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互动·体验·创新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探讨

2019-09-02 02:17
客家文博 2019年3期
关键词:策划博物馆青少年

许 辉

教育活动的宗旨是进行人的培养和训练。自博物馆出现以来,其与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就得到广泛重视,实践被看做是教育的核心方式,博物观教育带有典型的认知实践特点,对提升青少年教育成效的价值十分突出,本文针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策划与开展进行探讨。

一、当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不足

(一)场次不足

场次不足是目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人员针对我国初中、高中以及西方部分国家初中、高中进行过分析,以三年期内博物馆教育活动参与次数为指标,获取相关信息如表1。

从表1数据中可以发现,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四个发达国家初中学生博物观教育活动的参与次数均在3.9次以上,高中学生均

?在4.1次以上。与我国文化、教育制度高度相似的韩国,其初中、高中学生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情况也优于我国,这也为后续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思路。

(二)规模有限

规模有限主要指两个维度,一是参与教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二是各类教育活动持续的时间。在这两个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也有差异,结合研究人员的调查数据,各国初高中学生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规模如表2所示(占比指参与活动的学生与当地学生总数之间的比例)。

表1 各国初高中学生博物馆教育活动参与次数

从数据上看,我国初、高中学生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规模。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依然显著,即便韩国,学生参与比例也接近78%,我国只有24.2%。活动时间上,我国也仅为1.47小时,而德国、美国、日本均在5.8小时以上,韩国也英国也分别达到2.39小时和4.33小时,与我国的差别较大。

表2 各国初高中学生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规模

(三)延伸价值弱化

延伸价值的弱化,使目前仅有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也难以发挥最大作用,所谓延伸价值的弱化,是指各类教育活动互相之间割裂,也指博物馆教育活动与后续课堂教育、学校教育的关联性不足。研究人员在调查活动中,获取了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地的资料,如辽宁省某地曾集中组织学生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和社会科学博物馆,但在参观、学习过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于教育活动的感受等并没有得到重视。部分学校只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浅谈自身感受,另有部分学校甚至不会进行任何形式上的延伸教育,这使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受到影响,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价值也无从保证。

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

(一)提升青少年知识储备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直接价值,是提升青少年的知识储备,如辽宁省沈阳市初、高中和小学,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包括小学阶段识图、初高中生态教育、社会科学的普及等,这些举措使参与教育活动的青少年直接获取了更多书本、学校之外的知识内容。研究人员曾通过大数据进行过分析,以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为指标,多次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青少年知识面明显广于普通青少年。

(二)提供更多的学习路径

学习和教育相同,都是典型的长期事业,学校、课堂教育只是其一种实现形式,为求进一步提升教育和学习的成果,各地普遍鼓励学生通过更多方式获取知识。博物馆教育活动,可以将博物馆的知识、底蕴、文化等进行有效提炼,以较为合理、科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如北京市某博物馆,与学校联合进行知识竞猜、小组比赛等方式,提升活动的互动价值和学生的参与度,当学生开始广泛参与教育活动后,其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也会自觉的思索、探寻更多知识,使博物馆教育活动成为一个非常高效、高价值的学习路径。

(三)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博物馆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科普或者学习探索,在现有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为各地青少年的学习、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这一平台的价值体现在其高度的开放性、知识大容量和运作的长期性三个方面。几乎各校学生都可以获取进入博物馆参与教育活动的平等机会,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吸收知识,也可以发表自身看法,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大容量的知识则是博物馆的基本特点,各地博物馆藏品数目、来源以及牵涉到的周边知识内容都能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目标,提升交流成果。

(四)有助于形成良好习惯

以长期教育、终生学习作为着眼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间接价值,较其能够体现出的直接价值更为突出。在上文的分析中,研究人员针对各国初高中学生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次数、规模进行过调查,从结果上看,即便美国、德国,其学生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场次、时间也是有限的,博物馆知识系统、内容,很难在对应的时间里被学生完全吸收,各国主要是借助博物馆教育活动这一形式,培育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并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基础。在此前德国学者海因里希(Heinrich)、路德维希(Ludwig)、德特勒夫(Detlev)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在科学界展露头角的人员,多数在青少年时代已经接触过相关科学知识,而且表现出了较其他青少年更为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换言之,青少年时代积累、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为青少年的终身发展提供相当大的助力,这也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重点价值所在。

三、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是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策划与开展的基本原则,该原则的价值在于,使活动的策划和开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当前各地学校、博物馆组织的学习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几乎所有活动都有至少一个明确的主题,如参观红色博物馆,多以“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为主题,在自然科学博物馆组织教育活动,则强调“科学知识普及”这一基本主题。在教育活动项目提出后,结合当前时代主题、学生实际需要,提出若干可选主题进行分析,最后明确1-2个作为重点内容,将其与博物馆环境、底蕴进行综合,明确教育活动的目的性,使策划和开展高效有序。需要注意的是,现代青少年教育活动可选主题较多,以目的性作为基本原则,不宜过多加入主题元素,导致活动冗长杂乱,降低教育价值。

