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娥, 赵宇婷, 王中杰
(1.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206;2.江南大学 a.纺织服装学院;b.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
晋绣,即山西民间刺绣,其内部通常以地域名称来命名划分,位于晋北地区的繁峙刺绣、晋中地区的和顺牵绣、晋南地区的侯马刺绣,以及晋东南地区的上党堆锦、潞绣和高平刺绣等都为晋绣的杰出代表。晋绣的绣法严谨绵密、构图瑰丽雄奇、色彩浓郁富丽,为中国24个绣种之一。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是全国唯一以汉族民间服饰为收藏研究对象的馆所,馆内藏有近代以来山西服饰品275件。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所收藏的204件近代山西地区晋绣服饰品为实物考证对象,结合文献考证和山西当地的历史民俗,探讨了近代山西民间晋绣图案的艺术特点。
世人常说“华夏文明看山西”,西晋著名学者皇普谧在《帝王世纪》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说明夏朝之前三代都城分别建在如今的山西临汾、永济和运城市,足以证明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由黄河中下游流域孕育而生的山西民间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古代东方艺术博物馆”。
山西民间刺绣艺术——晋绣,虽然不比“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闻名遐迩,却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五千年以前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的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西阴村是养蚕之神嫘祖的故乡,所以此地也被认为是世界蚕丝的发源地[1]。黄帝之妻嫘祖栽桑养蚕,用丝作衣,才有后世刺绣的繁荣发展。公元前1033年至公元前376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建立,先后定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山西翼城)及新田(山西侯马),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因此被称为“晋绣”[2]。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诗经·唐风·扬之水》中记载“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朱绣,从子于鹄”真实地描绘士兵穿着素色衣服配有红色绣花黼文衣领的场景,展现了山西曲沃县的刺绣艺术。到战国时代山西又被瓜分为赵、魏、韩三国,《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赵王“锦绣千纯,以约诸侯”的记载,足以证明当时的晋绣盛极一时[3]。直至明清时期晋商崛起,为山西的民间刺绣注入新的内涵,将晋绣的发展推向高点,许多作品至今流存于日本、英国博物馆中。
山西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使晋绣图案具有民俗化、宗教化、鲜明化的特点。由于历史上山西并没有类似江宁织造局等专门的管理机构,晋绣的传播方式又多以母女相传、邻里互学为主,所以山西地区的刺绣一直较少受到商业行为的影响。其图案表现内容通常展现当地的民风民俗或人们夸张大胆的喜怒哀乐,一般用于互赠亲友或孩童满月周岁、婚礼、寿礼、去世的祖先祭祀等场合。位于山西北部的五台山、云冈石窟等佛教圣地,南部的永乐宫道家名观使得晋绣图案又深受宗教观念的影响,许多绣娘们会在整体图案中加入福禄寿三星、吉祥纹样等元素,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山西东临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以黄河为堑,外河而内山的封闭地理环境使得山西人口流动性小,社会交往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宗教气息给晋绣以丰富滋养的同时又紧紧地封闭了它,受其他地区文化与风格影响较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直至近代,晋绣一直未得到文人雅客和宫廷贵族的欣赏,依旧仅在劳动人民中传承发展。因此,被大众赋予丰富生活内涵的山西民间刺绣至今保留着其构图饱满、题材丰富、色彩艳丽等自有的艺术特点,是山西民间艺术的瑰宝。
