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勇
【摘要】目的:研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17年4月—2019年4月手术患者124例,调查分析手术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在124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计7例,感染率为5.6%。结论:手术切口感染可能与患者内在因素、术者操作、抗菌药物应用不当以及手术室人员密集等因素有关,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区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管理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237-02
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在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其原因多样。但是一旦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往往会加重患者承受的生理病痛,出现相关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经济上的负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的采取干预措施,本次研究对普外科2017年4月—2019年4月124例手术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17年4月—2019年4月手术患者124例,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3—76岁,平均年龄(38.46±7.92)岁。
1.2 标本采集
用无菌生理盐水清除病灶表面的污染杂菌,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汁计病灶深部的分泌物,切口有脓性分泌物用无菌棉拭子采取深部边缘。
2 结果
在124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计7例,感染率为5.6%。
3 讨论
3.1 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1)患者内在因素。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有着很大的联系,切口感染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或者是幼儿患者中,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免疫系统脆弱,容易引发病菌感染。切口感染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也有很大的关联,患者病情严重,出现感染的风险则越大。此外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以及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总而言之,患者机体免疫力强,则切口感染发生率越低。(2)术者操作因素。术中术后对手术切口的保护措施对于切口愈合以及防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相关研究表明,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仅为2.1%,因此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对于切口的保护。调查表明,手术切口感染率高的医师往往追求速度,导致手术粗糙,并未对手术切口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并且由于手术室环境问题,导致切口部位极易发生感染。在切口部位有液体渗出时,细菌会大量滋生,从而出现感染现象。(3)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抗菌素对于防止病菌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导致手术切口感染。药敏试验率低,针对单种病菌用药还是药物联用以及药物用量不规范等不但会造成抗菌素的滥用,还会导致无法抑制病菌生长,出现感染现象。(4)手术室管理及病区单元床位人员密集。手术室的空气质量会影响到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当手术前没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时,病菌会在手术室附着于手术切口,导致感染发生。人员的频繁走动也会导致手术室空气质量变差,人员过多也会导致手术室内存在多种病菌,一旦灭菌操作不严格,很容易出现感染。
3.2 干预措施
想要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现象发生,施以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干预措施包括:(1)手术室感染控制。想要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并对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然后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实践培训,模拟手术相关程序。直到熟练为止。进入手术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手术室要求的无菌衣物,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活动。在手术期间注意对患者保暖,避免发生意外。每月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检测,保障菌落数在正常的范围内。(2)加强病区和患者的管理工作。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病菌感染风险。认真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减少肠中病菌数量。控制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引流管对手术患者来讲非常重要,因此要重视引流管的清洗与更换。手术中会应用到多种一次性医疗用品,因此要加强此类物品的管理,保障一次性使用。(3)规范操作技术。如果不重视手术技术和对切口的保护,如果不能有效处理手术切口渗出的脓液,不但会影响到切口愈合,还可能会出现感染。因此手术医师应当树立起相关意识,手术过程中加强切口护理。在处理化脓病灶前,用纱布将正常组织与病变位置隔离,如果脓液较多,需要及时吸除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消除死腔。手术人员在处理化脓病灶或是其他菌落时,尽量用器械操做,器械应当经过严格的灭菌操作。手套一旦污染,要立即进行更换。(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当确定切口部位的病菌时,选择适当的、药效强以及作用快的抗菌药物,保障其可以又快又好的发挥作用。在围手术期选择有效、广谱、对组织渗透力强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防止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如果是混合菌种,则需要药物联用防止感染发生。药剂中心以感染管理科联合考核,并纳入质量控制,从根本上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普外科手术有着较高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其可能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医师操作不当、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以及手术室环境管理防控不严格所致,在实际的手术中,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做出相关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从而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快速恢复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常芳.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74-1676.
[2]马静.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130-131.
[3]谭杰.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122.
[4]唐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探究[J]. 系统医学,2017,2(1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