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怡文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平等、互动、便利、共享等特点,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主责主业和科层化的组织体系带来挑战。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启发高校共青团应更注重以青年为本。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基本组成单位,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应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改革和团干部素质能力建设,加强团的思想引领,提高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互联网;团支部;高校共青团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而培养具备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足够适应能力的学生是思政工作辅导员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作为分管学院团委工作的辅导员,团支部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的基本組织单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这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也为共青团拓展工作空间、改进工作方式创造了重要契机。新时代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有效提升网上共青团对于扩大团的组织工作覆盖,努力破解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和“第一公里”的难题值得研究。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团支部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并与信息化时代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团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利用“互联网+”方式进行团支部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互联网+”背景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本身具备的开放、互动、平等、便利、共享等特性,对高校共青团组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机遇,具体包括:
(一)对共青团政治引领的主责主业带来新挑战
互联网所具有的虚拟特点,使一些青年大学生将此视为法外之地,成为随心所欲肆意表达甚至发泄的场所。当代青年大学生伴随互联网长大,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具有追求个性和渴望自由,崇尚自我,乐于表达等特点,稍有不如意就会在网上发泄。此外,一些别有用意的人在网上恶意传播各种社会思潮和负面言论,进一步恶化了互联网环境。而互联网开放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也使不良影响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现实中,本应在网络思想中起引领作用的高校团组织往往疲于举办线下的各种学生活动,一定程度上沦为了学生活动的代言人。但高校举办的多为娱乐活动,并非体现先进性的政治活动,网络思想引领职责往往落空。很多高校团组织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完全交给“两课”和学工处。在追求个性、价值取向多元的互联网上,共青团组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未肩负起其在互联网中的职责。
(二)“互联网+”对共青团组织体系带来的挑战
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面临严峻的组织机构建设挑战。随着青年学生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空间活动时间越来越长,基于传统院系班级组织建立的团组织的向心力可能越来越弱。有了互联网、新媒体,“单位组织”之外的青年拥有了更多样化的生存发展途径。互联网中,网民往往因兴趣爱好、地缘、业缘等因素联结成一个个网络社区。在团的组织结构形式上,一方面,原有的“旧阵地”正在丧失,而互联网这片“新阵地”尚未完全开辟;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需要上级组织经费、人员、场地等的支持,团干部个人也需要在体制内获取发展机会,导致高校团组织对现有体制的依恋情结。为了巩固团的群众基础,高校团组织只能按照院系、班级等结构建立各级团组织。
二、“互联网 +团支部”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特色
一是丰富性。网络拥有信息海量,内容多样、广泛,大大拓展了大学生受教育的空间,能开阔大学生新媒体的视野、拓展知识、促进学业,有利于其全球化视野的形成;
二是便捷性,互联网传播信息具有及时和便捷的特点,无时空限制,有利于相互沟通联系。
三是互动性,网络世界的最大魅力就是交互性,通过网络,师生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交流丰富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了大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和民主的氛围,调动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为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四是趣味性,网络世界里许多新鲜的和未知的事物,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青年人各方面的个性特质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个人潜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大学生宣泄情绪提供了相对可控、宽松的环境。
三、“互联网+团支部”实施路径
(一)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涉及的基本信息、宿舍情况、学习情况、奖惩情况、活动情况和毕业信息等数据都可录入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形成学生在校的电子档案。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想发展状况,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张扬个性、主动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自信,健康快乐成长。
(二)设置学生管理平台模式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核心主体是班级。基于网络的高校班级管理平台共设立学生处用户、院系用户、辅导员用户、班主任用户和一般班级成员(班长)五级用户层次。五级用户围绕班级为中心,分层次、分权限和多组合的对班级产生指导、监督、管理等有效作用。批假手续和日常事务处理的审批手续等也可通过管理平台层层受理,及时查询处理进度,促进班级有序的管理和发展。
(三)建立团支部主页
团支部主页平台可以让大学生尽情的展示团支部风采。团支部主页中可以设置组织机构、团支部简介、团支部动态、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先进典型等常规栏目,也可以设置团员座右铭、风采展示等特色信息,体现团队的力量,增强凝聚力。通过多媒体的宣传手段,在展示团支部风采的同时,让大学生学会用信息化手段、合乎逻辑的语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团队宣传工作,通过实践收获经验、建立自信。
互聯网团支部具有互动性、及时性等特征,学生可以将对团支部活动的建议和搜集到的材料及时发布到团支部主页上,使团支部所有学生都能够浏览到这些内容,并出谋划策,从而扩大团支部活动的参与面,活动形式也因此更丰富、效果更明显,此举也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对团支部认同感,使团支部管理更加民主与科学。
此外,团支部主页在学生毕业后依然可以发挥其作用,大学生毕业后,团支部主页可以成为校友论坛,使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学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长期互动。
(四)运用新媒体平台构建网络化的团日活动
团日活动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传统的团日活动通常是在教室内开展,以布置板报、由辅导员或团干部宣讲为主要形式。这样的形式往往是少数师生包办,大学生参与率不高,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从大学生兴趣习惯角度出发,根据工作目标,设计适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主题团会,使各与会主体均有参与互动的机会,提高团会活动效果和质量。
(五)建立团支部QQ群、微博号、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团支部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交流平台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这一优势在假期体现尤为明显。在团支部建立时,每位学生提供自己的QQ号码,并由班长创建一个团支部QQ群,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业余时间,通过团支部QQ群互联网交流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相互传递情感和信息的目的,终形成团支部“无障碍”交流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人民日报,2018-7-3.
[2]李扬.“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团建的新路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5):34-39.
[3]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3.
[4]王瑞瑜.网络环境下高中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6(6):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