,16-17]。本研究通过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帮助患者学会使用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了解基本的社交礼仪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对周围人、事、物接触的兴趣,结识相同经历的朋友,通过病友间相互鼓励、安慰、帮助,带给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重建自信心,提高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社交能力,防止社会功能下降。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末,干预组患者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证明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这与任雪英等[18]报道的“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促进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研究结果类似。
规范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方法[19]。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因素[20],国内外研究表明,使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如不服药者在4~6个月复发率达40%~60%,间断服药者复发率为15%,坚持服药者仅为5%复发[21]。本研究实施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患者和家属熟练使用网络工具接收医院发布的精神疾病防治信息,同时结合药物管理技能训练,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与药物管理技能训练,有效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度,对不坚持服药所致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家庭的康复潜能,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12个月末,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在坚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作业疗法联合社会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可为社区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院外康复训练提供借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玉蓉.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面情绪及康复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19-221.
[2] 王卫丹,张国芳,李晨虎,等.管理职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 21(26):3177-3179.
[3] 周芙蓉,田国强,陈小萍,等.计算机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6):467-169.
[4] 姜珺,李志武,康瑞莹,等.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4):475-479.
[5] 余亚珍,武宁强,杨桂菊,等.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 10(2):129-130.
[6] 张明圆,何燕玲.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5:82-88,311-313.
[7] 陈汝兰,霍丽明,潘锦环,等.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21-623.
[8] 张宇,李书光,冯娟.社区独立技能训练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3-575.
[9] 周昭君,周芙蓉,黄丽雯,等.计算机作业疗法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1,10(5):375-376.
[10] 陆慧芳,金国英,陈丽丽,等.全程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06-508.
[11] 陆红英,袁勤,陶丽,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202-206.
[12] 刘玉莲,王悦婷.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234-236.
[13] 宇虹,王丽娜,周郁秋,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24-428.
[14] 何玲,缪盛.基于网络的多元交互式心理咨询平台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6):42-46.
[15] 赵巍峰,李新力,陈思韩.网络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2):174-176.
[16] 謝文娇,谢翊,肖育卿,等.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9-11.
[17] 姜杨,沈国珍,王丽娟,等.单项主题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7):62.64.
[18] 任雪英,黄芦艳,赵世苗,等.“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59-163.
[19] 王正君,周郁秋,杨军,等.精神科护士主导的依从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8):958-966.
[20] 邝俭玲,苏保育,刘间芳,等.院外延续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 18(6):621-624.
[21] 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63-164.
(收稿日期: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