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的发展及其原因

2019-08-31 03:01飞,
丝绸 2019年8期
关键词:缫丝作坊蚕桑

黎 飞, 袁 野

(1.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成都 610207;2.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信息学院,重庆 401331)

晚清时期的形势可谓是波诡云谲,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济近代化的先河,中国传统缫丝业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关于近代中国缫丝业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如徐新吾[1]对近代中国缫丝业的发展和破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陈慈玉[2]对近代中国机械缫丝业的发展做了考察;杨敬[3]对近代江南地区缫丝业女性工人进行了研究;张茂元[4]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缫丝业进行了比较,认为近代中国机械缫丝技术应用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是一种互构关系;肖爱丽等[5]从社会因素和缫丝业的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上海近代缫丝业的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过程;孙可为[6]阐述了清末时期绍兴机械缫丝业和丝织业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条件,并分析了继而走向衰败的原因。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却很少涉及。内陆地区缫丝业的发展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其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内陆四川的缫丝业在近代中国缫丝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晚清时期也是四川缫丝业近代化的开始,有必要追根溯源。鉴于目前关于晚清时期四川地区缫丝业的研究比较薄弱,多为一些概况介绍,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因此,本文以晚清时期四川的缫丝业为研究对象,对四川缫丝业的新变化及其原因等展开论述。

1 四川缫丝业的新变化

学界普遍认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缫丝业开始了近代化步伐。四川地区的缫丝业也发生着一系列的新变化,不过,时间晚于东部沿海地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近代缫丝工厂或企业创办;近代缫丝工人出现,缫丝业工人队伍壮大。这反映了晚清时期四川地区缫丝业的近代化。

1.1 经营方式的演变

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的经营方式经历了从传统作坊或工场到近代工厂或企业的变化过程。20世纪以前,四川地区的缫丝业基本上为传统的作坊或工场经营。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多创办缫丝业作坊或工场。1850年,开江县的广福彭、刘两家在狮子岩合办缫丝坊[7]231。同治光绪年间,奉节的缫丝作坊已经很多了[8]250。1869年,川东道姚觐元在重庆建立缫丝作坊[9]239-240。据统计,到1880年四川有缫丝作坊2 000家以上,主要集中在成都、嘉定、重庆和顺庆,居全国第三强[10]100。由此可见,四川地区的缫丝作坊在全国的地位可见一斑。光绪年间,成都地区缫丝作坊大量出现[11]29。这说明了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四川地区的缫丝业主要为作坊经营。原因是四川深居内陆,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较晚,缺乏传统手工业转型的外力刺激。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不断加剧,重庆被迫开埠,四川近代历史才真正开始,缫丝业开始发生变化。

20世纪初,四川地区的缫丝业中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一批民族实业家开始投资缫丝业。1903年陈开沚创办了四川第一家近代缫丝厂。1906年,王静海在三台县创办永靖祥丝厂,使用蒸汽缫丝。到1911年,四川较大规模的缫丝厂有近20家[12]123。兴办近代缫丝工厂或企业成为四川缫丝业发展的潮流,大批近代缫丝工厂开始在四川地区创办,如表1[7]231,[12]124-125,[13]14,[14]278,[15]417,[16]300,[17]235,237,244-245所示。

表1 1903—1911年四川主要缫丝厂Tab.1 Major reeling factories in Sichuan during 1903-191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清末时期四川地区的近代缫丝企业发展迅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四川各地区创办的近代缫丝企业就有27家。实际上,清末十年四川地区创办的近代缫丝业远不止这些。这一时期,四川地区的缫丝业开始由传统作坊经营向近代工厂经营转变。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反映了缫丝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开始由手工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当时的裨农丝厂、永靖祥丝厂、蜀眉丝厂、旭东丝厂、诚成丝厂都是机器缫丝厂[18]178。说明了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和缫丝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尽管如此,晚清时期缫丝业作坊在四川缫丝业的经营中仍占很大的比重。但是,缫丝业工厂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为四川缫丝业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1.2 缫丝业人数的增加和近代缫丝工人的出现

