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

2019-08-30 09:49林仙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林仙丹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下,要求学校和教师除了需要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智力教育,还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将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根本教育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立足具体教学案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创新路径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244-01

引言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尚未出台统一教材和课程教学规范(本文所举的案例均采用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材)。专业教师少,不稳定,以至于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自主进行教材和课程内容选择,没有各年级各年龄间的梯度,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寻更多新颖有效的教育路径,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一、革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小学生看似没有心理问题,其实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恰恰应该从“未病”开始做起,防患于未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切实保障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通过结合专业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堂,适时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在有效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目的。

二、更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有效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积极创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实际情况来讲,学生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主题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通过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例如五年级《了解自己的情绪》,利用“头脑特工队”电影素材,将情绪喜怒哀惧转化为电影中的人物乐乐、忧忧等贯穿整个课堂,顺应学生认知,充分调动活动积极性,并在如此大片的指引下,认识到各种情绪的正面价值,而非大部分教材所说的回避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内容形式都极具创新。再到六年级《正确表达情绪》,在五年级的基础上通过同一个电影素材,对忧忧的表达分享再回到自己不同情绪下的表达体验感悟,效果就出来了。从而五六年级对情绪的教学设计的梯度就非常明显了。

三、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1.明确学生实际需求

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理念,还应明确学生实际需求。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需求的了解,通过切实有效的分析确定学生遭遇的心理困惑。根据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观察,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创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记录学生心理问题,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习情况,为创新心理健康课堂提供参考。

2.设计心理健康课堂

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材内容安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取喜欢的内容进行编排和表演,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环境进行角色调节。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活动中领悟心理体验,继而得到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我和同学》一课的辅导中,在学生产生与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的初步认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与同学之间的情谊,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在该方面遇到的问题或烦恼,然后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認识同学情谊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3.开展亲子团体辅导活动

开展亲子团体辅导,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同样也是有效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重要路径。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和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亲子团体辅导活动,能够使家长发现自己与孩子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例如在四年级《我爱爸爸妈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亲子团体辅导活动,采用绘画艺术表达,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创作,在创作中表达、体会、感受,并在活动后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家长与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完成目标任务。家长和学生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沟通问题和表达情感。而教师则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适时为家长提供正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其可以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等情况,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协调,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方式,不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秀玲.关于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讨[J].学周刊,2018(31):156-157.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