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悦
摘 要:一花一世界,一草木一秋,世间万物皆有性情。自古文人画就以花草、鸟虫作为绘画题材,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扬,现在的中国画不仅仅是画家个人表现大美景色、抒发性情,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人文品格。笔者主要运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作技法——“没骨法”进行花鸟画创作,从自身的实践创作中体会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绘画形式美,探究“没骨法”绘画语言的特征,更有利于自己在中国画创作上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花鸟画 心性 “没骨法”
艺术创作贵在有生命力,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要做到能收能放,能工能写。收,是为了做足功夫;放,是为了养气性。收放之间,在规矩内锤炼、磨砺自己,要做到胸有成竹,笔墨有方,章法有序,情韵有致,并于收放中摸索出独具个性的艺术创作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进行中国传统花鸟画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是画家寓情于物,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这些作品都会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体现当代精神,又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一、 创作来源
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物有其物性,人则有心性。绘画创作不仅来源于生活、取之生活,更主要的是源于心性。大家常说,人如其画,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读画而知会画家的本心。以心会意,一方面是画家本人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下,借助笔墨把自己本心所感悟到的自然道理和人生哲理表达出来,强调绘画创作是画家心性的表达,创作来源于画家的本心;另一方面则是指看画的人用心去感受画家的创作本意,读画的过程似乎是与画家一起进行创作的过程,从而寻知画家创作的心源,以己之心会其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有着“写意”、“工笔”、“兼工带写”三种画法,笔者选择“兼工带写”的绘画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深入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将心中所感所想寄托在每一花朵、每一鸟虫之上,把握客观对象的内在气质与生命规律,通过笔墨语言将之展现出来。在笔者的创作中以“没骨法”为主要绘画技法,从中体会学习没骨小写意花鸟的传统绘画技法。一幅作品的完成不仅需要成熟的绘画技法,还要有艺术思想的支撑。画家将本心灌溉到画作中去,画作才有了“画魂”,有了精气神。当然,要想达到谢赫所提倡的“气韵生动”,还需加以画家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和笔墨用法的熟练积累,并注入源于内心深处的哲思与情感,但也不仅仅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可以做到的,还要依靠心性的感悟和慧敏。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在研习传统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自身的绘画创作加强对传统花鸟画的学习体验,一方面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提高传统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另一方面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性。笔者主要以紫藤、牡丹花、凌霄花、牵牛花、山茶花和海棠花为主要绘画对象,通过景物观察、对景写生及多遍的小稿绘制,最终以花卉和鸟虫的合理搭配完成六幅“兼工带写”的小品画。
二、画面的构图营造
“经营位置”是中国传统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是在一个好的构图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在进行创作前可以通过对景写生,在写生过程中观察大树的枝干走向、叶子的交叠交错、花朵的花瓣形状等,以及绘画对象的位置摆放。在对照实物描绘的同时,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景物取舍,把实景中有利于画面表现的对象留下来,在进行构图时可以在照顾整体局势的前提下进行缩减变化。一幅完整的花鸟画需要绘画对象的主宾分明,要突出主体物,且其他的绘画对象的位置要围绕主体物来处理。笔墨的虚實、浓淡、疏密的变化也影响画面的位置经营。
画面的构图营造还少不了点、线、面这三种关系的变化,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面面俱到,画面才会变得完整。画面中线的位置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写意花鸟画中的线,忌两线平行、忌多线“米”字交叉、忌“井”字交叉。画面中既要有主线、辅线,也要有破线,线的长短、粗细都因绘画对象的不同而不一。小品花鸟画中的线几乎没有过长的,长线主要是用于枝干的描绘,线条的长短粗细依花木的品种有所不同。
三、画面中的细节塑造
画面的细节由画家细微的心意慢慢堆砌而成,小细节不仅可以展现画家的绘画功底,彰显画面的独特之处,又能让读画的人体会画家的心意。大写意花鸟画,笔墨洒脱,画风野逸又不失细节,而小写意花鸟画,笔墨内敛不失生机,画风清新、淡雅,细节形象中也充满意象。细节可以是一花一虫的塑造,也可指笔墨语言的述写,一笔一划皆可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笔者于创作过程中认为画面的细节主要是“没骨法”的运用和工笔鸟虫的塑造,用心深入体会两者的“要领”,最后的题款钦印也可看作“点睛之笔”。
1.“没骨法”的运用
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对徐熙的花卉描述到:“不用墨笔,直接以彩色图之,谓‘没骨画。”谈及发起于南朝时期的“没骨画”,就会想到清初画家恽寿平,他的没骨花鸟画,设色淡雅,笔法俊逸,花的姿态婀娜,花与花之间似乎相伴起舞,是没骨花鸟画的绝佳典范。没骨花鸟画是直接用颜色将物象绘制出来,褪去了墨色的笔迹,以形写神,神韵自在笔中,是写意花鸟画最常用的一种绘画方式。“兼工带写”的“没骨”花鸟画既包含了小写意的恣意洒脱,又有着工笔花鸟画的精细雅致,画面的细节塑造是其中最为关键的。