四川近代缫丝工人主要由传统手工作坊或工场工人和近代工厂工人两部分组成。晚清时期,四川地区的缫丝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缫丝作坊或工场增加,缫丝业人数也逐渐增加。关于这一时期四川缫丝业作坊工人人数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从近代四川缫丝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是增加的,而且增加速度较快。到1880年,四川有缫丝作坊2 000家以上。这些工场、作坊雇佣破产的农民,少则五六人,多则几十人[19]3。粗略估计,四川缫丝业人数少则10 000人,多则数万人。随着川丝市场需求的增加,缫丝作坊或工场也增加,缫丝从业人数则会更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缫丝业人数的增加为近代缫丝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提供了条件,因为“组成早起四川工人阶级队伍的,还有大量手工业工人和城市、码头的各种苦力工人”[19]3,而缫丝业工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晚清时期,缫丝业作坊或者工场的工人就率先成了四川近代缫丝业工人队伍的组成部分,奠定了近代四川缫丝业工人队伍的基础。

近代四川缫丝业工人队伍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四川民族资本家创办的近代缫丝业工厂工人。19世纪40、50年代,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创办的企业里产生了。而“四川近代产业工人最早出现在清朝政府开办的近代企业中”[19]2大致可以判断出,四川地区的工人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中,稍晚于近代中国工人的出现。而四川近代缫丝业工人出现则更晚,是伴随着四川近代缫丝工厂或企业的出现而产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川地区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民族资本家们创办了一批近代缫丝厂,开始了四川缫丝业的近代化。同时,近代四川的缫丝业工人也应运而生。清末时期,重庆江北黻川丝厂有工人470人;又新缫丝厂360人;巴县大有缫丝厂424人;天福缫丝厂316人;乐山华新缫丝厂250人;丰记缫丝厂有数百人[18]206。重庆旭东丝厂316人;南充兴隆丝厂300人;合川复缫经纬丝厂300多人;模范丝厂120多人;荣记丝厂240人;泰丰丝厂30人;诚成丝厂40人;裨农丝厂数百人[12]124-125。仅统计到的缫丝厂工人就有二三千人,其他一些小型缫丝厂的工人也为数不少。四川地区的近代缫丝工人队伍逐渐在成长,并不断地壮大。

2 四川缫丝业发展的原因

由于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力的合力所推动的,因此,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发展原因极其复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四川传统纺织业变化的原因主要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刺激、蚕桑教育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四川缫丝业的发展和近代化的起步。

2.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刺激

近代中国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外力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动力[20]。也就是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冲击或刺激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原因。同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刺激也成为四川地区缫丝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导致川丝大量出口,刺激了四川缫丝业的发展。自“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开五口通商,占领市场,掠夺原料,刺激了四川蚕丝生产的发展”[12]123,四川逐渐成为了西方国家的蚕丝产地。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川丝输往国外。1871年就有6 000包川丝经上海运销国外,1899年输出蚕丝12 651担,1900年输出蚕丝13 832担[21]68,77,138。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川丝的输出量不断增加,这是适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结果。川丝具有数量和价格优势,“但是,由于川丝生产技艺落后,无法与江浙丝竞争,在出口中大部分作废丝成交,使川商蒙受巨大损失”[21]68。为了减轻损失,赚取更大的利润,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四川地区的缫丝业不得不开始改进蚕丝生产技术。19世纪70年代后,四川缫丝业开始吸取沿海地区先进的缫丝技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川蚕丝质量显著提高。由于蚕丝销售市场日益扩大……缫丝业成为维护利权,振兴实业的一个热门[22]。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地区开始兴办近代缫丝厂或企业。

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导致中国民资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刺激着四川地区的民族实业家投资缫丝业。19世纪末,重庆被迫开埠通商,四川门户被打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魔爪伸入四川,加剧了对四川的侵略。当时“实业救国”思潮风靡一时,四川地区的实业家纷纷创办实业,以维护民族利益,缫丝业是其中一个方面。1894年合川张森楷受罗振玉“农报”的影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桑蚕事业。但这一时期还没有创办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缫丝企业。20世纪初,张明经在重庆磁器口设恒源丝厂,后改名为旭东丝厂。1903年,陈宛溪在三台县创办裨农丝厂,是四川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缫丝厂。1906年王静海在三台县创办永靖祥丝厂,石清阳在重庆创办10余处蚕桑社。1908年,蜀眉缫丝厂在重庆创办,开始采用蒸汽机械缫丝。1910年商人吴征恕开办重庆诚成丝厂[23]203-204,[24]99-100。到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地区的缫丝企业已有20余家。可以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刺激导致四川地区的民族实业家们纷纷践行“实业救国”的理念,最终促使四川缫丝业的快速发展。

