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毒害香港年轻人

2019-08-29 06:15陈青青黄博宁凌德
环球时报 2019-08-29
关键词:通识历史课环球时报

本报赴香港特派记者 陈青青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黄博宁 凌德

“教育病了。”这是香港《大公报》最近一篇文章的标题。在持续两个多月的香港非法集会中,未成年人的身影频繁出现。他们走上街头,甚至充当“暴力先锋”。上周日游行结束后,香港警方拘捕的示威者中年龄最小者仅12岁。这种现象引发香港社会极大的担忧,各界人士对香港的教育系统进行大反思。在这其中,通识教育成为重点被审视的对象。这是香港学生考大学时必考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多角度探讨问题的能力。然而,这门课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被反对派势力绑架,一些教师借机向学生灌输主观色彩浓厚的煽动性政治观点,学生盲目参加街头示威便是直接后果。通识教育出了究竟哪些问题?

教材竟是这个样子

通识教育是香港学生考大学的四门必修学科之一,它分成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能源科技与环境六大部分。以“退休保障”话题为例,通识教育的理想课堂模式是让学生代表政府、商界、福利界、生活贫困者等不同群体,先从自己的利益进行分析与思考,再了解对方的看法,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

2009年,香港高中正式推行通识教育,2012年被列入高考科目。然而,通识教育只有一个课纲,没有固定的教学范围,没有统一的课本。老师可以参考各出版社推出的教材,也可以自行编写并决定授课内容。一名通识课老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通识教科书缺乏送审机制,这给部分老师通过这一学科影响学生政治观念提供了机会。

市场上流通的以及各学校采用的通识课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湾仔一家书店购买了一本《明报》去年11月出版的《2019通识全攻略》。这本152页的教材分为概念解码、星级答题技巧、data解密、时事议题和答题指引等部分。在概念解码的“疫苗战争”话题下,与“现代中国”有关的解析是“疫苗质素成疑”,里面详细讲述了发生在山东、吉林等地的黑心疫苗事件过程,但却没有写相关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结果。在时事议题和答题指引部分,有包括“香港投入大湾区的争议”“港珠澳大桥争议”等话题,尽管该教材提供了不同立场与角度的观点,但出现“大湾区的成功或意味香港所能扮演的历史角色终结”等媒体人的观点是否有正确引导作用值得怀疑。

在社交平台脸书上有一个“声讨教协”群组,里面上传了一些香港家长提供的通识课教材图片。从中可以看出,部分通识教材描述中国内地情况时有较多不准确的地方,甚至有故意抹黑之嫌。例如描述城乡税收制度差异时,有教材引用的是2000年内地农民的收入数据,并且称“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农业税外又加征各项费用”。然而,中国内地早在2006年就取消了农业税。另外也有课本介绍“中国威胁论”,不过引用的都是来自西方的论据。攻击“一国两制”、美化“占中”、激化香港与内地矛盾,这些都是香港一些教材和试题出现的内容与导向。

很多教师是“半路出家”

除了教材有问题,香港资深通识课老师吴壁坚表示,现在的通识教育“以题为本”,老师经常根据近期发生的事件做分析。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很多老师会直接拿着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媒体,或者香港媒体(包括《苹果日报》等“独媒”)的报刊文章进行分析,不断放大和渲染特定事件。但如果学校定期升国旗、奏国歌,或者在通识课的材料中准备亲内地的报纸文章,就会招来“泛民主派”家长的投诉。

部分老师不搜集原始材料、不提炼中心,仅凭个人喜好选择媒体文章进行讨论。对于这一问题,香港教育统筹局前局长罗范椒芬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承认,这是很多年轻老师“都有的倾向”,他们“没能理解通识教育的初衷”。罗范椒芬批评说:“这是不能全面客观审视问题的做法,会误导学生认为所有问题都出在港府。”

