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

2019-08-30 07:35王蕊
山东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问题分析高职

王蕊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方法、形式、内容、模式、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对后期的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实训教学;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训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进行剖析,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模式单一、方法陈旧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模式单一、方法陈旧。实训课程的教学大体上是一周或二周时间,讲授课程的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知识点事先编制实训任务和实训过程,实训第一天由教师公布实训任务,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最后上交实训成果。这种模式和方式已经沿用了好多年,甚至有些教师的实训任务都没发生过变化。这种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学生就像机器一样被动的接受程序指令,没有自己的意思表示。教师单一的指导方式,让很多平时理论基础差的学生望而生畏。时代在进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单一的指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或者说是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应该积极探索新的适应行业发展、学生感兴趣、能够最大限度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和方法。比如:《施工技术》的实训教学可以引入三维仿真技术,来模拟真实的实训场景。

2、 实训任务的设置,忽略了学生的本位作用

实训任务的设置,大体上是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而安排。而设置任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都忽略了学生的本位作用、学生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对实训任务的消化度,在实训过程中的提升度;忽略了现有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能力不能给予准确的定位,再好的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离开了学生的可操作性,都是天方夜谭,不切实际的。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按照自己的实训教学计划而设置实训任务,忽略的学生的执行力。

3、 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欠缺

实训教學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彰显职业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是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者。我们大多数教师是从本科或研究生院校毕业后直接执教,几乎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没有从事过生产一线的岗位,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按照课本执教,导致实训内容和企业生产脱节使实训教学的作用大打折扣。所以,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拓展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的机会,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教学,改变实训指导教师的构成格局是实训教学得以发挥其作用的首要任务。

4、 实训教学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关联,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课程的授课教师只是根据自己所授课程设置实训的内容,忽略了知识体系之间内在的关联。所以,要积极推进实训课程之间的整合工作。虽然很多外在的条件并不是十分成熟,比如教师的职业素质、实训场地的局限、实训时间的限制、实训内容的整合体系等等,但是实训课程整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让知识点彼此渗透,课程之间实现无缝连接。

5、 实训成绩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广泛使用的实训考核办法是当实训完成以后,教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实训报告评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实行全过程跟踪考核,综合评定实训课程成绩。考核主要是确定考核标准和成绩评定方法,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应多元化,考核过程应贯穿实习实训全过程。

6、 实训教学的过程没有行业的指导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建立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培养标准。而要建立这个标准,离开了行业指导,学院根本无法做到,实训课程也是如此。如果实训课程的设置内容有了行业的参与和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做到行业对实训课程的参与和指导是实训教学中最难实现的一块,实现实训教学和行业指导的无缝的对接是实训教学改革中几乎是无法突破的一个瓶颈问题,要针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入行业的指导和参与,需要学校、行业、企业人员、教学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彼此的合作、包容、支持,不计较利益的付出。

7、实训教学的时间点固定,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安排实训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几乎所有实训的时间点大都是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或者二周,时间点的限制同时限制了教师的自主能动性,不能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状态和课程内容的独立性安排实训的内容,而把所有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实训,学生很难把所有的知识点一下子串联起来,在先前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进行课程整体实训,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学校能给实训指导教师更宽松的时间安排,在教师能够掌控全局的情况下,在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安排上给予最大的支持,给指导教师更加灵活机动的权限,想来实训效果会很好。

8、实训教学占整个教学的比重偏低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更胜本科生一筹,要求他们有踏实的技能,理论基础知识是为更好的掌握技能而服务的。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论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理念,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甚至在实训教学中可以穿插理论教学,在实训教学中渗透理论教学。它们之间不再是彼此可以分离的个体,而是互相贯穿的一个整体。不要把两种教学分离的如此清楚。几乎每门课程的行周都在18周左右,一周或二周甚至最多三周的实训教学量相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量比重严重偏低。高职高专的整个教学更应该突出实训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实训课程在整个行业系统中的作用。

9、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均加大了对实训室建设、实训设备、实训设施的资金投入,但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是不完善,不系统,很多时候,实训指导教师需要操心实训的材料,实训场地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完善现有的实训场所使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10、实训课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比例严重失调

目前,课程的实训指导任务大多是由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担任,甚至教师在担任其他课程的同时肩负着指导实训的任务。实训过程学生懈怠,无人监管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个教师指导40多人,甚至师生比可以达到1:100,可想而知,实训课程的效果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考虑让其他专业教师、实验室相关的管理人员、试验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加入到实训课程的指导中来,建立相关课程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势必加快实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对高职院校整体实训课程情况的调查,深入剖析实训教学的现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存在的问题入手,试着摸索出一条依托学院现有实训条件,适应行业发展,适合专业建设,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训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1000)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问题分析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