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全,朱辉,孙永军,郑怀礼,唐梦丹
(1.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南京 211800;2.重庆大学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市水处理混凝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45)
城市污(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和转化会产生大量的污泥[1-2]。其主要特征为:有机物含量高,性质不稳定;比表面积大,主要呈胶体状态;结构较复杂,一般带有负电荷,易形成沉降性能差的分散体系[3-4]。此外,由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工艺及季节不同,污泥的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
污水厂污泥经脱水后,其含水率仍很高,这对污泥的后续处置造成一定困难。为提高污泥减量化程度,污泥脱水前的调质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重要环节。目前,污泥调质主要有化学调节、热处理和冷冻处理三大类[5]。其中,污泥热处理和冷冻-融解处理兼有污泥稳定、消毒和除臭等功能,但存在适用范围小、成本高昂等缺点[6]。污泥的化学调节以脱水效果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污泥脱水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调理方式。但是,化学调节剂中的无机混凝剂(铁盐和铝盐)和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具有用量大、不易降解、二次污染等缺点[7]。因此,发展高效、易降解的有机高分子污泥脱水剂成为污泥脱水领域的重点。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TS)作为壳聚糖的衍生物具有易降解、易改性、含有正负电荷官能团等优势,在污泥脱水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分子本身存在分子量小,特性粘度、电荷浓度低的缺陷,造成其在一些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课题组考虑将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hacryloyloxyeth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MC)接枝到无毒、易降解的壳聚糖主链上进行聚合改性研究,得到一种新型绿色、高效的絮凝剂[8]。AM和阳离子单体DMC的引入可大大改善CMCTS的特性,使其具电荷浓度增高、分子链结构延长。因此,改性后的羧甲基壳聚糖基絮凝剂具有更强的电荷中和、吸附架桥作用,尤其适合污泥脱水处理。
研究以CMCTS、AM、DMC为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方式制备阳离子型CMCTS-g-CPAM,并对接枝共聚物进行FT-IR和1H-NMR表征。最后,将其用来调理南京某化工厂二沉池污泥,并与市售CPAM相对比,考察它们的脱水性能和经济效益。
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以上药品皆购自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氢氧化钠、盐酸、无水乙醇、丙酮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南京生健泉化玻仪器有限公司,市售CPAM(阳离子度和分子量分别为40%,800万)。实验所用污泥来自南京市某化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剩余污泥,污泥的性质见表1。
表1 污泥性质Table 1 The properties of the sludge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Z-D(Ⅲ)),购自河南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70A),购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5100),购自上海重逢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核磁共振仪(AVANCE 500),产自德国BRUKER公司;红外光谱分析仪(510PFT-IR),产自美国Nicolet公司;各种型号的烧杯和容量瓶以及布氏漏斗等,由南京生健泉化玻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1)CMCTS改性:按照一定质量比分别称取CMCTS、AM、DMC于石英广口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至混合物完全溶解;通氮气15 min除氧,加入一定量V-50后再通氮气5min;将密封好的石英广口瓶置于紫外灯反应装置进行聚合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将反应器取出静置熟化1 h,制得乳白色不透明的胶状聚合产物;聚合物经造粒和无水乙醇反复浸泡提纯24 h后得白色块状固体,置于5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烘干、粉碎、筛分后得到CMCTS-g-CPAM粉末。
2)污泥脱水:将浸湿的滤纸放入布氏漏斗中,开动真空泵使滤纸紧贴漏斗,将100 mL调理好的污泥倒入布氏漏斗,再次开启真空泵,进行抽滤,记录不同时间下滤液的体积V,直至真空度破坏(<20 min)或持续过滤20 min(一直保持真空度)时停止抽滤,取出滤饼置于培养皿中,在105 ℃下烘干2 h至恒重,然后测定FCMC,并计算SRF。
2.1.1 实验设计与结果 以前期单因素实验为基础,根据响应面法(Box-Behnken模型)设计原理[9-10],以光引发剂浓度、pH值、光照时间为考察对象条件,CMCTS-g-CPAM特性粘度为响应值,对CMCTS-g-CPAM的制备条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因素及水平见表2。对CMCTS-g-CPAM的制备条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建立数学回归模型见表3。
表2 响应面分析因素及水平Table 2 Analytical factors and levels of RSM
表3 响应面实验设计及响应值Table 3 Test design and response values of RSM
续表3
2.1.2 方差分析 光引发剂浓度、pH值和光引发时间与CMCTS-g-CPAM特性粘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如式(1)所示。
特性粘度=1 255.52+40.06A+15.78B+58.22C+21.88AB+18.88AC+1.48BC-115.28A2-125.49B2-136.60C2
(1)
