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子妍
摘要: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之后,建设一流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美国文理学院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引领全球,其中,威廉姆斯学院作为美国精英本科教育的代表性院校,专注本科教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可谓本科教育的典范。威廉姆斯学院优质的招生是本科质量的前提保障,一贯制录取制度将招生程序便捷化,严格的资格审查为学校生源把关;以博雅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核心,在课程设置中把握广博,同时提供丰富的科研训练机会,贯彻博雅之精髓;威廉姆斯在教学活动开展方面十分注重内外课堂结合、学生主体性发挥以及体育教学的开展;其充分的学习支持则依靠紧密的师生关系与多样的学习互助团体来实现。由此启示我国高校一流本科建设中应坚持综合评估、优质招生,博雅教育、通识拓展,分类指导、特色发展,资源整合、平台搭建。
关键词:美国;文理学院;本科教育;威廉姆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9)03-0009-09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其中提到:“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1]。建设一流本科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迫切需求。“以本为本”,以本科教育为基石,围绕本科教学开展高等教育,成为建设一流本科的关键点。
美国文理学院办学目的明确,致力于小而精的教育,其本科教育更是榜上有名。而创立于1793年的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长年位居美国US News文理学院排行榜和最具价值学校排行榜榜首,是美国顶级的文理学院,同时在2018福布斯美国大学排名(Forbes Americas Top Colleges List)中位居第十一[2]。根据美国一流文理学院评估体系,占比最大的前三个指标——毕业率和新生保留率、本科生学术声誉和师资声誉中[3],威廉姆斯学院有着不凡的成绩。2018年,威廉姆斯学院的学生录取率18%,超过著名的耶鲁大学。98%的平均新生保留率说明威廉姆斯能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课程与服务,体现出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与满意,是对威廉姆斯一流本科教育的最佳肯定。威廉姆斯当仁不让成为文理学院中的翘楚,成为美国教育中所称的“小三杰”(Little Three)之一[4],声誉在美国不亚于耶鲁、哈佛等院校。综合来看,威廉姆斯学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美誉,施行一流的本科教育,还要归功于学校在优质招生、博雅教育、特色教学和学习支持四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威廉姆斯学院一方面坚守大学的传统,专注本科教育、崇尚通识和人文教育,坚持导师制与师生互动教学,另一方面又积极创新,为师生搭建互动平台,为兴趣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教学。学院坚持特色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及其教学辅助手段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博雅教育的优势与特质,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总统、奥斯卡导演、美国大使……它的教育成就证明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关键性地位,证明了本科教学的基础性优势,对中国高等教育一流本科建设及一流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一、优质招生是本科质量的前提保障
威廉姆斯学院的招生流程与办法可以用“优质”一词来形容,“优”在其高效、便利的一贯制录取制度上,“质”在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中得到把控。威廉姆斯秉持“优质”的招生理念,严守人才质量,保障本科质量。
(一)实行一贯制录取为招生工作提供便利
在录取程序上,威廉姆斯学院的一贯制录取程序为招生工作提供了便利:第一,申请流程清晰,提高了申请效率。学院官网提供了详细的申请流程,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说明了申请步骤、所需材料以及起始时间。第二,申请面向多类型学生,扩大了招生面,保证了生源的多样性。无论是应届生、转学生还是职业者,只要在威廉姆斯的政策范围内,都可以填报入学申请。
威廉姆斯学院的一贯制录取程序,面向应届生、转学生、军人和国际生开放入学申请通道。应届生的入学申请由早期决策项目组(Early Decision program)负责,无论是单一志愿学生还是多项志愿学生,从提交申请到收到录取结果通知书最多等待3个月。单一志愿申请时间为每年的9月15日至12月15日,多项志愿申请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4月1日。转学生只能申请秋季入学,但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没有资格申请[5]。转学生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课程安排与学分获得情况,学院鼓励入学不到一年的转学生直接申请为新生,这样有助于转学生快速适应、获得完整的教育。转学生申请提交截止每年的3月1日,并于4月15日前收到录取通知。针对军人申请,威廉姆斯学院允许退伍军人依据其以往教育情况申请为新生或转学生,会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对军人的工作和成绩做出学分评定。军人同样需要出具个人成绩单,包括中学成绩和服役期间的课程成绩,同时,学院对军人提供100%的经济支持,负担其四年学业支出。目前,国际生在威廉姆斯学院占比8%,招生委员会每年都能收到近2300份国际申请[6]。国际生的申请程序与美国学生一致,但第一语言或学术语言不是英语的学生必须提供英语水平相关证明,如托福和雅思成绩,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要求或考试限制。
(二)严格的资格审查为生源质量把关
高质量生源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威廉姆斯学院审查学生入学申请时有着高标准、高要求,这种“严格”不仅是对学校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一方面,对学校而言高质量人才具有发展潜力,有助于教学的开展、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严格的审批要求他们在入学前积累经验,既重视课堂学习,又积极获取课外成就,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审查学生情况时,威廉姆斯学院重在了解申请人的学业成就和个人品格两个方面,尤其强调学生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综合考虑候选人校内的学业成就和校外的非学术性参与成就。学业成就包括已修课程、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学业成绩、外语水平等,校外非学术性参与成就即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如学生是否加入过社区服务组织、是否参与过公益活动、是否担任过活动组织者或领导者。既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又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对学生的发展潜力做出预判,择优录取。多样性的入学申请方式以及入学审核中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为威廉姆斯学院引进了高素质学生,也因此成为威廉姆斯培养出大量精英人才的前提條件。
在招生制度上,按专业招生是中国高校传统做法,学生在入学前已经选择好专业,考虑到过于专业化的分类容易导致学生知识割裂、个人发展偏向不平衡,许多高校在招生制度上做出调整,按学科大类招生。如北京大学从 2004级新生起,按院系招生,这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7]。实行大类招生,从专业上“松绑”,是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为招录高素质人才所采取的变革方式之一,高校可因此获得更具发展潜力的学生,培养出适应社会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二、博雅教育是本科教育的核心要素
