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鹏
【摘要】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点、实验理念上紧密联系,小学科学是对初中物理的初步学习,初中物理是对小学科学的深度总结和内容的升华,在内容上呈现递进式关系。本文从课程内容与教材特点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说明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 初中物理 递进式关系 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6;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80-01
构成物理知识体系的要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的教育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大部分小学教材都对物理基础内容进行了介绍,从生活现象引入,得到物理基本概念。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小学科学是对初中物理的初步学习,初中物理是对小学科学的深度总结和内容的升华,在内容上呈现递进式关系,在学生身上体现的就是从感知能力上升到学习本质上,在动手和探究实验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此文以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为研究对象,供同行参考。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对比
1.聲音的传播
声现象是与生活现象联系最紧密的模块之一,声音在生活中体验都比较丰富。在初级科学教科书中,有三个部分,举例说明人们在生活中听到的东西,利用现有的工具创造声音,探索声音的秘密。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找到各种声音的制作方法并记录下来。通过记录每个实验的现象并推测声音产生的原因,可以帮助他找出实验中不同物体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初中物理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正在发声的橡皮筋和调音叉来学习这个概念。初中物理要求学生知道声音传播需要媒介,而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媒介的类型有关。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参与发现的过程,初中阶段增加了声音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在小学理科课上,要让学生多做、多观察、多体验。在研究声音发声时,我们应该让他们总结出不同的产生声音的措施,如碰撞、敲击、摩擦等,让学生总结出不同产生声音方法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振动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索问题的本质。
2.光的直线传播
以光现象为例,小学科学教材《太阳与影子》的教学目标是: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光与色彩”教学目标:知道光在同一物质中直线传播;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物理教科书《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目标是:积极参与影子游戏,思考游戏中影子形成的原因;通过探索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对比两者教学目标,两门课程紧密联系。比如都要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二者也有不同点:小学科学只需要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会做简单的小实验就行。而初中物理需要学生能透过现象思考,能够掌握物理规律,掌握物理概念,这相对小学对比,要求比较高。例如小学科学 “光与色彩”的“照镜子”中反射的定义: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初中物理中反射的定义为: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初中物理的定义相对于小学科学而言显得更严谨。
二、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材特点的对比
从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材对比发现,小学科学内容多以图片形式出现,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易取物品,更加直观、形象的贴近生活,小学科学课程让学生感受科学随处可见,旨在培养小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从而奠定初中物理深入学习的条件。科学课教学的群体是小学生,对新奇刺激的内容更能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很难对理论知识进行思考,这是因为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容易转移注意力。凡是贴近生活的案例或者图片、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以此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点、实验理念上紧密联系,不论是同行还是学生,都能体会到两者是相辅相成。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科学做好孩子们物理启蒙,利用初中物理对小学知识进行升华,做好两个阶段课程的衔接工作,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现象,生活的本身就是课堂,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观察,让学生随处可见物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知识升华的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上提供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陈刚.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材衔接比较研究[J].物理教师,2015(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