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围绕大学英语课堂展开了教育方法的探讨,认为一刀切式的大班教学方式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笔者认为,大学阶段的分层次教学,其基础就在于如何科学地划分层次,以及如何分层次的进行课堂教学。围绕这两个重难点,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案例假设的方式详细论述了分层次教学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大学;分层次;小组;英语;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无论是兴趣爱好所在,还是前期所接受的知识,包括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遗传因素都千差万别,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育活动。然而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之上,我们仍旧使用的是大班授课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大学英语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在大班授课的课堂上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次教学法指的就是教师通过,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班级内的学生人为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小组,并提供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办法,在最终的测验以及评价过程当中,也需要遵循分层次的原则。
一、科学划分层次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当中,我们是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这种大班教育方法虽然能够以其高效性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但是却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虽然部分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自主来进行相应的英语知识学习,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一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遭受打击,那么自信心就会被毁灭,导致他们对英语的兴趣逐渐的消失。所以说,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利用分层次的教育办法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而这一教学办法的重点和基础就在于科学的划分层次。只有保障层次的科学合理,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有效的分层次教学,才能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素质和所接受的知识都是匹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科学划分层次是大学教育分层次教学手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层次的划分不能过细,也不能过粗,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直接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劣等生,这样一来就丧失了分层次划分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层次划分也并非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而需要适当,否则后期开展教学活动就会十分困难。一般来说,建议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可完成教学。
其次,层次划分的标准应当以前人学者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相应的划分理论,将本班级内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理出来并形成数据统计图,将类似的或同一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采取同样的教育手段,这样一来,就比大班教学的效率要高得多。
最后,在选择划分标准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期末成绩,而是应当从综合角度进行考虑。尤其是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在高中时期具有较强的英语基础,但是当他们进入到大学以后,接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导致他们放松了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更好的英语基础,但只是因为最近比较懈怠,才呈现出明显的成绩下滑,教师应当将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自进入大学以来的英语成绩等内容梳理出来,综合的判断,最终进行分组。
二、分层次进行课堂教学
当我们对本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组以后,就需要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绝大部分大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合理地分配课堂45分钟时间,如何能够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保障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吸收知识并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举例来说,如果某班级内学生按照科学的划分标准,已经成功的划分成为了甲、乙、丙三个层次小组。其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由低到高与排序相同。
针对丙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成绩较好,具有较好的英语素质和英语能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他们安排在教学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当中,也就是知识延伸环节中,在前两个环节,教师可以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述以及重点语法的讲述,分别对應着甲乙两个组别。当甲小组进行完基础知识和单词词义的讲解以后,教师则可以布置单词抄写或背诵的课堂作业,让甲组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的英语知识;接下来就是针对乙小组的语法知识传授。当解释完本堂课的语法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现场布置一些翻译和写作的作业,以供乙小组进行练习。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围绕课本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重点开展一些国际新闻知识的讲解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部分的知识就主要是针对丙小组开展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按照知识层次结构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可以保证最低层次的学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也就是单词的积累和翻译解读。对于中档次的小组,则可以满足他们对于一些语法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剖析,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尽可能的使得他们向更高层次小组发展。对于那些本身就具有较高英语素质和英语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够仅仅通过基础教学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是需要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着手,充分发挥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应用价值,使得他们能够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新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将本班级内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以保障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提升。既可以满足第一梯队学生对于创新和知识延伸的需求,又需要满足最后一梯队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认知和理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姬广凯,赵卫花,寇春海.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基础课分层次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01):16-18.
[2]丛修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实践模式分析[J].英语广场,2016(11):111-112.
作者简介
陈嘉婧(1986.10—),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北省黄石市;职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