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2019-03-11 09:23赵红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春酒文字情感

赵红梅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朗读的总要求。现今的语文课堂上,能听到读书声,但有情有味有指导有设计的“美读”比较稀见。看了肖培东老师的《春酒》,震撼于他贯于课堂始终的美读艺术。

读题目——一声呼唤情意长

肖老师的这节课在相对简短的“整体感知”后,就进入了教学流程的第二部分--读标题,品春酒。

师:标题,那你们想想看,这标题只有两个字,该怎么读呀?

(生思考)

师:来,这位男同学,你先说。

生:我认为,读标题应该饱含着思乡的情感来读。春——酒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悠长?

生:因为本篇文章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要读出思乡的绵绵情感。

师:标题本身也是有情感的,是吧?

肖老师引导学生美读,没有说教,没有分析,只将对题目的感知、理解交给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这过程中,肖老师每一次开口都在引导,让孩子在阅读体会中找到自己发声的情感依据,也为课堂的推进奠定了情感基础。美读题目,美在巧思,美在妙引,美在“于平波处掀波澜”,美在寻到了贯通全文牵引全文的“这一脉”。

析中读——九曲黄河浪淘沙

以“忆春酒”的部分教学为例,细看肖老师通过怎样巧妙的追问、点拨九曲回旋般将美读教学一步步落到实处的。

师: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出了点什么味道来?

生:琦君非常喜爱喝春酒。

师:作者对春酒的喜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每次去喝春酒的时候都作者是自己去的。

师:“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读出这个味道来,试试看。

生: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重读“总是”,声音响亮。)

师:“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小孩子对春酒的喜爱就表现出来了,请坐,来,你再说说这个句子。

生:还写出了自己的急切,别人都还没有请她,她就已经去了。这更能体现她对春酒的喜爱,吃完了她还要捧一大包回家,就可以看出小孩子她还有多吃多占的心理。(众笑)也可以看出她对春酒的喜爱。

师:那就把这个“多吃多占”的句子读出来。

生:(重读“一大包”)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怅春酒,找春酒”中的精彩引导:

师:再看看,文中哪句话最有一种惆怅的忧伤的感受?课文中情感在哪一句话陡然一转呀?

生:一句话提醒了我……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这句话里为什么有这么浓浓的悲愁和惆怅呢?

生:因为作者身在异乡,自己酿的“分岁酒”又没有了任何的家乡味,就有了一丝丝的惆怅。

师:再怎么酿酒都不是“真正的家醅”。我們一起来读这五个字,贴了心去读。

肖老师“九曲十八弯”引导学生“从情感入,从情感出”,深潜文字的湖底品赏涵泳,读出了丰富的层次,读出了细腻的情感,读出了作者含蓄蕴藉的心声,读出了“这一篇”的独有意蕴。

比读结——两相映照韵深沉

品析完“忆春酒”部分,肖老师一句“文章中哪一句最有一种惆怅忧伤的感受,课文中情感在哪一句陡然一转”自然过渡到对“怅春酒,找春酒”的文字赏读。

集中体现文意的只有末一节,学生快速找出。肖老师将美读指导的重点落在“真正的家醅”五个字上,通过引导品味关键词“家”“找”的含义,通过句式替换比对体悟,通过点拨联想画面,通过教师的材料补充动情铺陈,学生以多种方式反复读、分层读、渐次深入读,直“读得缓慢,读得低沉,读出这句的惆怅与无尽的思念”。

从情感的角度反复对比美读,以“忆春酒”的欢乐衬托“怅春酒,找春酒”的惆怅,既是“怅春酒,找春酒”环节教学的深化延伸,又是对前文教学内容的自然作结。这样就不着痕迹地过渡到“对比赏析,深化主旨”的教学部分。在对比美读,情感体悟愈加明晰的基础上,肖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前三句和第四句还有什么不同”,从而探讨出文章语言风格从“儿童的口吻”到“成人的视角”的转变,进而引导理解琦君对母亲,对乡人,对传统文化,对心灵故乡的寻找之心。课堂由此从感性的体验走向理性的思考,课堂在再一次的对比诵读中结课。

纵观肖老师《春酒》一课的整体设计,立足一个“情”字,依托对“情”的具体诠释,以文字为秘钥,将“美读教学”贯串始终。肖培东老师总能于文字的隙缝纹理间洞悉“这一篇”的情韵和特质,然后以“这一篇”的美读之法穿雾越嶂,朝向抵达之境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春酒文字情感
醉在《春酒》的人情民风里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情感
美食里深藏着爱与感恩
台上
梦中的文字
10年闯荡两手空空没脸回家从头再来做回春酒终获成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