晋绣在近代山西民间服饰品中应用广泛,勤劳智慧的山西妇女将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巧妙地融入刺绣作品中,通过晋绣图案表现出来并穿戴在身上,在当代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图案的组织构成形式是由图案纹样的内容和用途来决定的[4]。晋绣服饰品中刺绣图案的组织形式,并不仅是重复的模仿局限于特定的模式,而是会为满足服饰品本身特有的形态,使其造型和图案都随之进行艺术性的变化创造。
晋绣图案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单独图案、适合图案、连续图案、综合图案四种。单独图案作为晋绣图案最基本的形式,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不被其外形轮廓所限制。晋绣艺术家们通常将其作为单独装饰,或是自由运用将其规律性的排列变化作为适合图案、连续图案的单位纹样。单独图案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一般是将鸟纹、鱼纹等独立的纹样应用在眉勒、鞋等较小的服饰品中,简单而灵动(图1、图2)。
图1 近代民间晋绣鱼纹眉勒Fig.1 Headband with modern folk fish pattern made by Shanxi embroidery
图2 晋绣单独鱼纹图案Fig.2 Single fish pattern made by Shanxi embroidery
适合图案是将纹样组织在特定的形状中,纹样具有明显的适合该形的外部特征。圆形、三角形、扇形等多种几何图形或是动物、植物等自然形体,都可以作为限制晋绣适合图案的外部框架。从组织类型应用上看,晋绣中的适合图案一般可分为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边缘纹样这三种形式,其中,角隅纹样最受晋绣服饰品的偏爱。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与带角的形状相适合且用在角隅部分的装饰纹样[5],在晋绣服饰品中极具代表性的肚兜上出现最多,往往绣在方形肚兜的边角处以突出其独特的形制,表达特定的内涵。
连续图案是相对于单独图案而言的,将单位纹样按照一定规律以两个方向或四个方向无限反复地排列组织而成二方或四方连续图案。这种组织形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图案的连续性,有疏有密的虚实变化造就了近代山西民间刺绣服饰品精致、细腻、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晋绣中的连续图案因其在表现上的延展性被广泛应用在服饰品的外边或结构线交接的边缘,不仅可作为装饰纹样增强其形式美感,还有突出服饰品结构的功能。
综合图案是将单独图案、适合图案、连续图案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构成较为独立的图案。晋绣中的综合图案大多是围绕着主题而创作的,创作者将多种题材以特定的表现形式统一在一起,形成完整而丰富的构图。综合图案因其设计手法的自由多样、表现手法的丰富复杂,通常被应用在较大的服饰品的主要位置,是晋绣艺术家们运用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
不同地区刺绣图案的分布位置是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影响的。山西人民性格粗犷豪放,因此在布局上,晋绣图案走出了传统刺绣以图案作为点缀的局限,构图饱满,多处于服饰品的中心或以平铺等方式布满整个作品。晋绣图案的分布位置还受其所装饰的服饰品自身结构所影响。以江南大学传习馆中晋绣围腰为例,晋绣主图案分布在围腰中间的凸形部位,部分围腰两侧也绣有小图案与之呼应,在围腰凸形结构的边缘使用连续图案做装饰,以突出其特殊的形态(图3、图4)。
图3 近代民间晋绣围腰Fig.3 Waist pocket made by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图4 晋绣围腰纹样结构分布Fig.4 Structure of loincloth made by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晋绣服饰品在山西民间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等各大场合中必不可少,几乎贯穿了山西人民的整个生活轨迹。由于山西长期封闭的地理环境,晋绣服饰品一般不作于交易,缺少了商业化的印记,并且没有得到宫廷和文人雅客的欣赏,大多数作品题材都来源于大自然与生活。因此,山西民间晋绣服饰品图案纷繁多样、取材十分广泛,山西人民通过不同的图案来表达对繁衍生息的期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及对自然神灵的崇拜。笔者在对江南大学民族服饰传习馆中带有晋绣图案的肚兜、荷包、帽子、眉勒、暖耳、暖袖、围腰、围嘴、云肩、鞋等共计204件服饰品的整理中发现,山西民间服饰品中的晋绣图案题材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进行研究,即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纹样图案、文字图案及人物图案(表1)。
