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丹敏
摘 要: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学习和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将关注点放在对文章中长难句的分析和生词的讲解,为了应试而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习题的练习和答题技巧的探索,因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实践非常有效,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是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有效策略,在国内外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获得了普遍关注,在我国也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分析,从而探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导图;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而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主要体现的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导图通过对关键词的提炼,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通过联想将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融合,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和整合,从而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有层次地分析、推断、梳理和整合,进而能理解性地解读文本,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一、思维导图教学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思维导图
所谓的思维导图,这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思维导图又叫脑图、心智图、概念地图等,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图像视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枯燥而复杂的知识有层次有逻辑地表现出来。思维导图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厘清文章层次和脉络,更有效地梳理和概括信息,进而对文章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把握重难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所提出的,而在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将其引入到现代心理学领域。图式理论指出,人们通过在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的基础上进行新事物的学习和理解,已有的图式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依据,而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与新知识进行融合的过程。
词汇和语法决定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背景知识与文章结构有利于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思维导图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思维导图以特定的关键词为核心,根据关键词以发散的形式逐步进行相关知识的扩展,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背景图式,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并有逻辑地进行分类和整合,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借助学习而获取知识,即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和与他人协作进行学习,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反对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思想,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建构主义认为为学生创造交互式的阅读学习环境非常的重要,即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内在已有知识与外部环境知识之间相互转化和相互吸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四)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强调人的价值,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思维导图无固定的标准也没有对错之分,因此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绘制,因此会绘制出不同的思维導图。在此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和学习主动性,也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尊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必修五第五单元Unit 5 First Aid为例:
第一步在Lead—in和Pre—reading部分,教师向学生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受伤和急救的图片,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并猜测受伤的原因,以及思考该如何处理这种紧急情况,从而自然地引出主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第二步是While—reading部分,在Skimming阶段,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回答问题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学生快速地找到答案:First aid for burns.并让学生根据问题的答案找出文章的主旨,根据关键词独立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步绘制,如图一中的中心关键信息“First aid for burns”。在这阶段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文章获取信息,从文章中抓重点和要点再对信息进行总结概括,有利于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三步在Intensive reading阶段,教师让学生细读文章,根据文章每段的主旨和要点对知识进行再延伸,对思维导图进行再分支,如图一中对第二层分支再延伸到第三层分支,如由关键词causes可细化为hot liquid, fire, sun and steam等信息,思维导图通过关键词和要点信息将复杂抽象的文本信息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能有层次地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整体脉络,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第四步,Post-reading阶段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将各自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解说,与同伴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纠正和完善,从而及时解决问题。在这阶段,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推断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中查漏补缺,互相帮助,创造性地表达各自的观点,集思广益并不断完善各自的思维导图,使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梳理、整合和运用。
最后教師从各组中随机选出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和解说,从而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找出学生对文章层次和脉络把握过程中的优缺点,对优点进行肯定和表扬,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指导。这阶段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使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和完善,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解决,这个过程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英语阅读、信息获取和逻辑推断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长难句及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对篇章理解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等问题。思维导图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和关键句发散思维,将认知结构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和融合,再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使文章间信息的内在联系以逻辑网的形式有层次地展示出来,使复杂抽象的文本知识简单化。因此,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快速捕捉文章的关键信息,把握逻辑脉络,有效解读文本。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阅读兴趣得以提高,在完善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多种思维火花的碰撞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思维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5):78-8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 2005,(1):23—27.
[5]高宝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86-187.
[6]姜联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教学与管理,2018(27):5-7.
[7]王鑫.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8]闵家顺,邹晴柔.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9,19(04):133—137.
[9]鲁子问.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原则与策略[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