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思政教学探索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2019-08-28 02:31陈香珠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议题理论课思想

陈香珠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从翻转课堂到融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课程教学探索

(一)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异同

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都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二者都坚持“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研究学习,强调过程性评价。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翻转课堂采取先学后教的模式,“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由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2]它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课上交流讨论实现知识内化。而张学新教授首创的对分课堂则采取先教后学的模式,“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为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3]它通过教师讲授课程、学生隔堂讨论完成知识内化。

(二)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融合的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对大学新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等三个规律,充分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大学生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始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真正承担起“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教书育人使命。

2014年9月以来,笔者所在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开展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改革探索,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一言谈、学生抬头率低、教学效果甚微等弊端,不断促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目标。”[5]通过精心选取教学资源、优化对话议题、重构教学内容、强化线下学习和线上互动的教学环节、增加对话课堂的视频拍摄环节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实效。

但由于笔者学校生源有来自春季高考的三年制学生、中职升高职的三年制学生和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学生,基于翻转课堂的对话式教学要克服因生源基础较差带来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较弱、课堂交流不够充分、对话深度不够等弊端,必须要在教师课堂讲授这一环节中多下功夫。而这恰恰是对分课堂教学的优势之所在。对分课堂中教师注重课堂精讲并留白给学生讨论的空间,能够更为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达到课程教学改革之目的。

2018年2月,课程组在原有基于翻转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改革基础上(见图1),吸收借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见图2)的某些做法,开展了融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见图3)。

图1 基于翻转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流程图[5]

图2 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图

图3 融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流程图

二、融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组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全面性与渗透性、实践性与实效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将本课程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实现为学生自身发展服务、为师范教育专业建设服务的设计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确立了教师精讲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融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对话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6]课程组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谁教”等关键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和历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重构,每个章节抓重难点问题,形成以问题导向为主的专题教学体系,促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见表1)

表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体系图

(二)组织问卷调查,优化对话议题

马克思认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实现教学目的,就必须深入学生群体,弄清楚搞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开展以问卷调查为形式的问题收集工作,发现、收集并研究第一手的问题资料,精选对话议题,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前提工作来抓。

课程组结合以往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和对话议题。设计的对话议题是对教师课堂讲授时提出的重难点问题的呼应与回答。课程教学开始前,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云课堂和课堂派等方式,向学生推送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时调整、优化对话议题(见表2)。教师将对话议题及开展对话教学的相关要求传达给每位学生,产生对话议题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在教师引导下做好课前对话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工作,为课堂翻转做好准备。

表2 2018-2019对话议题

(三)教师专题讲授,注重精讲留白

课堂讲授是融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对话教学模式实践的重要环节。课程组借鉴吸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开展以问题导向为主的专题教学讲授。教师要注重精讲,避免传统教学中的“面面俱到”,侧重对章节知识的系统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在重难点问题的回答上,教师要更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梳理和阐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善于留白,设计对话议题供学生探究,实现重难点问题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二章理想信念教学中,教师围绕“什么是理想信念”“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等问题展开专题理论讲授,对“如何实现理想信念”问题的回答,则提前设计了“中国梦·我的梦”“有志者事竟成/事未必成”等对话议题供学生课前进行议题探究。

(四)学生议题展示,开展师生对话

议题小组在消化吸收教师专题讲授内容基础上,结合教师在专题讲授中抛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再次引导下对课前已准备好的探究议题进行二次修改,并于隔周进行议题的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后,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在对话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议题展示的内容再次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现学生对教师前一课时专题讲授内容的内化、吸收与升华。例如,在学生进行“有志者事竟成/事未必成”议题展示时,教师可以抛出“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实现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问题,让议题小组回答并在学生中展开讨论,推动对话环节的开展和对话内容的提升。

(五)学生课后反思,提交探究报告

议题小组根据对话情况和教师课堂总结进行课后反思,对探究议题进行第三次修改,提交探究报告。至此,学生对议题的探究经历了从课前初稿到教师专题教学后的修改稿再到课堂展示后的确认稿三个阶段,完成了“先学到教再到学”的融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实现知识内化。

(六)创新评价机制,推进“三全育人”

课程组旨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自主研习能力、“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法律素养、人文素养、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等素质。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与团委、学工部一起致力将学生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教育情怀的师范人,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课程的考核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含出勤、课堂表现和议题探究)、实践成绩(含操行和社会实践)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由课程组教师进行考核,学生的实践成绩则由学工部和团委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评定(见图4)。

图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

三、开展融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改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任何的教学模式都要围绕“培养人”而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融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对话式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人才培养和专业认证要求,以“三个产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三个支撑”(课程实施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三个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为标准,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质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促成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一)坚持“以生为本”,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坚持“以生为本”,将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相挂钩,结合我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合理制定课程目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针对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在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要有所侧重、有所区别,使得课程教学内容能与他们的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二)注重学习成效,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注重学习成效,将课程实施与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相挂钩,建立教学评价体系(见表3)。抓好教师讲授、学生议题探究、师生和生生课堂对话等几个关键环节,重视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评价,获得全面有效的融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对话式教学评价结果,保障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表3 融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对话式教学评价体系

(三)加强过程管理,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发挥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行业专家座谈会、教学督导反馈会、教学质量反馈会,及时掌握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做好教学质量整改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六点要求”“八个相统一”为标准,致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议题理论课思想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