另外,通识教育包括“今日香港”和“当代中国”,囊括的议题本来就非常复杂。想要不跑偏,老师首先要全面准确理解国情和特区情况,在掌握充足事实的基础上思辨。但实际上,很多老师是半路从其他学科转来教通识课。吴壁坚表示,老师一般会在课堂上讲授“公民抗命”“民主”“自由”等概念,但很多老师对法治认识也不深入。现在,许多人采用非法“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写的法律书籍或引用其相关法治观点。有香港媒体报道说,一些通识课本也是由他编审。

通识课有六个部分,但是课纲并没有强调各板块的重要性如何分配。近年来,由于政治与社会事件频繁发生,香港政治教育局出试题时多次将“今日香港”单元中的“社会政治参与”作为必考,“以题为本”的通识课很多时候就变相成为“港版政治课”。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范徐丽泰曾对记者说,有爱国学校的老师向她抱怨,“如果学生以爱国的思维答题,不会得高分”。

教协被指劣迹斑斑

有不少声音认为,香港反对派把持着通识教育。香港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反对派在教育界的力量比较强,比如一个典型的教育平台就是所谓的教协(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

教协是香港最大的教师工会,有逾9万名成员,其最吸引人之处是为会员提供各式各样的购物优惠。大多数新入行教师都会为了得到工会保障权益及享用会员福利这两点而申请做教协会员,而不太注意其政治倾向。

由于历史原因,教协是一个亲“泛民主派”的团体。近年来,该组织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立场越来越激进,并经常以通识教育教材之名,推出“洗脑”教材。比如今年6月,教协制作一系列“《逃犯条例》修订争议教材”。其中一份36页的教材中,有13页描述反修例或质疑声音,5页写下官员响应,仅3页是刊载支持意见。而在特区政府停止修订条例前,教协也配合“民阵”的需要,先是发动学生和教师联署,随后又提出罢课,将青年学生骗到街头,成为直接与执法警察对抗的马前卒。

最近几年,教协的所作所为可谓劣迹斑斑。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该组织2009年制作了一系列抹黑国家的短片,供学校当教材使用。2013年,教协理事、通识课老师方景乐制作以“占中”为议题的通识教材,内容明显偏袒“占中”的一方。2015年,教协被爆在其主办的“中学生好书龙虎榜”活动中,将一本“港独”书籍列为60本“中学生好书”候选书目。

邓飞表示,教育领域的激进人士能通过考评或其他渠道掌握控制通识课。而即便这样的人本来不属于教协,未来也非常有可能会被该组织拉拢收编。

式微的中国历史课

一名在香港工作的媒体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教育层面,一些年轻人对祖国有成见和怀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识教育的崛起和中国历史课的式微。

2002年,香港特区政府取消了中国历史课在初中阶段独立成科的地位,学校可自行决定是否单独设置该学科课程。2016年的数据显示,有12%的中学在初中阶段没有独立的中国历史课。而在单独成科的学校中,有的把本来“一周两节”的课时进行删减,有的把“三年课时压缩至一年教完”。

高中中国历史课面临的情况更严峻。以前,大约有三成香港高中生将中国历史课作为选修科目。但2009年课程改革后,必考科目多了通识教育,加上新课纲提升了中国历史课的考试难度,选择这一科目的学生比例跌至仅10%。香港九龙工业学校中国历史课主任刘伟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各高中因为选修人数太少直接取消中国历史课的情况“普遍存在”。该校中国历史课老师林国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门课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肯定是密切相关的。据了解,中国历史课的教材需要经过香港教育局的审核。

前述在港工作的媒体人对记者说,香港学生身份认同的核心应该把握“香港心、中国情和世界观”。本来中国历史课应该是培养“中国情”,肯定“香港心”,而通识课在培养“世界观”的同时巩固前两者。但现在中国历史课不断弱化,学生对国家缺乏温情和敬意。与此同时,通识教育不得其法。没有本民族历史文化支撑,加上香港受到英美自由主义影响至深,导致部分学生容易陷入“英国爸爸”“美国爸爸”的圈套。▲

猜你喜欢
通识历史课环球时报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