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课堂撸“串”
——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探究

2019-08-29 08:09江苏省宜兴市西渚中学羊文辉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补角勾股定理三角形

江苏省宜兴市西渚中学 羊文辉

所谓“问题串”,即老师紧密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始终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合理设计一连串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本文将结合实际,就“问题串”教学策略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予以详细探讨。

一、设计新旧相关问题串,促使学生理解

数学各大知识点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存在着联系。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可从旧知识入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针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相关内容教学,如果老师引入其他知识点来展开教学,则会增加学生对该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所以老师可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入手,并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点来设计“问题串”,降低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深度。如问题一: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及对应角之间分别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问题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及对应角之间分别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问题3:全等三角形周长及面积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问题4:相似三角形周长及面积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利用问题来对比两部分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度不相等但存在相同的比值的规律,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设计生活实际问题串,简化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虽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却尤为密切,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身影。因此,老师可紧密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串,这样学生便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点,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对实际生活的帮助,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当然,除了生活化元素的引进,教师亦立足于实际生活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串”,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增强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设计情境型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因内容相对枯燥,所以增加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因此,为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老师便可以创设良好的情景,并利用问题串来深入理解概念本质,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点,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针对“余角与补角”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设置如下问题串:问题1:某人面前有两堵墙,墙面OA与OB之间形成了一个角∠AOB,对此,某人想测出两堵墙所形成的角度,但又不能进入墙内,请问其该如何进行测量?问题二:给予任意一个角度,请说出其的余角和补角。问题3:现已知∠AOB=180°,∠AOD=∠COE=90°,具体如图1 所示,问:∠3 的余角与补角分别为多少?问题4:已知图2 为3×3 的方格,试求∠1+∠2+∠3+∠4+∠5+∠6 的度数和。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教师更应该合理使用教材,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通过设计问题串,突出概念的本质,能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有效的问题串中自然达成。以《余角和补角》的教学为例,问题1:有两堵围墙OA、OB,有人想测量地面上所形成的角∠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问题2:任给一个角度,你能说出它的余角和补角吗?

图1

图2

评析:部分学生在思考以上问题时,其思维可能较为跳跃,故想到了坐飞机过墙或翻墙并直接测量的方式,但如此方式显然会让问题失去意义。因此,基于问题本身条件的限制,学生便想到了利用反向延长OA或OB的方式来得出补角与余角,至此,教师自然而然地便可引进补角与余角的概念。而基于问题2 的进一步深入,当学生考虑到此角为锐角时,其将抽象表达出∠x的余角(90°-∠x)及x的范围限制,当学生考虑到此点,其思维显然变得更加缜密。后在问题3、4 的激发下,学生将能明辨该概念,继而逐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引入操作问题串,开拓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亦将不断发展,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务必致力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对此,教师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操作性的问题串,如此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及探究思维,又能切实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如针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师便可在引导学生研究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辅助分析,如教师可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坐标系,而后要求学生以此连接点(3,0),(5,1),(0,0)等,看最终将形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且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继而逐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以及坐标等知识的理解。

五、引入探究问题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若学生对所学内容仅是机械化的记忆,则该记忆必将难以得到长久保持。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务必避免让学生采取机械化的记忆方式,并充分彰显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此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以下问题:通常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国际上的诸多科学家都证实了存在勾股定理一说,你能否用文字形式来进行说明,之后用几何语言来说明,最后用公式来表示?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适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探索,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过多的证明和论述,而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勾股定理,通过感知勾股定理,梳理其特征,再进行理性证实。这样教师通过设计“问题串”,不仅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过程指明了方向,由此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且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而且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解题技巧和方法,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增强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补角勾股定理三角形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余角和补角》作业讲评课教学思考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华东师大版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