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把师生共同发展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小学班级管理改革之路,克服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心理健康得到很好的培养,让每一位孩子积极进取,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04-02
一、教师要总体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在很多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個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斯大林曾经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把教育事业当做一项伟大事业,而不是谋生的职业,要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教育奉献就会变得顺其自然,就会忘我地工作,不求回报。要想管理好一个班集体,让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孩子服从你的教育方式,首先要让学生信服。可以看出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需要知识、文化积累的职业,班主任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二、要及时了解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价值趋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和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加大了学生学习负担,对处于发展中的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很有必要。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与教师相处的时间很长,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应该充分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多方面地去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兴趣爱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才能耐心去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你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学生谈心,通过谈话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对你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认识每一位学生,哪怕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轻微的抚摸,都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一阵涟漪。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三、必须坚持和学生心灵沟通,产生共鸣
在当今社会,经常会听到许多班主任的抱怨之声,抱怨人们对老师要求颇高,很苛刻。因为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大熔炉,尤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更大,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要乐于为学生服务,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要积极鼓励,给予学生温暖,对有特殊要求的孩子,应该及时进行家访,这样做起码在家长看来你是关心孩子的,这样才会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尊重和信赖。因此,开展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广大教师也是提升自我修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培养小助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班级管理
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在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压力大、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成长及教师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促使他们养成自我督促,自我控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让他们保持自信,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他们与教师的管理形成合力,推动班级的高效运行。
要想带好一个班级,最怕没有得力的班干部。要知道,一个好的班级核心一旦形成,就能使一个班级变成一个团结、和谐、具有凝聚力的团体。学生自己的管理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就是班干部的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小助手,让他们更好地辅佐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同时,要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工作检查和总结,对表现好的及时表扬,有缺点及时指正。只有这样班级和谐氛围才能形成,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个人发展情况,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不仅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也是我们广大教师今后班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