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王华杰
【摘要】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有咳嗽、感冒、哮病、喘证、肺痈、肺痿、肺胀等。笔者临床发现运用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无论内服治疗,还是外用穴位贴敷治疗,均可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用于咳嗽、哮病、喘证等病症方面。现举病案如下:
【关键词】小青龙汤;咳嗽;哮病;喘证;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067-01
1 咳嗽案
王某某,女,28岁,已婚。2016年9月21日初诊。咳嗽伴咽痒1月余,夜间加重,咳甚则夜不能寐,多方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刻下症见:咳嗽伴咽痒,痰白易咳出,症状夜间加重,咳甚则小便出。查舌淡苔白水滑,脉弦。辨证为寒饮停肺。治以温肺散寒,化饮止咳。处方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麻黄3克,桂枝3克,细辛3克,干姜3克,五味子10克,清半夏9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3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并嘱禁生冷食物。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服上药后咳嗽痊愈。
闫某,女,1岁。2016年12月14日初诊。咳嗽2周余,夜间甚,白天不甚咳嗽,口服中西药无效。目前症见:咳嗽夜间加重,食欲差,无发热,舌淡苔白水滑,指纹红滞。辨证为寒痰停肺。治以温肺化痰止咳。处方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麻黄2克,桂枝2克,细辛2克,干姜2克,五味子2克,清半夏2克,生白芍2克,炙甘草2克,陈皮2克。1剂,研末,醋调,分别贴于患者天突、风门(双)、肺腧(双)等穴,8小时后祛除。贴敷每日一次,连贴三日,在此期间患者注意保暖。3日后电话随访,患者母亲诉患儿咳嗽消失。
2 哮病案
周某某,男,69岁,已婚。2017年10月25日初诊。哮喘反复发作10余年,近1月来频繁持续加重。刻下症见:喉中有水鸡声,喘咳痰鸣,咳痰色白,痰中夹有泡沫,怕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辨证为寒痰伏肺。治以温肺化痰,止哮平喘。处方处方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麻黄3克,桂枝3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10克,清半夏9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2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2017年10月28日二诊,患者自诉服上药后喉中水鸡声消失,咳喘明显减轻,咳痰量少,怕冷好转,舌淡苔白滑,脉弦。继续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具体处方如下:麻黄3克,桂枝3克,细辛3克,干姜3克,五味子10克,清半夏9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黄精9克。4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餐后溫服。2017年10月31日三诊,患者哮喘消失,有少量痰,舌淡苔薄白,脉沉。嘱患者口服桂附地黄丸半月。1月后随访,患者自觉身体状况良好。
3 喘证案
周某某,男,65岁,已婚。2019年1月16日初诊。喘证反复发作近20年,近3月反复持续不已,用激素类药物好转,停用激素则加重。刻下症见:呼吸困难,活动后喘甚,胸憋气紧,伴有咳嗽,咳痰清稀量多伴有泡沫,怕冷,口不渴,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舌淡胖苔白滑,脉弦紧。辨证为寒饮伏肺。治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处方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麻黄6克,桂枝6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10克,清半夏9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6克,薤白6克。3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2019年1月19日二诊,患者自诉服上药后症状明显减轻,胸憋明显好转,活动多后仍气喘,咳嗽减轻,仍有白痰,怕冷,舌淡胖苔白,脉弦。继续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因患者不能继续熬药,转为外用贴敷治疗,具体方药如下:麻黄3克,桂枝3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10克,清半夏9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6克。1剂,研末,醋调,分别贴于患者天突、风门(双)、肺腧(双)、膻中等穴,8小时后祛除。贴敷每日一次,连贴三日,在此期间嘱患者注意保暖。1周后随访,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4 体会
小青龙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化饮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防燥伤津;半夏燥湿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全方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1]。临床主要多用于冷哮证[2]及外寒内饮型咳嗽。
笔者临床运用小青龙汤,主要得益于拜读了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建忠老师的《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高老师运用小青龙汤主要治疗肺寒型咳嗽等[3]。后来笔者在临床中逐渐尝试小青龙汤的运用,发现其用于肺系疾病,不仅效果好,而且见效快。对于咳嗽、哮病、喘证等病证只要辨证准确,均可放心应用。临床常加减运用,寒胜的加重干姜、细辛;伴有咽痒痰多的,加僵蚕、蝉蜕、陈皮等;伴有咽痛的加射干、元参;伴有背怕冷的加薤白;伴有食积的加鸡内金;伴大便干的加瓜蒌仁;伴化热的加石膏、桑白皮、鱼腥草;久咳的加白果;伴胸憋气紧的加枳实、瓜蒌皮等,伴有体虚的还可酌情加入补益之品,但需防止过于滋腻。临床上小青龙汤不仅可以内服,外用穴位贴敷也可以达到温肺散寒、化饮止咳的效果。所谓“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因有些患者服药不方便,或者拒服中药,可把小青龙汤各药物成分按比例研末醋调,贴敷于相应穴位,亦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咽痒不重的,仅贴于双侧风门、肺腧等穴;咽痒较重的,则加天突穴;伴胸憋的则加膻中穴。小儿皮肤娇嫩,也可用温水调,穴位贴敷时间可酌情缩短。小青龙汤属于发散之剂,临床不宜久用,一般3-5剂即可见效或痊愈,外用穴位贴敷也一般3天即止,所谓中病即止。
参考文献:
[1] 段富津主编.方剂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2]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高建忠主编.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