表4 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2.1.3 响应面结果分析 为考察光引发剂浓度、pH值和光引发时间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CMCTS-g-CPAM特性粘度的影响,采用软件Design Expert10进行分析,所得3组响应曲面与等高线组合如图1~图3所示。
图1 光引发剂浓度和pH值交互影响CMCTS-g-CPAM特性粘度的响应面及等高线Fig.1 Mutual effect of photo-initiator concentrationon and pH on intrinsic
图2 光引发剂浓度和光照时间交互影响CMCTS-g-CPAM特性粘度的响应面及等高线Fig.2 Mutual effect of photo-initiator concentrationon and illumination time on intrinsic
图3 光照时间和pH值交互影响CMCTS-g-CPAM特性粘度的响应面及等高线Fig.3 Mutual effect of illumination time and pH on
响应面图的坡度反映各因素对CMCTS-g-CPAM特性粘度的影响,其坡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等高线的形状则反映两因素相互作用对特性粘度的影响,越趋近椭圆说明影响越大。由图1~图3可知,各单项因素对CMCTS-g-CPAM特性粘度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光引发时间、光引发剂浓度、pH值。相互作用中,3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均无显著的影响,此结论与表4的方差分析所得结论一致。由图1可知,固定光引发剂浓度时,CMCTS-g-CPAM特性粘度随着pH值的增大,先增后减;固定pH值时,增加光引发剂浓度对特性粘度的影响为先升后降。光引发剂浓度和pH值对特性粘度影响均存在最佳范围,光引发剂浓度为0.03%~0.057%,pH值为6.80~9.50。由图2可知,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特性粘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大,特性粘度先增大后减小,光引发剂浓度最佳范围为0.03%~0.058%,光照时间最佳范围为1.50~2.90 h,光照时间对特性粘度影响较大,这与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一致。由图3可知,光照时间或pH值其一固定时,另一个因素对特性粘度的影响均为先增大后减小,两者的最佳范围分别为1.50~2.80 h和6.70~9.50,两者交互作用对特性粘度的影响不显著。
2.1.4 模型验证 为得到最优的CMCTS-g-CPAM制备条件,对式(1)所示的回归方程分析求解,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光引发剂浓度0.04%、光照时间2.23 h、pH值为8.16,在此合成条件下,CMCTS-g-CPAM特性粘度理论值为1 266.79 mL/g。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修正预测的合成条件。在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pH值分别为0.04%、2 h、8的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实验,分别得到CMCTS-g-CPAM特性粘度值为1 248.42、1 194.69、1 323.81 mL/g,平均值为1 255.64 mL/g。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8%,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CMCTS-g-CPAM的制备条件。
在前期的单因素实验中,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是总单体浓度、CMCTS浓度、阳离子度、光引发剂浓度、pH值、光引发时间分别为40%、8%、40%、0.04%、8、2 h。此时,接枝率、接枝效率和特性粘度最大值分别为1 082.88%、94.16%和1 288.77 mL/g。响应面法通过建立光引发剂浓度、pH值和光照时间对CMCTS-g-CPAM特性粘度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探讨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特性粘度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CMCTS-g-CPAM的合成条件。根据响应面数学模型和回归方程的分析,以及模型验证,得出最优合成条件为:光照时间为2 h、光引发剂浓度为0.04%、pH值为8,此时特性粘度实际值约1 255.64 mL/g,经验证实验值与预测值拟合性良好,相对误差为0.87%。
图4 CMCTS-g-CPAM红外光谱图Fig.4 Infrared spectrum of
2.2.2 CMCTS-g-CPAM核磁共振表征 CMCTS-g-CPAM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5所示。图中,δ=4.71×10-6处出现溶剂重水D2O的质子化学位移[16],1.17~1.27×10-6的化学位移为主链—CH2的质子吸收峰,1.64~1.67×10-6处出现的化学位移为AM中的亚甲基的质子峰,2.19~2.22×10-6处则代表—CH2—CH—CONH2上次甲基的质子峰,2.94~2.95×10-6处出现的化学位移—NH2的质子峰。3.18~3.19×10-6处出现的化学位移为DMC中的—N—(CH3)3的甲基质子峰,3.49~3.52×10-6的化学位移为—CH2—N+(CH3)3的亚甲基质子峰。3.63~3.79×10-6处出现的化学位移为CMCTS中糖环上质子的吸收峰,3.93×10-6处出现的化学位移对应糖环—CH—OH中次甲基质子吸收峰,4.04~4.06×10-6的化学位移为—O—CH2—的亚甲基质子峰[17-18]。
图5 CMCTS-g-CPAM核磁共振氢谱图Fig.5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of
由CMCTS-g-CPAM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CMCTS、AM和DMC特征基团的质子峰均在合成产物CMCTS-g-CPAM的氢谱图中出现,说明3种单体已成功接枝聚合成CMCTS-g-CPAM。
2.3.1 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絮凝剂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如图6所示。此时,实验污泥的pH=8.40,即未对其做调酸和调碱处理。药剂投加范围在10~60 mg/L内时,FCMC和SRF呈现先急剧减小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并在30 mg/L处达到最低值,分别为79.06%和2.02×1013m/kg。
图6 投加量对污泥脱水的影响Fig.6 Effect of dosage on sludge