(二)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无论选取何种博物馆都要强调其教育性,排除不相关因素,使总体工作得以在固定的框架、计划下开展,免去负面因素的干扰。2016年9月,某校组织博物馆教育活动,由于该校在组织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初中生和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导致教育活动的开展价值大为降低。该校的教育活动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展,活动的开始阶段,播放的是知识内容结构化的纪录片,纪录片总长度只有14分钟,播放完成后,改用动画片展现一些艺术元素,最后又要求所有学生写就一篇作文。

对该活动进行分析,纪录片内容复杂,知识较多,对小学生教育价值有限;动画片难以吸引初中生,评比作文在小学和初中生之间公平进行,但两组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又很明显。整个教育活动虽然主题明确,但开展方式并不合理,教育作用也难以保证。

(三)长期性原则

长期性原则,是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一个衍生追求,以长期性眼光看待教育、学习活动,要求针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进行策划、开展时,更多加入生活和学习元素,将二者与基本的教育工作实现融合,并统一纳入活动策划和开展过程中。如在科技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如果一味进行电子科技、航空航天科普教育,这些内容远离现实生活,其延伸价值必然是有限的,应在实际的活动策划中进行延伸,使核心内容和衍生内容高度结合。电子科技中可以添加产品材料知识、分子排列、基础电器结构、故障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较为接近,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也能促使青少年在后续的生活和学习中自发根据活动内容,探索更多的知识。

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方式

(一)明确活动主题

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中,首先必须要注意活动主题,保证活动主题的鲜明,以及其与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契合度。主题的明确一般借助参数分析法和大数据收集、方案对比三个步骤实现。参数分析是活动主题探讨的第一步,是指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策划的准备阶段,根据各地同类活动特点,分析多见活动的一般性规律,作为自身工作的参考。假定某地初中准备开展科普教育,经调查,发现同类学校普遍将自然科学作为首选,社会科学占比约为10%-15%,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然科学是青少年认知的基础,较社会科学更具逻辑性,因此多作为科普教育首选。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数据收集,以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场所作为目标,又发现市内博物馆、植物园等基础科学主题受到多数学校的认可。

(二)做好教育延伸化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教育延伸化,可看作是活动策划与开展长期性的主要体现,以当前青少年特点来看,教育的延伸化需要借助较高的活动吸引力来实现。在常见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中,策划方通常强调渐进性的教育思路,即先展示一些基础性的、吸引力高的内容,使青少年产生兴趣和一定的成就感,这一方式应继续给予保留,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情境模拟法或者讨论分析法加强吸引力。如教育活动在植物园开展,活动主题为科普。

在此背景下,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别,每组20-40人,各选出3-5名代表,形成辩论小组,策划阶段出具一些带有争议性的内容,活动开展阶段,将该内容抛出,由各辩论小组进行分析。比如“银杏的科研价值究竟有多大?”“果树修剪后为什么果实会变多?”等,保证各类问题具有探讨价值且难度相对适中,同时问题应可以借助一些通用性的结构化知识给出回答。在小组探讨中,学生为探寻知识真相,会被教育活动吸引,并在课后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教育延伸化也因此得以实现。

(三)尝试文化融合

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尝试融入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可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需要明确的是,博物馆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是与学校教育并驾齐驱的一种平台教育,这也为其开展的优化提供了更宽广的思路。

本质上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是教育的一种延伸和具体化,其服务对象和目标并没有出现变化,仍然是为了服务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升其素养、能力。这即是说,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入,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和困扰。如在西北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可以加入历史文化、民族发展文化,将半坡文化、黄土高原文化等融入教育中,通过科普视频、知识手册、分组竞赛等方式,强化文化的教育效果,使青少年更深入、更有效的了解历史文化,形成更好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认同感和向心力,这对青少年的长期发展和情商培育都有十分积极的价值。

(四)大社教理念的应用

传统模式下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策划、开展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未来的教育活动可以在此基础上思索创新和多元化开展的可能。换言之,博物馆的教育应该在大社教理念下进行,以博物馆作为平台开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不应脱离社会背景,应在充分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背景下实现融合,脱离博物馆单一性的束缚,容纳社会各领域专业智慧。在常规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请博物馆工作人员就博物馆建设的历史、发展历程等进行讲述,使青少年认识到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接受“社会大学校”的洗礼,接触并接受大社教理念,提升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强化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教育、学习提供更多帮助。此外,15岁以上的学生,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服务,充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必然接触博物馆的大量藏品,也可以借此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五、总结

综上,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开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前该活动存在不足,牵涉到活动场次、规模等多个方面,给予优化,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知识储备,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则上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需要强调目的性、教育性、长期性,具体方式上,应明确活动主题,确保教育延伸化,以多元形式提升总体效果。

猜你喜欢
策划博物馆青少年
穿行城市中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博物馆
青少年走进人大来“尝鲜”
特别策划
本期策划
露天博物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