表1 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晋绣服饰品图案分类出现次数统计Tab.1 Pattern classification count table of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pattern of clothing and accessories in Folk Costumes Museum of Jiangnan University
植物图案是山西民间刺绣服饰品中最为常见的图案类型,据统计,江南大学民间近代传习馆晋绣服饰品中植物图案的出现次数占总数的80%。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以花的形式表现在晋绣图案上,其中最多的是莲花与牡丹。荷花图案最早由佛教从古印度传来,在山西被隐喻为女子生殖器官。而莲蓬、石榴多子,山西以农耕为主,劳动力紧缺,人们普遍有繁衍生息、子孙长续的生殖崇拜。“并蒂莲花”又象征着爱情婚姻的美满,正能抒发劳动人民美好的家庭愿望。牡丹花自古雍容华贵,艳压群芳,花瓣繁复生动极具装饰性。晋绣中通常采用浅粉、粉红等深浅不同的红色系颜色打造牡丹花瓣渐变而立体的效果。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植物图案是梅花题材。梅花在古代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时常出现在诗文雅句、水墨作品中。而其在近代山西民间刺绣中,“梅”谐音为“美”,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含义。例如收藏于江南大学民间近代传习馆中的山西晋绣花鞋(编号SX-X018),蓝色的六瓣梅花绣在大红色的底布上,在梅花的枝头停落一只活灵活现的喜鹊,取意“喜上梅梢”(图5),表达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梅花花瓣大多数为五瓣且为粉红色或白色,在这幅作品中却是六瓣的蓝色梅花,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晋绣服饰品更注重题材寓意与色彩搭配的特点。
图5 近代民间晋绣“喜鹊登梅”鞋Fig.5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magpie on plum tree” shoes
动物纹样是晋绣中另一种普遍使用的图案类型,这与山西民间传统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男耕女织”时代是有限的,因而人们对动物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也成为民间艺术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6]。经研究,山西民间刺绣动物纹样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龙、凤、麒麟等取材于神话传说中的祥瑞神兽。龙与凤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在晋绣作品中,例如“龙凤呈祥”“凤舞龙蟠”等,威严霸气的龙与柔美华丽的凤凰在近代不仅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山西民间更寄托着百姓对夫妻关系和谐美满的向往,所以大多用于喜庆的婚礼场合。仁兽麒麟在民间有吉祥的象征,晋朝王嘉在《拾遗记》中详细描述了孔子诞生之前,天上空降麒麟,口吐玉书的典故。后世民间拜麒麟而求子,因此神兽麒麟常常与童子相伴出现在晋绣动物纹样中,取“麒麟送子”之意。
动物图案中另一类是取材于自然界,被人类主观赋予吉祥寓意的动物。以老虎狮子为代表的凶兽及飞鸟鱼虫都成为晋绣纹样中运用非常广泛的图案原型。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晋绣服饰品中约有四件藏品包含狮子滚绣球的图案(图6),其中有两件为“双狮滚绣球”。此纹样来源于民间的舞狮习俗,表示财源不断、子嗣昌盛[7]。被老百姓所推崇作为驱邪逐鬼的凶兽图腾另一代表是老虎。“虎”的谐音是“福”,在晋绣服饰品中多数应用在儿童的虎头帽上,有镇宅辟邪、赐福予子的美好象征。
图6 近代民间晋绣“狮子滚绣球荷包”Fig.6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Lion Throwing Ball” pouch