2.2 蚕桑教育的影响

缫丝业的发展和蚕桑事业的关系甚为密切,蚕桑事业的发展为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是缫丝业发展的基础。为推动缫丝业的发展,四川大力推行蚕桑教育,主要有官办和民办两种形式。

官办蚕桑教育由地方政府主导,通过创办蚕桑传习所或缫丝传习所等机构实施。“1904年,四川农政局拟定蚕桑传习所简章,通饬所属州县限期兴办”[12]295,这是四川地区创办蚕桑传习所的纲领性文件。1906年开江知县王典章创办蚕丝学堂[7]10,永川知县曾瀛藻开办简易蚕桑传习所,推广养蚕技术[25]12。1907年四川劝业道周善培在成都设省立高等农校桑科及省立女子制丝讲习所,县设蚕桑传习所,鼓励发展蚕桑。1909年在成都开办蚕桑学堂、省立女子制丝讲习所,蚕桑师范传习所[11]9。此外,四川的温江、顺庆、泸州、绵竹、德阳、安县、渠县、新都、营山、井研、彭山、射洪、苍溪、广安、岳池、荣县、仁寿、仪陇、蓬溪、蓬安、阆中、简州、合江、巴县、江北、云阳、黔江、奉节、忠州、垫江、丰都、南川、长寿、眉山、大竹等地都设有蚕桑传习所或推广蚕桑技术的机构,实施蚕桑教育,推广蚕桑技术,促进蚕桑发展。到1911年全川共有蚕桑传习所130余处,几乎每县一所,学生4 200余名[24]173。蚕桑传习所的开办,培养了大量的蚕桑和缫丝技术人才,为缫丝业的发展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民办蚕桑教育是由民间士绅倡导的,通过创办蚕桑公社(所)的形式推行。1902年张森楷在合川创办四川蚕桑公社,聘请杭州蚕学馆毕业的学生任教习,招收学生,传授蚕业技艺。1903年成立四川第一所蚕丝职业学校,办学颇有成效[12]295。1906年长寿县“绅董舒绍芳、陈廷璋等人在凤山书院创办蚕桑学堂、聘用浙江省专门教授,购运湖桑良种回县”[26]101。1907年,三台县陈宛溪创办蚕桑学校,培养蚕桑技术人才。1909年亲赴浙江考察,学习新科技,引进一大批蚕桑技术人才[27]276。政府对民办蚕桑教育也大力支持,在政府的鼓励下,清末时期四川地区的蚕桑公社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地创办起来,如表2[28]171所示。

表2 清末时期四川蚕桑公社统计Tab.2 Statistical table of Sichuan silkworm breeding and mulberry growing commun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从表2可以看出,清末十年,四川地区的蚕桑公社的数量增加很快。从1902年张森楷在合川创办四川第一个民办蚕桑公社开始,四川地区的蚕桑公社迅速增加,特别是1906年及以后发展迅速。到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地区至少已经有19个民办蚕桑公社。蚕桑公社的设立是为了满足缫丝业的发展要求,缫丝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蚕桑公社的设立。蚕桑公社的兴起为四川蚕桑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进而推动了四川缫丝业的发展。

