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运用能力,其中读是关键,是提升其他语文能力的基础。因为朗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抓好语文的朗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建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普及,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对于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如何抓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呢?对此问题,本人做了一些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 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学生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示范朗读,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示范朗读可以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而且要重视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教师的示范朗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而在示范性方面,朗读录音示范和教师范读都是很有效的方法。相比之下,语文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效果更明显。在范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朗读的技巧并注意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好的文章配以好的朗读,如使阅之人身临其境,引起共鸣。老师通过婉转悠扬、铿锵有力、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感人肺腑的语言读出来,把学生带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地,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朗读基本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语文教师本身的朗读水平过人,才能教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二、 做好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有例可循
当前初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朗读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不能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不高,朗读效率不高。语文教师可从朗读的节奏、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规律与技巧。朗读训练可分三步:听,让学生听录音带或教师范读;学,学生试读或跟读,老师注意纠正语调、节奏等朗读方面的问题;练,按照老师的指导技巧反复朗读,用心品味。准确把握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感情的理解是把握朗读技巧的前提。“文以情动人”“情动而辞发”。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朗读的基调、语调的轻重、节奏的抑扬。如读辛弃疾《破阵子》应充分体现出豪放之情;读余光中的《乡愁》,应尽量表现出柔美深情又略带哀伤无奈之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应表现一种感情奔放、豪迈之情。只有领会了文章的“情”,才能朗读出“情”,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把握情感上下功夫。
三、 营造良好的班级朗读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是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朗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朗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如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与学习园地,刊写好文佳句,推介科学的读书方法;充分利用教室的角落创设班级图书阁,向学生推荐好作品;用诗文名句或学生的佳作装饰教室墙壁;甚至举办班级读书会,老师、学生共同交流读书心得或体会。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朗读教学的主题,为学生创设情境朗读氛围,让学生“声临其境”,全身心去感受朗读的魅力,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的趣味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之时要认真地钻研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质量。
四、 探究朗读方法,开展朗读活动
传统朗读的方式是齐读、个别读,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及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如范讀、领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或铿锵有力,或浅吟低唱,或婉转悠扬,或声情并茂。只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质量。
组织丰富多样的朗读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如课前三分钟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朗读小短文、讲述小故事等,形式灵活而又随意;如开展配乐诗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有的深沉、有的激昂、有的轻缓,根据文章性质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配乐,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能调动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选择适当的配乐创设朗读的意境,情“境”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读书交流活动等。以上这些朗读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朗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朗读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朗读的重视,根据语文朗读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作者简介:高美珍,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