经统计,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晋绣动物图案出现最多的是蝴蝶(图7),其次是鸟类纹样。所以鸟与蝴蝶的题材是近代晋绣服饰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图案。鸟在山西民间文化中代表着吉祥与美好,蝴蝶象征着浪漫的爱情,它的身形婉转灵动,翅膀华丽,便于晋绣色彩和线条的修饰。此外,在动物图案中无论是鸟类还是蝴蝶,大多都是与花卉组合在一起的,且绣制成双数。有花开富贵,好事成双的寓意,蕴含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及对幸福爱情与婚姻的向往。
图7 近代民间晋绣蝴蝶纹样帽Fig.7 Hat with butterfly pattern made by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鱼是动物图案中另一个典型题材,因其与“余”同音,在山西民间有富足、剩余的象征。绣女们将对富足生活的盼望通过“年年有鱼”等图案表现出来。鱼繁殖能力强、生命力旺盛,寓意着人口的繁衍昌盛。鱼的图案以此象征着人丁兴旺、生生不息[8]。晋绣中又常将鱼与荷花结合在一起,“鱼戏莲”的题材在山西近代又有男欢女爱的含义。
除了动物、植物纹样之外,几何纹样也是近代晋绣图案的主要题材类型,在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中几何纹样出现约50次,占总比例的20%。晋绣中的几何纹样最普遍的形式是如意纹、祥云纹、海水纹等,万字形纹与回字形纹等赋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在山西近代民间服饰品中也时有出现。在晋绣服饰品中几何纹样题材另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提取几何图案中点、线条或图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元素,将其进行规律性的形式组合而形成纹样。几何纹样通常以几何比例为基础,以连续的图案结构装饰服饰品的边缘。例如晋绣服饰品中的暖耳,主图案一般装饰于其中一边的中央,在边缘部分采用三角形的元素对暖耳进行包边处理(图8),这种重复的节奏韵律可以营造均衡的视觉美感,在装饰的同时还兼具实用性。
图8 近代民间晋绣围腰中的几何纹样——“卍”纹Fig.8 “卍”pattern on the loincloth made by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文字题材是晋绣服饰品中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图案,因此也被山西人民所偏爱。文字纹样基本都是祝福祈祷类的,如“福”“喜”“富贵”“吉祥如意”“长命百岁”等。晋绣艺术家们通过这些吉祥文字符号来直接表达她们对财富、长寿及幸福生活的追求。文字图案一般在肚兜、鞋及荷包中应用最为广泛,经常与植物、动物与人物的图案绣在一起(图9),在不同场合、时间上都有特定文字纹样,对图案的情感表达起加强理解和突出表现的作用。在文字为主的晋绣服饰品中,体现了作者对亲友或恋人的祝福,无论何种吉祥语言,都是人们内心美好愿望的表达。
图9 近代民间晋绣肚兜中的文字图案Fig.9 Text pattern on the bellyband made by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人物图案在晋绣图案艺术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晋绣服饰品中的人物题材通常以神灵、男子、女子与孩童(图10)为主。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写实表达,晋绣艺术家们更偏爱将人物形象的动态形体及衣着配饰进行夸张、集中、概括、省略,甚至变形、变色,使其更具趣味性,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在晋绣服饰品中,人物题材大多来源于《西游记》《瑶台会》等神话传说或是山西本土的晋剧戏曲故事,通过构图、动作表情、他物环境的衬托,将刺绣图案本身要传递的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图10 近代民间晋绣肚兜中的人物图案Fig.10 Figure pattern on the bellyband made by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色彩对刺绣而言非常重要,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强化刺绣作品的视觉美感,另外色彩因其自身的物理特性会刺激人的生理感官,从而形成特定的审美心理[9]。不同于南方绣种的淡雅婉约,晋绣图案在色彩上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大面积地使用纯色,色彩浓重且对比强烈。丰富细致的色系划分又使得图案在对比中求得和谐,具有朴实鲜明的艺术特点。
