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美术课“四环”教学法实践

2019-08-27 01:30黄芙英
教师·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四环美术课教学法

黄芙英

摘 要:文章以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画故事”为例,分享乡村初中美术课“四环”教学法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四环”包括:选材——研究学情,紧扣文本;设问——立足生活,深入情境;分享——小组探究,自主学习;评价——师生共评,拓展课堂。“四环”教学法面向全体,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乡村初中;美术课;“四环”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120-02

加强乡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适合乡村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方法,是乡村美术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笔者在乡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探讨并实践了“四环”教学法。现以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画故事”为例,从选材、设问、分享、评价四个环节展开论述,以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有所借鉴。

一、选材——研究学情,紧扣文本

学情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乡村初中学生受经济、家庭、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知识面较为狭窄,对美术课的学习动力不足。好的美术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素材,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画故事”这一课,分画单幅故事和多幅故事两个呈阶梯式的教学主题。在画单幅故事这一主题上,教材文本提供了《老鼠娶亲》、《孔乙己》插图部分、《最后的晚餐》等几幅作品,我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进行重点图像识读。之所以选择这幅画,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画家本身的魅力。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技艺精湛,创作了诸多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此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二是作品画面的魅力。这幅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画面中人物矛盾冲突明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更具有识读持续性和必要性。三是因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喜爱和熟悉。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欣赏水平,定位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怎样用单幅画表现故事和如何用表情手势及体态刻画人物内心。学生由于对《最后的晚餐》素材比较熟悉,所以课堂参与积极,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设问——立足生活,深入情境

美术课程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乡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艺术素养整体上不高。美术课教师更应该立足生活,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中有这样的例子:在搭乘飞机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飞机上的广播会告知到达城市的温度,如果报的温度是华氏104度的时候,相信大多数中国人不会有任何反应,如果报的是摄氏40度的时候,机上会哗然一片——那么热呀!同样是数字,为什么中国人对前者没有丝毫反应,而对后者却能产生强烈反应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没有跟中国人的体验和经验发生关联,后者是跟中国人的体验和经验联系在一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尝试分析《最后的晚餐》中画家是如何将故事脚本转为图画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我采用了“语言—绘画—语言”的形式重新设计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讲故事,使用语言讲故事对学生来讲轻而易举,有了语言的帮助我们知道了故事内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大师达·芬奇如何将我们熟知的故事内容转换为画面,是通过哪些绘画语言描绘人物的。最后让学生针对画家所画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说出来。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体验、经验相联系,并唤起他们内在的情感,学生参与热烈积极,表述激情高涨,教学效率很高。

三、分享——小组探究,自主学习

乡村初中学生整體审美能力不高,但他们生性单纯,激情满怀,表达欲望强。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精彩表现也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

《最后的晚餐》在画面的布局上别具新意。十二门徒以三人为一组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坐在中间。在解读十二位门徒视觉形象时,我设计了一个自主学习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画面提供的视觉信息选择组内感兴趣的一组人物进行解读。在学生分享欣赏心得之前,我们先了解画面中人物通过什么传递视觉信息。展示的方式可以是现场演示,可以是边演示边讲解,也可以用其他独特的方式呈现。现场演示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演示的学生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达他们对人物的理解,观看演示的同学做出了积极的反馈,良好的学习氛围轻而易举构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得异常激烈,争论声和笑声不断,有效培育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四、评价——师生共评,拓展课堂

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燃起不同程度的美术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喜爱美术学习,是否享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是否根据个人发展水平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素养,作为一堂课是否成功或有效的评价标准。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我一般会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进行。在自评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图像识图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互评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在师评中,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学习兴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个过程中,师评是关键,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绘画造型能力强的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从专业一点的角度切入点评。如一位女生,她画了他的爷爷骑着自行车,她在前面堵着自行车继续前进,这是一个很温馨的画面,更是她对生活中爷孙良好关系的美好回味。作品一呈现,引起全班喝彩,我也惊讶于她的绘画能力。于是我从画面的感染力、构图、比例、结构及表现力等比较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这样老师的点评对她今后的绘画技法就会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对绘画造型能力稍弱的学生,我们的点评就侧重于鼓励。点评的切入点则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有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关注,这是我在评价作品时强化与肯定的。老师的评价也将激起他们和像他们一样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四环”教学法从选材——研究学情,紧扣文本到设问——立足生活,深入情境再到分享——小组探究,自主学习到最后的评价——师生共评,拓展课堂,四个环节依次生成,又环环相扣,丰富了学习体验,催发了学习激情,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四环美术课教学法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四环医药迎来春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四环二氟甲醚桥键液晶化合物性能研究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