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雄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语文中年级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4-0007-01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尤为关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培养阅读习惯作为主要内容,进而对中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完善课堂教学品质。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学生可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小学教育教学中,阅读主要集中在课前和课后,只有一部分在课中完成。课前阅读能够使学生在课前大致掌握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课堂中的主要内容,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后阅读一般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其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课中阅读一般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其可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科学和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其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且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由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阅读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还会阅读小故事来深化其对文章主题和内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文中的抽象词汇、语句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词语和句子,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相同的含义,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阅读教学中将重点放在讲解答题技巧上,但其却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一块奶酪》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原文,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进而分析和探讨文章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其负责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文章中的内容,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再者,教师还需为学生普及掌握阅读方法的意义,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先明确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从而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讲解《金色的草地》时,教师可结合实际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如阅读文章,描绘你眼前的秋天景象等,以这种趣味性和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课堂教学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而全面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四)深入生活,豐富阅读素材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同时其也是非常丰富的素材库。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解《颐和园》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对古装电视剧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参观或观看部分爱国主义的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且教学难度也相对较大。又因为阅读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薇.谈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上旬,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