晋绣通常以深色为底,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这五种色系做为主要的装饰色。晋绣服饰品图案喜爱用大量的对比色,尤其热衷于使用鲜明浓艳的纯色对比手段,使服饰品除了图案造型的夸张勾勒,在色彩上更是形成对比强烈、绚丽多彩的装饰艺术效果。晋绣艺术家虽然乐于使用纯色对比,但也很在意美感与搭配章法。在纯色的大对比下,进行纯度与明度的递增和递减,以此增强图案的立体感与画面的丰富感。近代民间晋绣服饰品在颜色上不被具体的形象所束缚,充分发挥劳动人民无穷的想象力,或夸张或提炼,比起还原现实,更注重色彩的艺术性与和谐感。
晋绣图案中另一个特点就是色彩种类丰富,通过对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晋绣藏品进行研究发现,不同于江南地区刺绣作品的色彩单一,山西地区的每件带有晋绣图案的服饰品几乎都是用7种以上颜色的绣线完成的,色彩丰富而艳丽。在总色系下,晋绣艺术家将64色的丝线进行进一步细致地划分扩展,每一种色又细分为5~8种渐进色,而每一种渐进色下面又有5~8种的色彩分支。例如晋绣植物纹样中,仅是用来衬托花卉的叶子就有黄绿、淡绿、深绿等多种绿色系色彩表达(图11),用来祈愿长命百岁的寿桃更是采用紫红、玫红、深粉、浅粉、粉白、白色等由深至浅的渐变色逐一过渡,使整体色感更加厚重,形象也更加饱满立体,活灵活现。丰富的晋绣色彩融入了山西特有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这种多姿多彩的色彩特征,展现了这一地区独特的色彩构成和色彩表达方式,是对中国传统色彩的一种传承、创造和延续[10]。
图11 近代民间晋绣绿叶色卡Fig.11 “Greenery color card” of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千百年文化的传承及地域广阔的特性决定了山西刺绣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晋绣发展最繁盛的地区集中在晋北、晋中及晋东南,其内部通常以地域名称来命名划分。最具代表性的晋绣种类有和顺牵绣、上党堆锦、高平刺绣、侯马刺绣、繁峙刺绣、运城绒绣等,随着晋绣的发展壮大,很多都被列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北地区以繁峙刺绣为代表,因坐落在五台山脚下的繁峙县家家户户都以晋绣手艺为传承而颇具盛名。为了使绣品的经纬更加密实耐用,繁峙刺绣最具特色的工艺就是将剪纸艺术与刺绣技法同时运用(图12)[11],先剪出想要表现的图案并黏贴在土布上,用糨糊在图案上反复刷糨,最后在铺垫好的底布上方进行刺绣设计,最终使细节与轮廓完美融合,营造内里是剪纸、外部是刺绣的丰富而有趣的艺术效果。
图12 繁峙晋绣作品《双面绣五页屏风夜宴图》Fig.12 Shanxi embroidery, Fanshi county- “Double embroidered five-page screen banquet map”
晋中地区最具盛名的绣种是和顺牵绣,因刺绣时一针一线都需要用力牵紧而得名。牵绣也被称为硬质绣,与苏秀等软质绣不同的是,其底布至少需要将五层布通过面粉逐层糊紧叠加裱成绣壁,十分坚硬结实。牵绣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13年晋献公时期的“十果鞋”,将金片制成十种果子造型的金花缝缀于新娘鞋面上,以歌颂献公吞并十国的伟业。此绣法逐渐传入民间,在多层布裱糊后的棉布织物上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引线,将其密密麻麻的绣线用力牵紧,待将所有的图形绣完后,进行全面组合拼缀,最后成为高浮雕、浅浮雕多种绣法集于一身的晋绣(图13)[12]。和顺地区的牵绣虽然硬度较强、工艺难度较大,但是立体感却远胜于一般绣品。
图13 和顺牵绣作品《和民心》(牵绣大师范素萍)Fig.13 “Heminxin” made by the master of “Qian embroidery” (FAN Suping)
晋东南刺绣主要集中在长治、高平等地,晋绣种类以上党堆锦、高平刺绣为主。上党堆锦也称长治堆花,是山西省长治市(旧称上党)特有的晋绣品种。同样是以地区命名的上党堆锦,顾名思义以堆工为主,指将丝织物包裹棉花进行堆砌刺绣。丝织物为堆锦的主要面料,以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絮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13]。在刺绣前需要先绘出色彩艳丽的工笔画,将其剪裁成若干条块后贴飞边,再用手工内填厚薄不同的棉花外包绸缎,将其拨硬折或捏软褶堆叠在一起后用特殊的丝线或颜料装饰细节(图14)[14],由此形成独特的丝质浮雕画立体视觉效果,有“立体国画”的美誉。