在污泥脱水时,投加适量的CMCTS-g-CPAM可使污泥中较小的絮体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较大絮体。同时,由于CMCTS-g-CPAM中含有较低浓度的特殊官能团羧基和大量的铵盐基团,使得CMCTS-g-CPAM带双电性。将其应用于污泥脱水时,利于絮体间的电荷中和作用,并在吸附架桥的作用下,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絮体,促进絮体的聚集和沉降[19-20]。但是,投加量过多不利于CMCTS-g-CPAM分子链的充分伸展,同时还会占用电荷和吸附位点,阻碍CMCTS-g-CPAM分子与污泥颗粒的有效接触,泥水分离效果降低。
2.3.2 pH值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图7反映的是pH值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此时,絮凝剂的投加量为30 mg/L。如图所示,随着pH值的增加,FCMC和SRF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即在弱酸和弱碱性条件下,两者均较小。在pH值为10时,达到最小值,分别为79.28%和1.96×1013m/kg,其原因是污泥的酸碱度对污泥中的EPS有一定影响。EPS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释放污泥颗粒内部的水,提高水污泥中水的比例[21-22]。此外,随着pH值的变化,污泥中H+和OH-的浓度也会变化,易附着在颗粒表面,影响污泥颗粒的带电性,进而影响CMCTS-g-CPAM与颗粒间的电中和作用[23-24]。因此,在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污泥破解产生的细小颗粒不易与CMCTS-g-CPAM作用,在真空抽滤初始时,滤液较混浊,且细小颗粒易堵塞滤纸,导致污泥难以过滤,滤饼含水率高,污泥比阻较大。
图7 pH值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Fig.7 Effect of pH on sludge dewatering
2.3.3 pH值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pH值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破解,可通过污泥脱水后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来间接表现。多糖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进行量测[25],蛋白质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进行量测[26]。如图8所示,随着pH值的升高,滤液中蛋白质持续升高;而多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整体上呈升高趋势。碱性条件下,多糖含量高于酸性条件下的含量,在pH值为10时,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为33.36 mg/L。其原因是,pH值不仅影响污泥颗粒表面带电性,对污泥表面多基团也有影响。污泥的酸化和碱化处理均会导致污泥EPS的破解,增加其溶解性,使得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升高[27]。蛋白质所带氨基,在碱性条件下更易水解,因此,随着pH值的升高,蛋白质含量持续升高。多糖为亲水性物质,随着污泥颗粒内部水的释放,污泥的水含量升高,多糖的溶解性提高,但是,随着pH值的进一步增加,强碱环境会导致多糖含量降低。
图8 pH值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Fig.8 Effect of pH on the EPS of the
2.3.4 脱水性能的比较和经济分析 市售CPAM和CMCTS-g-CPAM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差异如图9所示。在污泥脱水时,考虑到运行和管理成本,一般不需调节pH值,因此,在考察两者脱水性能和经济分析时,未对污泥的酸碱做出调节。由图9(a)、(b)可知,市售CPAM的投加量在10~60 mg/L范围内时,FCMC和SRF均缓慢下降,其后逐渐上升,并在60 mg/L处达到最低,分别为82.05%和2.80×1013m/kg。而CMCTS-g-CPAM投加量在10~30 mg/L范围内时,FCMC和SRF急剧下降,随后迅速上升,并在30 mg/L处达到最低,分别为80.28%和2.02×1013m/kg。
图9 脱水性能的比较Fig.9 Comparison of dewatering
由此可知,CMCTS-g-CPAM的污泥脱水性能较市售CPAM优异,且前者的药剂投加量比市售CPAM少。对CMCTS-g-CPAM进行经济成本分析(原材料费用、生产设备及运行费用、设备折旧等),得到CMCTS-g-CPAM总成本约为22 350元/吨。根据各产品的价格和最佳投加量,计算出它们处理污泥时的总成本,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CMCTS-g-CPAM处理污泥的成本要低于市售CPAM;絮凝实验结果也表明,CMCTS-g-CPAM的污泥脱水效果要优于市售的CPAM。因此,在技术性和经济性方面,CMCTS-g-CPAM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以上经济性分析以实验室条件为基础进行,因此与实际大规模投入生产使用相比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尽管还存在若干不确定因素影响CMCTS-g-CPAM实际成本费用,但基于以上分析和比较均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此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表5 自制CMCTS-g-CPAM与市售 CPAM 污泥处理成本比较Table 5 The sludge treatment costs of home-made CMCTS-g-CPAM and commercial CPAM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CMCTS-g-CPAM的制备条件,建立光引发剂浓度、pH值和光引发时间对CMCTS-g-CPAM特性粘度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探讨因素间交互作用对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项因素的显著性依次为光照时间、光引发剂浓度、pH值,交互作用中3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对特性粘度均无显著影响。根据响应面数学模型和回归方程的分析,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光照时间为2 h、光引发剂浓度为0.04%、pH值为8,且经验证实验值与预测值拟合性良好,相对误差为0.88%。另外,合成产物CMCTS-g-CPAM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表明,CMCTS、AM和DMC成功接枝聚合。
工业污泥脱水实验表明,CMCTS-g-CPAM具有优良的污泥脱水性能,在pH值为9~10、投加量为30 mg/L时,污泥的脱水效果最佳,此时,FCMC和SRF降至79.28%和1.96×1013m/kg。实验对比和经济分析发现,CMCTS-g-CPAM的污泥脱水性能和经济费用均明显优于市售CP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