威廉姆斯学院之所以能位居文理学院排行第一,与其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其教学指标(Classes & Teachers)在排名中获得了满分5分的评价[8]。威廉姆斯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奉行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称自由教育(下文通称“博雅教育”)。博雅教育是围绕人类基本文化而展开的教育,目的是将人塑造成为一名社会人[9]。亚里士多德曾在著作《政治学》中提到“博雅教育,是为自由人提供的教育,这种自由的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同时也具有更加高尚的教育追求,即为了教育本身而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威廉姆斯学院紧紧围绕“博雅”之特质,将博雅理念作为教育的引导与核心,提供全面、基础和综合的课程,关注科学研究,为学生发展拓展空间,强调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养成社会责任感。
(一)广博的课程设置为优质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威廉姆斯学院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基础性、自由性和灵活性三个特点。第一,基础性指学院的所有课程都是基础课程,一切从基础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学生必须完成各类别中至少3个课程,才能达到基础知识的教育要求。第二,自由性指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依据自我兴趣选择相应课程,可将学习集中于一个大领域,也可继续多领域学习。第三,灵活性指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公共选课,还可以参加其他研究计划,拓展自己的学习,在实践中应用所学。
威廉姆斯学院的主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都是为培养具有广博科学文化知识的优秀人才而设立的。主修课程不是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基础性、通识性的知识,涵盖核心领域的研究性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至少一个领域的方法和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同时,学院也非常重视学科交叉,欢迎和鼓励学生进行选修、申请双学位,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支持跨学科学习,并以此作为学科间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桥梁,打破思维的壁垒、避免学科知识分散。
主修课程分为三个种类:一是语言和艺术类(Languages and the Arts);二是社会研究类(Social Studies);三是科学和数学类(Science and Mathematics)[6]。语言和艺术类包括25门课程,如艺术史、艺术研究、比较文化研究、英语、日语、法语、音乐等,涵盖各国语言与文化研究、艺术与音乐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自我意识,学生通过提高鉴赏力与批判能力从而增强责任感与社会意识。社会研究类包括28门课程,如经济学、法学、历史学、领导力研究、政治学、性别研究等,涉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科技、法律等研究,旨在帮助学生识别、分析和评估社会的结构与组织,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他人所居住的世界。科学和数学类包括16门课程,如天文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物理学等,主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国际性科学和技术价值的相关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与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每种类别中的3个课程,且不能重复修读同一门课程。
选修课程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在二年级春季将课程集中在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领域,包括:非洲研究、化学与生物分子研究、认知科学、环境研究、全球研究、犹太文化研究、正义与法律、拉丁文化研究、领导力研究、海事研究、神经科学公共卫生、科学技术研究。还有一些课程未在正式课程中标明,但学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由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但是与之相关的学习成绩不会在成绩单中标明。这类学习更注重个人兴趣的发散,抛开了“功利”视角,为学生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学习,体现出教育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威廉姆斯的双学位项目主要有两个5年制专业培训计划,分别与哥伦比亚大学和塞耶工程学院合作,学生完成学习后可获得威廉姆斯学业的文学学士学位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理学学士学位或塞耶工程学院的工程学士学位。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由博雅教育发展而来,可以说,博雅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源”,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通识教育”的说法最早出现于美国1828年发表的《耶鲁报告》,报告中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任何只与某种职业有关的知识,而是给所有人奠定一个共同的基础。学院教育作为专业学习的预备,其重要的目标是给予思想常常局限于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员的一种平衡的、宽广的心智能力,自由的、全面的见解和良好的性格”[10]。通识教育就是努力造就一种“适合”的教育,努力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态度及个性发展方面做出贡献,侧重于人的精神意识的现代化[11]。
通识教育中的课程按照必修和选修来分,中国高校课程中对通识教育的实践主要体现为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通识课程中的知识具有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特征。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相较于威廉姆斯学院的基础课程与分类,中国高校的通识课程大致可分为全校必修的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依据学生兴趣选修的其他课程三类。全校必修的文化素质课,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思想政治等,这类课程涵盖的知识最具基础性与应用性。专业必修的课程是依据学生所在专业、院系而开设的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与专业技能。依据学生兴趣选修的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涉及各专业、各领域,类型不一,以满足学生兴趣为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前两类课程是学分占比最大的课程,后一类选修课占比较小。以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为例,全校必修课的学分占比达到了65.2%,剩下的专业课程与兴趣选修课共占34.8%。其中,必修课中政治理论课占了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