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士论文》看马克思思想中的伊壁鸠鲁因素

2019-08-30 03:39蔡琬璐
知识文库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博士论文黑格尔原子

蔡琬璐

以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通常只关注他“新唯物主义”的部分,却忽略了他与旧哲学的联系。事实上,早在写作《博士论文》的时期,马克思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哲学思想,并将这种思考用于对传统哲学的分析中,这从他《博士论文》中选取的研究对象和思路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来。通过《博士论文》,我们既可以澄清古典哲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解,也可以对马克思早期的哲学研究,以及对其今后研究的影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现今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往往都是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进一步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从而达到对传统理论的反思和批判,提出自己“以人为本”的新唯物主义思想。而在之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又进一步对费尔巴哈思想提出批判,將实践作为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建构完成了自己的唯物史观,与旧哲学决裂。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他用自己的“新”哲学对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旧”哲学进行了批判,但常常被人忽视的一点就是,如果对马克思的思想作源头上考察,可以发现,他的思想从博士论文时期,对伊壁鸠鲁进行研究时,就已经有了苗头。这篇博士论文,像它的研究对象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研究者重视,但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已经开始了自己对“人”的问题的思考。

《博士论文》全称《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探讨的是晚期希腊哲学代表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思想的直接来源——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对比。在哲学史上,“伊壁鸠鲁主义”常常被人看作一种极端享乐主义的代名词,他的原子理论也被人认为是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拙略摹仿”,但是马克思却从中发现了伊壁鸠鲁原子论中的闪光点,其对人的自由和主体能动性的肯定,都与马克思的思想有着契合之处。

原子论始于留基波,由德谟克利特继承发展。在原子论者看来,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双本原构成的,其中原子在虚空中运动,二者缺一不可。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原子有形状,位置,大小和排列等的不同,它们之间相互冲撞,相互捕捉,经过运动和分离形成物体,但对于物体究竟怎样运动,德谟克利特并没有给出说明,盖因像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这些原子论者,认为物质原子本身就是自己运动的,是不需要去外界寻找运动的原因的,对于这种运动,他们也解释得非常粗糙,德谟克利特所谓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列的不同,是相对于外部来解释原子的,而不是从原子内部本身,他将原子的涡旋运动看作一种必然性的运动,轻视感官和偶然性的作用,认为感官带给我们的印象都是骗人的。

而和德谟克利特不同的是,伊壁鸠鲁是一个感觉主义者,追求感官的快乐,认同感觉和偶然性的作用,强调对事物的经验是可以通过感觉而直接得到的,这本身就是与哲学中“反经验”的传统相对抗的,伊壁鸠鲁还更进一步,由感性世界的“真”类比到真理世界,“通过熟悉的东西对不熟悉的东西进行类比”,通过感觉经验来证明本体界原子的存在,这也是证明原子偏斜运动的依据。

对于德谟克利特来说,原子的重量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也无需专门的说明和论证,更没有把它和形状、大小等特性等而视之。而对伊壁鸠鲁来说,他强调原子有重量,从而进一步说明原子的偏斜运动。原子的运动首先表现为一种垂直向下的运动,这是它的基本形式,德谟克利特沿用留基波的观点,认为原子因必然的漩涡力量而运动。但伊壁鸠鲁认为,是重量让原子在虚空中运动,而由于虚空是无限的,不包括方向,原子只有向下或者相反两种运动方向,按照原子初始的方式垂直向下运动,按照这种方式的话,两个原子能够相撞产生事物的可能是不确定的,甚至无法产生事物,但如果按照伊壁鸠鲁的思想,原子能够做偏斜运动,在原子的运动中产生了一点偏斜,不仅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更进一步的,如果没有偏斜运动,新的事物必然从老的事物中脱出,如此形成一个必然的链条,但是原子的偏斜打破了这一点,体现了一种“自由意志”。

对马克思来说,正是这种“自由意志”促使他对伊壁鸠鲁产生了兴趣。此时的马克思虽然还没对黑格尔展开彻底的批判,但是根据黑格尔以往的思想来看,他明显是认同德谟克利特,而排斥伊壁鸠鲁的,所以从一点看,马克思在文章中对德谟克利特的批评和对伊壁鸠鲁的肯定,也可以看作他对黑格尔思想的一种反抗。

马克思在伊壁鸠鲁原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完善。他指出,原子的运动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基础的垂直向下运动,第二种是一种互相排斥的运动,第三种也就是将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分开的一种,就是原子的偏斜运动。马克思将德谟克利特式的原子运动看作事物获取其物质性的运动,但这种物质性仍然是相对的、外在的,只是内容上的获得;而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则是事物获得个别性和形式的运动。在经过直线运动获得内容,偏斜运动获得形式之后,原子还需要在偏斜之后经过碰撞,也即排斥运动,马克思认为,排斥运动使原子的概念得到了真正的实现,通过撞击,原子内部与外部接触,其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真正的肯定。在马克思看来,伊壁鸠鲁对三种运动的规定,形成了一个辩证的原子运动体系,使三者达到了辩证有机的统一。

从对自由的本体论论证出发,可以看出马克思之所以重视伊壁鸠鲁,是因为伊壁鸠鲁所论证的自由,是明显高于黑格尔的。黑格尔认为,自由一开始是不存在的,甚至在达到“绝对精神”之前,都谈不上自由;但是马克思认为自由一开始就是存在的,自由存在于原子开始运动之处,自由是靠运动去推动的,而不是像黑格尔那样,自由是被产生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两人不同的自由观,黑格尔的自由是属于古典哲学的,全体式的自由观,是人根据神性的目的来对自身达到超越,是目的论的;而对马克思来说,自由是如伊壁鸠鲁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原子式或者个人式的自由,像卢梭所表述的那样,“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重获自由时,我们应该仅仅将这看作一种“复归”,也就是人本来就拥有的一种权利,只不过被不自由、不正当的剥夺了,神的积极性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被削弱了——对马克思来说,这意味着人的积极性被凸显出来,而在人的积极性之中,蕴含着改造世界的力量:伊壁鸠鲁反对柏拉图式的“理想国”,建立了自己的“花园”,也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当权者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实现自己想要改造世界的理想;马克思则要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理想,解放全人类——从这一点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图型并非是柏拉图式的,而是伊壁鸠鲁式的。

在对古典文化的的研究中,马克思常常以赞扬的态度提到一位神话中的英雄,那就是从神那里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面对必然的不幸的命运,勇敢地运用理智,以启蒙的精神反抗不义的统治者,实现自我自由的主张,这其中需要巨大的实践的勇气,也还需要理智的运用,以启蒙的精神和勇气去带领人们,摆脱束缚,实现自由。马克思从对自由问题的思考出发,扬弃以往哲学中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思想的看法,重新对古典哲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书写,在《博士论文》中,将人们的自由意愿归结为原子的偏斜运动,强调偏斜运动对摆脱必然束缚的意义。此时的马克思还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但他已经认识到,自由的是不能只靠纯粹的理论就能实现的,应该有普罗米修斯式的精神和行动,将启蒙的火种传递给人民。《博士论文》虽然只是马克思早期的文章,流传下来的部分亦有缺损,但是这篇文章也彰显了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理想,对于理清马克思的思想脉络,研究马克思思想,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猜你喜欢
博士论文黑格尔原子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博硕士论文计量分析
博士论文贵在有创见
国家图书馆如何加强博士学位论文的开发与利用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