2.3 地方政府的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得益于清政府的政策支持。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设立蚕桑管理机构,提倡桑蚕事业,引进桑蚕良种,以促进缫丝业的发展。四川地方政府向来重视蚕桑事业,鼓励民众植桑养蚕。1867年重庆设立蚕桑局,引进浙江桑蚕良种[29]271。1869年川东兵备道姚觐员在重庆提倡发展蚕丝业,招请浙江养蚕技工,引进湖桑,购进蚕种[23]204。20世纪初,四川地方政府对桑蚕事业同样重视。1903年苍溪“知县姜秉善建立‘蚕桑公社’。买湖桑、草桑数千株,栽植于先农坛、春场坝、水塘地”[30]9。1907年四川省设劝业道,同时,设立蚕务局提倡桑蚕事业。是年,四川蚕务局购入湖桑推广[12]50。南充县蚕务局兴建苗圃,阆中农事实验场培育桑苗,发给农民栽植[12]276。清末时期,四川省劝业道周孝怀重视蚕桑事业,注意改良桑蚕品种。他在“劝业道下设立省蚕务总局,各县设蚕务局,总局内设推广、栽桑和茧丝等四课”。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发展蚕桑事业,并且注意“整顿重要蚕丝市场,改良蚕种,从浙江引入诸桂、新元、新昌长、轰青等良种,改进饲料,引进了湖桑、鲁桑”[23]204-205。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年四川全省蚕丝产量猛增。此外,四川的江北、永川、万县、忠县、巫溪、江津、秀山、梁平、垫江、丰都、巫溪、长寿、铜梁、大足、重庆、成都、温江、营山、仁寿县、彭山县、射洪县、蓬溪县、合江县、华阳县、金堂县、简阳、宣汉、犍为等地区的政府都倡导发展蚕桑,并且推广优良品种。到清末民初,已经形成了包括四川大部分区域的川北、川南、川东三个蚕丝产区[23]202。蚕桑事业的发展为缫丝业奠定了基础,最终促进了川丝的生产。

第二,提倡兴办实业,并扶持缫丝企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川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发展当地实业,积极鼓励并扶持缫丝业的发展。主要措施有:1)成立实业管理机构,倡导实业。1904年,四川成立劝工总局,成为川省推行实业的总机构,并通饬各州县设立劝工局,以确保川省商品制作精良[17]219-220。1907年四川省“设劝业道以激励农、工业,并且官、商两方都极力扶持现有工业和倡办新工业”[17]223。实业管理机构的设立成为四川缫丝企业的创办和发展的有力保证,倡导兴办实业为缫丝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提供资金,扶持缫丝企业。当“潼川锦和丝厂、三台裨农丝厂已面临停业解散情况,劝业道拨款使其度过危机,并将旧法手工扬返丝改进为机器直缫细丝。”当“洪雅职商王恒斋组织川南缫丝公司,因筹款不足,禀请劝业道借款5000两,周善培‘以该职商改良缫丝无不乐于赞成’”[17]223-224。政府提供资金,解决了缫丝企业的燃眉之急,使其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20世纪初,四川地区一大批近代缫丝企业创办并迅速发展起来,这和地方政府的提倡与扶持是分不开的。

3 结 语

第一,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缫丝业经营方式的演变。20世纪初以前,四川地区缫丝业的经营多为作坊或工场经营。20世纪初,缫丝工厂或企业产生,并发展迅速。四川缫丝业经营方式的演变反映了缫丝业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转变,两者具有一致性。不过,到辛亥革命爆发时,四川地区缫丝业仍以作坊或工场经营为主。2)缫丝业人数增加和近代缫丝工人的出现。缫丝工厂还未出现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刺激,四川缫丝业快速发展,缫丝业人数增加。20世纪初,缫丝厂建立后,近代缫丝业工人也随之产生。由于缫丝业生产者的加入,缫丝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

第二,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的发展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刺激、蚕桑教育的推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1)晚清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四川的侵略使其成为列强的生丝产地,刺激着四川缫丝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挽救利权,实业救国兴起,四川实业家投资缫丝业,使其获得较大发展。2)当时四川地方政府和民间士绅大力开展蚕桑教育,为缫丝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蚕桑技术人才,推动了缫丝业的发展。3)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提倡蚕桑事业,倡导兴办实业、扶持缫丝企业。四川蚕桑事业发展迅速,为缫丝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大批缫丝企业创办起来。

总之,晚清时期四川缫丝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滞后性。但是,毕竟四川的缫丝业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脚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猜你喜欢
缫丝作坊蚕桑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家蚕种质资源单粒缫丝成绩评价
汾酒老作坊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人大代表的“女子作坊”
缫丝生产污水深度净化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