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友
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而且富于创见性地提出了新的具体规定和标准,切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结合起来,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向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又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1.教学观念严重偏离。部分教师却仍死守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不放,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者。另一部分教师则急功近利,明明还没有深入解读“新課标”,却急于落实,使阅读课堂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错位。有些教师错误地将阅读教学视作提高成绩主要途径,不惜将侧重点放在课文内容的解读,而不是阅读方法的培养上,学生毫无兴趣,更不用说积极、主动、有感情地投入。
3.教学内容褊狭。有些教师将阅读重心放在范文讲解之上,不仅在课堂内未进行相关延伸,而且很少进行课文阅读推荐和赏析,更未让学生自主讲解、即兴发挥和延伸写作。长此以往,虽然学生对课文烂熟于心,可碰到课外阅读却往往不知所云,束手无策。
4.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一的讲授法和朗读法等传统方法教学阶段,而对强调互动性的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文献搜集法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重视不够,导致阅读课枯燥无味,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也随之错误定型。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其次是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
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1.倡导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进行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大量的阅读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宽个人的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有关语文学习的方法,读到更多的优美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和熏陶,这无疑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的鉴赏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不断地进行日常的写作练习。进行必要的日常写作练习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讲,反映了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感悟能力,集中体现了一种基于情感需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写作练习,引导他们进行必要的描写和抒情,使他们在语文阅读理解的鉴赏中游刃有余。
3.有目的地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鉴赏的训练。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的赏析来说,除了通过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训练之外,还应该重视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