图14 上党堆锦晋绣作品《双至图》(堆锦大师闫德明)Fig.14 “Shuangzhi Map” made by the master of “Dui jing embroidery”(YAN Deming)
平针绣是近代山西民间晋绣图案中最为常见的针法。晋绣艺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由于针脚的不同排列方式而将平针绣分为直平针、横平针、斜平针等,即在绣面的垂直、水平方向运针,或将针保持倾斜45°后斜向运针。针脚从图案的一端开始,绣面匀称平滑,落针点与轮廓整齐,绣线疏密均匀而不重叠交叉,针迹顺滑而不停顿,这种较为写实的刺绣方式更适用于较小的晋绣图案,可以在所有帽子、围腰、荷包等刺绣服饰品及日常用品上使用,是晋绣服饰品中最基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法。
锁绣针法,是现存最早的晋绣针法。2005年山西横水出土的西周古墓中的刺绣荒帷,采用的就是锁绣针法。锁针绣因其外观呈环环相扣的辫子形,在山西民间也称辫子股针。在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中以锁绣针法为主的晋绣服饰品约13件,其中在围腰和肚兜上应用最多。以锁绣针法制成的近代民间晋绣围腰(图15)为例,可研究其针迹从图案的一端起针,落针时靠近起针点并将线扣套成圈形,接着第二针在线圈中间4起针后将第一个圈拉紧,以此类推形成并列的等长线条,针针相扣使最终绣纹效果似一根长长的锁链,不同色彩及针迹形制相交而成莲花、鱼、万字纹组合图案。锁绣针法制成的晋绣绣品较为结实、均匀,有其均衡的形式美和特有的韵律美。
图15 近代晋绣作品锁绣围腰及工艺细节Fig.15 Modern embroidery work lock embroidered waist and craft details
打籽绣在晋绣服饰品中也有广泛应用。打籽绣作为一种使绣品结实耐磨的针法,指用绣线在绣面上绕一个个小圈形成许多小结籽,因此在山西民间也被称为“打疙瘩”。与其他绣种含蓄的表达不同,晋绣中的打籽绣不仅可以用于花蕾等局部小物件起装饰效果,也可以直接独立用于整个图案。例如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打籽绣荷包,由花蕊到花瓣再至四周的枝叶都是采用打籽针法集中表现(图16),整个画面立体而有层次,因其工艺结实的特性在多年之后依旧保存完好。其主要针法是从图案的一端起针将全线引出底面,下手在撑面上把线拉住,用针尖在底面的线端上绕圈后将针在距离起针处两根线的位置拉下,即可在撑面上打出一颗粒子,粒子的大小由绕圈数来决定。晋绣艺人们打籽的手法至少有二十余种,每一个籽用力均匀,密集而整齐的排布组合形成凹凸不平的肌理感,营造立体视觉美感的同时可以达到坚固耐用的效果。
图16 近代晋绣作品打籽绣荷包及工艺细节Fig.16 Pouch and technical details of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made by grain stitch
近代晋绣服饰品的另一代表技艺是贴布绣,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中共有39件贴布绣晋绣服饰品,肚兜和帽子占比最大。在32件晋绣帽饰中有21件都包含贴布绣工艺,晋绣艺术家将裁剩下的布头巧妙地剪成动物、植物等图案,进行创意的组合拼接,堆贴在底部上用针线锁边,使得刺绣作品跳出平面的框架,形态丰富立体,活灵活现。因其特殊的材料,通常将贴布绣与平针绣、锁绣相结合制成虎头帽等服饰品(图17)。
图17 近代民间晋绣贴布绣虎头帽Fig.17 Hat with “tiger head” made by Shanxi modern folk embroidery
每一支系的晋绣因地方性差异而呈现不同的工艺特点和针法组合,根据其各自的图案表现内容,将不同工艺与针法融合使用,且皆具针脚紧密、绣工精细的特点,体现了晋绣图案独特鲜明的艺术性。晋绣图案在使用平针绣、锁绣、套针绣、打籽绣等常用针法之外,其绣制过程中有时还会采用纸板、浆糊、面粉或草板等材料层层糊底,结合剪纸、金片贴表、棉花填充内部、甚至颜料直接补色等多种工艺方式以追求更加饱满丰富的图案审美性。晋绣艺人们将多样的针法根据其各自的特点结合丰富的材料极具想象力的相互融合再创造,成为晋绣图案显著的艺术特征。
晋绣作为山西民间文化的瑰宝,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其图案类型多样、构图饱满而有韵律、题材来源广泛、色彩艳丽浓烈、图案造型表达夸张、针法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保存了山西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情感痕迹,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思想性,也是山西刺绣技艺表达的标志。对于晋绣图案艺术特征的探究,将为晋绣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