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摘要】伴随着我国文化的建设、文明的发展,社会对于文化意识的认知越来越重视,传播文化、传承文化,都成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而文化的传承和掌握、提升并不是朝一夕的事情,要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这就凸显出来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不但是为学生上小学做好思想准备,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小学生活,以免产生恐惧心理,而且还为他们上小学准备简单的、基础的一些知识,使他们能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接受小学阶段的、真正启蒙的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前教育不理想,没有为孩子以后更好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 必要性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242-02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教育理念下,关注幼儿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学前教育不但是为学生上小学做好思想准备,让孩子们正确认识小学生活,以免产生恐惧心理,而且还为他们上小学准备简单的、基础的一些知识,使他们能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接受小学阶段的、真正启蒙的知识。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幼儿的教育工作,在教育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成长做好准备呢?在此本人经过多年的学前教育工作,从发现问题到总结经验,谈一些自己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1.学前教育对于孩子发展和以后教育的必要性
1.1幼儿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不但是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家庭和社会、幼儿园共担的责行。对于幼儿来讲,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开展的第一课程,从幼儿出生一直到步入社会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因此,对于幼儿学前教育来讲,家庭教育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影响深远,它不但帮助孩子思想品质以及文化素养的形成,同时对于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认知能力,思想形成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学校或者幼儿的教育更偏向于纪律、大体上的习惯、基础的知识,他们无法关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所以教育必然有疏忽。因此,家庭教育要与幼儿或学校教育配合要起来,才能共同实现对于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形成的培养。比如,对于爱睡懒觉的、爱吃零食的幼儿,在行为习惯的教育改进中,就可以通过家长与学校老师联手教育,在幼儿上学前家长除了保证让幼儿吃好早餐,不给予他们过多的零花钱和零食,养成幼儿注重节俭与不乱吃零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从小消灭幼儿吃零食的意识,为他们小学的良好行为习惯打基础。
1.2 幼儿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算是孩子们真正进入集体生活的开始,与小伙伴相处,与老师相处都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情商和礼貌。所以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情商培养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学前的孩子们都是4、5岁,是其智商与情商发展非常关键阶段和最快的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知商左右情商,可能在与小伙伴相处,与老师交流中形成障碍。研究发现,孩子们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他们成长、发展影响很大,在学前教育阶段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结合孩子们性格,如:悲观、急躁、易怒、猜疑等情感因素,积极进行引导、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说,对于4、5岁的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不但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更为他们以后更好的成长打基础。
2.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合理,严重脱离基础教育
目前,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幼儿教育的课程以综合性为主,目前是从多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性教育。但是现阶段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缺少相关幼儿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与现在的幼儿教育具体情况相背而行,使教育脱离实际。除此之外,传统幼儿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过多,内容陈旧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们平时的实践课程较少,毕业前期实习的时间较短,不能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在实际幼儿教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造成毕业生没有自信胜任幼儿教育的工作,对幼儿的学前教育非常不利。
2.2教学技能和培养观念落后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学前教育也是本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教学目标。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技能的束缚,即将走上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们受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再加上学校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好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现代教育的相关要求,使学前教育专业从专业性和综合性上都有些脱离新时代的学前教育需要,培养出来的老师教育水平和能力都不能胜任当下的学前教育工作,显然,这对学前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是一种制约。
3.学前教育的有效策略
3.1要有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幼儿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是国未来的栋梁、接班人、建设者,只有他们健康成长、发展,祖国的发展才会有希望。所以,在学前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放眼世界,目光长远,力求对幼儿的教育,能使其全面发展,把他们的成长与祖国的未来接轨。在教育活动中给他们灌输集体、民族、竞争、友谊、合作的思想理念,以及愛祖国、爱家人、爱朋友的情怀。所以说,新时期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教育责任既重大也重要。老师在教育中应该怀着高度的责任和使命感,无私地关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们创设适合培养他们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活动、学习中学会关爱同学,尊重老师等等。作为幼儿老师,我们要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溺爱孩子,也不要用不耐烦的语言责备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我们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游戏、交流、讲故事,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困难,改正一些缺点,从而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以便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因材施教,使孩子真切感觉到老师给予的爱和温暖,使孩子们树立积极、阳光、快乐的生活态度,为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基础。
3.2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成的一些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作为幼儿老师,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注意从生活、学习、尊守纪律等方面培养孩子们的习惯,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成长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老师上课时,要求孩子们认真听讲,回答要先举手,书写要工整;生活中我们要求孩子吃饭不说话、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上幼儿园不迟到;游戏中要让孩子养成先礼后让,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等等。这些良好的日常行为,都需要老师在一个长期的工作中慢慢地培养、纠正、坚持,才能逐渐成孩子们的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3.3有针对性地提升老师专业素质,完善教学内容
从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分析,幼师学生的发展要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学校要制定出相关的培养学生技能目标。丰富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所需要的技能,可以根据课后时间参观实际教学模式,跟上专业的老师进行实习。我们知道幼儿教育专业技能非常多,如钢琴、绘画、简单乐器演奏、手工制作、视唱以及舞蹈基础和创编等等,这些技能有助于在学前教育中全面培养孩子,挖掘孩子们的兴趣,完善教育学习内容,实现学前教育的目的。
4.结语
总之,当前完善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方式及对策有很多,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总结教育工作当中的不足,才能寻求更多有效的学前教育工作方法,以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兰侠.浅谈如何做好学前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249.
[2]庞丽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3]张兰.刍议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7).
[4]刘显琴.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7(1):159.
[5]秦春杰.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个性发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