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比较法例说

2019-08-30 09:49殷素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比较法物理教学能力

【摘要】以新授课中的比较和复习课中的比较为例,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运用比较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关键词】物理教学 能力 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92-01

随着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怎样将所学的知识前后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就需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图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

一、新授课中的比较

1.易混知识的比较

有些知识点很抽象,看起来很相似,就导致学生极易混淆。可通过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功率与机械效率、晶体与非晶体、定滑轮与动滑轮、重力与压力等。

小结:通过比较,概念的异同便了然于胸,终生难忘。

2.不同解题思路的比较

比较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可以加深对物理过程的理解。

例如:一只铁球质量是3kg,体积是0.5dm3,试判断此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是7.8×103kg/m3)

此题有三种解法:

解法1:比较密度法。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铁球的密度,然后与铁的密度相比较。若?籽球=?籽铁,则球是实心的;若?籽球<?籽铁则球是空心的。

解法2:比较体积法。假设质量是3kg的铁球是实心的,利用密度变形公式求出其体积V实,然后与V球比较。若V实=V球则球是实心的;若V实

解法3:比较质量法。假设体积为0.5dm3的铁球是实心的,利用密度变形公式求出质量m实,与球的质量相比较。若m球=m实,则球是实心的;若m球

若只有这一问,三种解法都可以,但要追问求空心部分的体积,通过比较,很显然应该是第二种方法比较便捷。

小结:通过比较,可删繁就简,优化解题方法,简化解题过程。

二、复习课中的比较

1.不同实验的比较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将一些相似的实验现象、实验条件、实验细节进行比较,可以将一些零碎的、看似独立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树、知识链,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他们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物态变化的复习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点多,实验也多,有的学生如坠云海,一头雾水;有的学生若临歧路,难辨方向。因此复习时,笔者从多角度对比分析本章三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三个实验的实验器材、安装顺序、实验注意点,将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状态变化、吸放热情况进行对比,并将冰的熔化、碘的升华的加热方式进行比较,安排两组分组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加热碘,用水浴法加热碘,对比观察碘的物态变化。

下面是教学的部分片段:

活动一:展示水的沸腾、冰的熔化、蜡的熔化装置图片,请学生加以区别。并说出区别的理由。

问题1 :这3个实验怎么组装实验器材?需要什么测量工具?需要看什么?记录什么?

( 把3个实验进行对比,将学生头脑中无序的知识变为有序的知识体系框架 )

问题2:有哪些方法判断水已经沸腾了?(引导学生从听、看、记、画4个角度去判断。)

问题3:从哪些角度来探究冰和烛蜡的熔化特点?(引导学生从看、记、画3个角度去判断)

通过比较可知:判断水沸腾的方法、探究固体熔化特点的方法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

问题4:请同学们比较:水的沸腾和冰的熔化,在温度、状态和吸放热情况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次比较冰的熔化和石蠟的熔化,在温度、状态和吸放热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5:冰、石蜡的熔化用的什么加热方式?碘的升华用的什么加热方式?为什么碘升华用这种加热方式?

小结:复习课不是纯粹的实验重复,也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复习课要解决知识点间的融合,要将“无序”变为“有序”,将无序的知识进行条理化、有序化。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实验,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实验从多角度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不同章节的比较

以第一章声现象和第三、四章光现象、光的折射为例。这两部分研究的内容不同,看似独立,但仔细研究一下,就可找到研究问题相同的方法。

第一章从声音的产生条件、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等角度研究声现象。在学习光现象时,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也可以按第一章的分类标准,将复杂的光现象分为光的产生条件、光的传播条件、光的传播速度三大方面。

光的产生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按是否是天然的来分: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一类按频率来分: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其中,不可见光又分为红外线和紫外线。光的特性研究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

光的传播条件,按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情况进行分类:①光在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将按光的直线传播;②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若返回到原介质中继续传播将发生光的反射;③射到另一种介质中继续传播将发生光的折射。通过这样比较,就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归类到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三种不同现象。再将探究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实验的器材、规律内容,以及这三种现象的应用进行比较。

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小结

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法,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对学生各科学习和今后的长足发展都会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下册[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2第16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上册[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5第16版

[3]王晓眉.浅谈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09

作者简介:

殷素洁(1981.11-),女,江苏泰兴人,本科学历,汉族,南京市摄山初级中学中教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初中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比较法物理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