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2019-08-27 03:40徐萍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春酒爱家乡鸭蛋

徐萍萍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大多写各地节日风俗,也讲述民间艺人逸事。编者想通过这样的内容让初三的学生了解各地风俗和民间文化。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拓展课外美文,精心设计了“舌尖上的记忆”话题作文。

一、上好课内精读课,渗透写作技巧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两篇写美食的文章:文学大师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女作家琦君的《春酒》。

《端午的鸭蛋》一文通过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有一段文字写得特别生动“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我问学生:高邮咸蛋好吃吗?哪个词语和句子能体现出来?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美食要抓住它的色、香、味,调动多种感官来写。

《春酒》中喝春酒、品会酒表现“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琦君的散文如行云流水,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酿制了浓香的春酒?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一个人?学生们能感受到“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是作者用联想的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母亲受到表扬后的兴奋和欣喜,甚至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态。学生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柔善良慈爱。通过《春酒》的学习,学生能学习到在写美食时可以突出人物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完《端午的鸭蛋》《春酒》两篇写美食的文章,我让学生观察爸爸、妈妈做美食,品尝美食感受其味,观察人物感受其爱,为整篇作文的写作奠定情感基础。

二、上好课外拓展课,感悟写作技巧。

有些教材选文虽说是经典,但与学生的兴趣相脱离。因此,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兼顾经典与时尚。我确立了“舌尖上的记忆”这一主题,补充印发了四篇美文《香甜莫过槐花饼》《我爱家乡的鱼糕》《一碗百家粥》《锅盔》开阔学生视野,构建了“舌尖上的记忆”话题作文写作课程。

我在课堂中和学生研读了《香甜莫过槐花饼》《我爱家乡的鱼糕》两篇文章。我确立了本次作文目标:1.在叙事中突出对美食、人物的描写。2.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抒发情感。

围绕这两个作文目标,我让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学生很快就捕捉到一系列描写句,如“锅里的油已烧至八成熟,母亲把饼放进去,‘嗞嗞的响声带着香味弥漫到屋子的每个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卒章显志的句子有的情景交融“如今只要春天一来,我总会想起故乡的槐花。在浓郁的绿叶之间,那一串串洁白素雅的花朵,又该在柔风中轻轻摇曳了。”有的直接抒情“家乡的鱼糕,真的是令人唇齿生香,如果你有机会来我的家乡,一定记得要尝一尝。”我和学生找出来并共同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香甜莫过槐花饼》《我爱家乡的鱼糕》两篇文章在构思上有相似点,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先写……再详写……最后写……”,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美食类作文的写作思路:先引出美食,再详写制作过程,最后写表达的感情。我和学生共同画出了《香甜莫过槐花饼》的思维导图,我要求学生参照《香甜莫过槐花饼》的思维导图,构思自己的美食作文。

引出美食:描写槐树态势、清香香甜莫过槐花饼

点明中心:幸福、思乡

有了范文引领和思维导图的准备,学生作文详略得当,描写到位,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自己对美食的独特体验。如张晏宁《爱一般的味道》中关于做水煎包的过程就描写得特别精彩:“和面时,面粉四起,那面团在姥爷的手中舞动,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跳跃,好玩极了。姥爷在揉好的小面团中央扒一个窝,放进先前准备好的馅料。接着他便用灵活的双手打起褶子,手指上下舞动,灵巧极了。”张晏宁同学受了范文的启发,结尾写得委婉动情。“回想起在那小院的棚子下,吹着凉爽的风,一家人有说有笑,即使是吃进一缕沙,也不会在意。那爱一般的味道,永远不会抹去,将一直藏在我心灵的一角……”

“舌尖上的记忆”话题作文写作课,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外拓展为抓手,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读有目的,写有抓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想好的作文课就应该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有思考有感触。

猜你喜欢
春酒爱家乡鸭蛋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部级优课)
醉在《春酒》的人情民风里
我爱家乡
我爱家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美食里深藏着爱与感恩
鸭蛋小厨神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
10年闯荡两手空空没脸回家从头再来做回春酒终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