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水墨在新时期的探索与发展

2019-08-27 04:22张文娉王嘉伟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抽象

张文娉 王嘉伟

摘 要:20 世纪的中国水墨绘画,一直在探索它的现代性发展,从黄宾虹、傅抱石、齐白石,到林风眠和李可染,他们都在不断创造中国水墨和当代社会的联系。实验水墨从20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水墨艺术拜托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和写实水墨创作的影子。本文将从实验水墨的开端入手,进行实验水墨绘画艺术进行阐释。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实验水墨 抽象

一、“实验水墨”之起

20 世纪以来,水墨的危机无论是重大的社会变革还是重要的思想革新,在百年间,都给水墨在题材与笔墨的转型带来深刻的影响。水墨,几乎可以映照出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双重的他者”的处境。水墨画领域从 20 世纪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第 一次变革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从写意到写实的变革, 其先行者是徐悲鸿、蒋兆和,前者将西方的写实美术意识融入水墨创作之中,后者则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写实的题材。后继者有方增先、刘文西、周思聪等富有写实主义特色的水墨画家及同期和此后的一大批中青年水墨艺术家。第二次形态转换发生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从传统主义转向现代主义。在不超越水墨材料的前提下融入现代思想与风格进行形式拓展和精神探索。目前当代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既需要在逐渐融合的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又要在不断冲击的西方一是体态中把握住东方画家的精神维度,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文化对立又相对融合的格局之中,保护好水墨艺术的自身品质。西方李小山在《末路》 一文中所言:

“当代中国画处在一个危机与新生、破坏和创造的转折点;当代中国画家所经历的苦恼、惶惑、反省和深思折射出了历史演变的特点。的确,要接受时代要求的挑战,是对当代中国画家的严峻考验。”

于是,自85新潮以来,当代水墨画家开始就不同的意识形态及各个层面拉起进行探索,尝试将现实生活感受融入到“水墨”之中,从而使水墨这一绘画语言从传统笔墨中跳出来。随着新时代工业的进步,中国的现代化制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情境,艺术家们又开始思考,如何将“水墨”这一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转换到现代。

因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二十多年间出现了表现性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都市水墨、水墨装置等现代水墨类型,这些新水墨艺术在其艺术主张与表现风格上都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的差异,但归纳看来,它们都在寻找着水墨艺术现代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些现代水墨艺术流派中,观点最为鲜明,探索方式更加大胆前卫的当属“实验水墨”。它以借鉴西方美术中现代以及后现代的观念和方法,对传统水墨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以及探索。

二、实验水墨中的探索方式

水墨作为中国绘画中最核心的组成,墨、纸、水等材质及围绕它们所产生的特殊中国式美术审美趣味已绵延数千年。所以在实验水墨形成的初期阶段,大部分实验水墨艺术家都有中国画的教育背景,水墨无疑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艺术表现媒材。一般来说,艺术家们总是喜欢使用自己最熟悉的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 这样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对艺术观念进行表达。

1.实验水墨的图式探索

进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实验水墨”运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水墨艺术家,他们对于继承和创新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的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张羽则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实验水墨群体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人物。这不仅在于他从出版的角度对实验水墨的传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策划和推广,还在于他对水墨艺术的独特性理解与表达。

他从1993年至2000 年连续策划出版了四辑《二十实际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成功地推介了一大批抽象型实验水墨艺术家。今天许多活跃在实验水墨艺术界的艺术家,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中走出来的。他的这一工作不仅对当代画坛形成抽象型实验水墨的集群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代画坛对实验水墨画的了解。

从张羽的实验历程来看,他曾借用立体主义与民间艺术的图式及技巧来进行水墨实验,如1988 年画的《扇面系列》,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的图式和绘画技巧,这在他1989年画的《肖像系列》中试图以此为转折创造出更富有东方意味的实验水墨中体现尤甚。

2.实验水墨的材料探索

早在85新潮前后,实验水墨画家已经从单一将水墨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思想转变成为审视水墨实验性以及其材料多元性的探究思想。进入 20 世纪九十年代,王川、王天德、 王南溟、梁铨等实验水墨艺术家开始尝试突破水墨的平面型,转而进行水墨装置的实验,艺术批评家高名潞将这些作品及材料的探索称为“立体水墨”。这些对于水墨材料的创新及探索实验都围绕着试图将水墨引入到其他新艺术领域中的主旨,让实验水墨作品具有了新的视觉思考,成就了“跨界”这一现代的艺术特点。

比如梁铨的当代水墨作品的构成要素已无传统艺术上的笔墨,作品中的线和面大多以“拼贴”为主,传承了中国水墨的避世精神,但他的水墨装置作品,偏重于西方当代艺术装置作品的本质,就像张强所说的中国传统水墨的抽象美在于其书写性,如果沦于制作那么就很难归类到水墨范畴中。但梁铨的作品是从墨法中延展,符合贾方舟所提到的抽象水墨范畴的第二条,制作效果把握了水墨的抽象,使水性、墨性、纸性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3.实验水墨的叙事性探索

刘庆和的作品是实验水墨探索中所提供的的一个具有当代性的视觉水墨。他强调水墨的组成,但更着重于其作品中叙事性的奇特。如果说新文人画的画面叙事性是通过将画面中诗书画印全元素组合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那么实验水墨就是打破这一元素的组合,而是通过笔墨所发挥的“自在感”来组成画面的转述。但刘庆和却做到了在其中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即通过实验水墨的自在感表现画面的同时,又利用水墨的特性来传达“当代的故事”。

刘庆和的画来源于生活,但他很注重重构性以及创新性,他打破了传统笔墨的标准,并用实际作品来反对传统“笔墨中心论”对实验水墨以及新水墨的评判。《雨·雪》及《坐转椅的人》均是他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一开始就确立了要以当下的生活环境和人文背景为题材进行创作。刘庆和尝试以线、面结合,大面积渲染,以及“没骨”的墨法的作画方式营造画面氛围,由此呈现出一种“看上去是想象但又是非常现实的”场景。刘庆和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画的墨法与西方的画面结构,不排斥笔的作用也不削弱墨的发揮,画面效果会形成很多因笔墨交融的“偶发性”。

他之后的作品愈发的充分展示笔墨结构的开放性,发挥出了个人独有 的特色。“内轮廓”是刘庆和人物画中早期创造实验出的独特效果, 是关于“白”、“高光”的偶然性保留。这种留白是刻意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好留白,那么就会产生“色”的效果。刘庆和与当代其他大多数抽像水墨艺术家所不同的在于题材与生活的贴切,“笔墨”很好地融入到他所想表达的题材,并且有所发展,这是成为一个当代实验水墨艺术家所必须的,并且更致力于“水墨”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发展出新的脉络。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一些艺术家不断的尝试刨除水墨对于“画作”的依赖性,而仅仅是把其当做一种观念符号,如谷文达、戴光郁、黄岩和张朝晖等人将水墨引入到行为艺术的实验;张强带有偶发艺术特点的水墨实验,以及张羽探索灵性的 video 艺术和过程艺术特点的水墨实验,而一部分艺术家则将其剥离为数码符号,试图打破水墨固有的思维方式,张卫、李晴带有数码新媒体艺术特点的实验……这类实验探索方式让水墨打破了创痛绘画中“画意”的规范,使其抽离出传统真正成为了当代艺术中最前卫的讯号,所以说实验水墨是中国当代艺术变革中最为创新大胆的分支。

同时,时时更新迭代的科技与现代思想文化也为实验水墨不断的再创造提供了温床,使其不断的与经济文化乃至现实生活进行交换,从而让传统的水墨材质成为一种媒介,不断的滚入当代艺术的长河之中,源源不断的产生着别的画派及画种所达不到的激情与先进。

三、实验水墨的发展前景

从现代实验水墨的发展趋向中我们可以看出, 脱离出传统范畴的现代水墨,在汲取了西方现代艺术后,将中国现代的艺术文化作为了重要的借鉴与补充。它其中蕴含的前卫的思想理念,却容易在中西方进度不一的现代艺术浪潮中迷失。水墨的实验性以及探索性是时代的必然,但其打破传统水墨对于制式山水的限定和束缚又使得现代水墨呈现出作品欣欣向荣的情况。谷文达曾说:“一旦中国水墨艺术的创作逾越了此一界限,它将不再是中国水墨艺术了;但是,没有企及此一‘地界的创作将不是当代的。”

如何发扬水墨精神又将之放置于 当代艺术领域之中呢?这个“地界”需要艺术家们的勇敢尝试与探索。每一个画家对水墨的理解以及对创作程度的掌控都有所不同, 只有真正遵从自己内心的艺术,意识上水墨的创新,中国画才能在新时期具有它独到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个人性。

结语

实验水墨在中国国画发展史中确实占有了一席之地。 正如实验水墨艺术家刘子健在自己的实验水墨回顾展上所说:“实验水墨从过去不被承认,到1997年开始能够公开参加展览,再到现在能做这种回顾展,说明了实验水墨不断在发展壮大,我对实验水墨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实验水墨在当代中国绘画绘画领域虽较少被大众所认知,但它对于水墨画在当代的发展却有着极大的意义,在今天逐渐扩大并整合的国际艺术大概念下,水墨这一属于东方最古老的并且完全异于西方文化体系的材料及表达,表现了东方人的文化根性、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表达和由此展现的传统文化联想,会在水墨的现代展示中有新的体现。实验水墨乃至现代水墨界都需要水墨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的开拓创造。他们始终不放弃将水墨作为独特的话语,并在作品内外都想要将水墨纳入当代艺术中,却又借助新的艺术形式向传统水墨艺术发起挑战。所以总还是可以在他们看似与传统差异很大的作品中感受到一些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气息与韵味相通的精神内涵。

注释:

贾方舟. 当代水墨与它面对的国际文化环境[J]. 艺术评论, 2006(11):13-15.

李小山. 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09(1):74-75.

黄专. 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水墨[M].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0.

鲁虹, 孙振华. 实验水墨向何处去[J]. 畫刊, 2005(8).

猜你喜欢
抽象
引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由“抽象”变“具体”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于如何将“抽象”的初中化学课堂“形象化”的思考
中小学数学中各类数的意义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艺术的形式语言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从“抽象”到“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