“没骨法”起先是“墨骨”,始于五代徐熙,立于北宋徐崇嗣,从此中国花鸟画有了“没骨”设色的画法,即直接用色彩描绘花朵、叶子等,与当时的勾勒染色有很大不同,使得平涂染色的对象变得立体起来,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中重要的绘画技法。清代的恽寿平是没骨花鸟画派的“代言人”,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面清秀隽逸,设色淡雅,用笔清逸却有骨法。笔者的花鸟画创作学习“没骨法”的绘画技法,主要运用在进行花瓣和树叶的塑造上。以笔蘸墨,直接用色彩进行绘制,如画紫藤花的时候, “没骨”笔法绘制出的线条流畅而不轻浮,圆浑厚重,将紫藤枝蔓蜿蜒曲折、相互交错的变化较好地表现出来。紫藤的用色变化也是通过“没骨法”才能表现出来,笔尖蘸胭脂后调和花青,让色彩在笔毛之间充分自由互染,将紫藤花的摇曳身姿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
再比如《春满色》里红肥绿瘦,山茶花的花瓣以没骨淡胭脂写出,以浓朱点缀花蕊,花蕊周围的叶子用浓郁的绿色,同样以“没骨法”染色绘制,显得叶子更加饱满厚重,营造出一种花色轻淡、花瓣莹薄的感觉。山茶花的枝干则用淡墨以没骨画法苍劲有力地写出,画中浓淡、虚实、枯润、点面等对比,共同营造出自由逸气、文雅闲情之势。而花芯、叶茎最好是用勾线笔染墨或着色直接勾勒出,要求线短而精致,笔触干净而富有内涵。
2.“兼工带写”的鸟虫画法
“兼工带写”的花鸟画,画面中既包含了俊逸的写意花鸟,也有清秀工整的工笔画,在一幅画面上融入了两种花鸟的绘画方法。五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黄荃富贵,徐熙野逸”就很好地诠释了五代时期花鸟画的工笔、写意的画法,两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创新出“兼工带写”的画法,“兼工带写”的画法在工笔和写意两种画法之间起到了中合的作用。
在这次的小品花鸟画实践中,笔者多选择花朵、树叶、枝干以写意的方式,部分鸟虫则选用小工笔进行绘制,两种绘画方式相协调、统一于同一画面中。不管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对用笔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即“骨法用笔”,工笔画的用笔讲究起承关系的衔接,其用笔的过程与书法无不一致。而“没骨法”的用笔主要在颜色,笔锋的运转都是为了花瓣、树叶的“形”,用笔的干湿、浓淡对用笔有了更大的要求,用笔既要柔润有度又能不失骨力。
笔者的小品花鸟画中的鸟虫均采用工笔的画法。比如撕毛小鸟的绘制,先用勾线笔或小楷笔着淡墨,笔要稍干些,从鸟的头部、翅膀、腹部等按鸟的姿势和形状绘制成型,然后依次用稍浓的墨进行反复描绘,以达到羽毛是一层一层覆盖在鸟身上的毛绒感,鸟的头部、翅膀和尾巴要以浓墨着重加深。通过不断地实践练习,笔者发现工笔画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就如一只撕毛小鸟的绘制要通过几次的笔墨反复叠加,绘制出的线条不仅细练还要有力,富有层次感,近于真实小鸟的羽毛质感。最重要的是工笔画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恽南田也在《南田画跋》中提到写生之于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性:“写生之技,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至妙,必因而师移造化,庶几极妍尽态而为大雅之宗。”只师古人,缺乏对现实花鸟的观察,是尽不到花鸟极致的。通过写生明察万物,知晓鸟虫的生活习性,在作画时抓住其中的小细节,接近于真实,追求相似、近似,最终作品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为绝。
3.题款钦印
绘画自唐宋就有“诗、书、画三绝”之说。后来到了元代,文人画家有把“治印”加入其中,并称为“四全”,主张绘画要做到“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写字、刻印须讲求本真,不能做作,金石之气不能少,尽实之力不嫌多。题款钦印在画面构图中起到了调节、补充的作用,同时也能做到点拨主题、突出主题的作用。题款时的字体最好依据绘画尺寸大小、画面内容、绘画风格进行选择,要与画面内容呼应,选择印章时也是同理。而笔者绘制的小品花鸟画,笔墨含蓄又不失力度,画面清逸,所以选择以小楷题款,用较小的印章捺印,这样不仅使画面更加完整,補充物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体会绘画主题。
四、创作体会
创作的过程就是“心”与“意”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充满“人性”的文化,“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万物,皆有生命,皆有性情。在文人画中,“人”是第一位的,任何创作都是由人的“看见”到“心见”,由心而发、有感而发,然后寓情于画,情景交融,最后作出一幅幅充满“人性”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花鸟画的创作离不开画家的笔墨修养、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在绘画创作中,随着画家的用笔技法的水平的日益提高,笔墨运用日益熟练,所绘作品体现出来的艺术品格的地位也肯定在提升。
创作的过程也是回归本心、学习传统的过程,以“现代之心”会“传统之意”的过程。一幅画的完成就像建筑一样,根基要垫好,构图要想好,然后用笔、造型、设色一步一步把建筑搭建成型。对传统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临摹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传统中求新,推陈出新又不失传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视人的修养,尤其是品德的修养,要想做到修养好、人品高,需要做到勤于读书、多见多闻、开怀胸襟、苦于练习,杨象宪老师曾说过“实实在在做人,轻轻松松作画”,看似简单的一句,做起来则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绘画精神。
参考文献:
[1]安良发.写意花鸟画教程[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2.
[2]孙景波.国画花鸟技法画例[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
[3]刘保申.写意花鸟画技法100问[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4]恽寿平,朱季海,施力华.南田画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5]金纳.花鸟画技法[M].云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沈光伟.中国花鸟画教学[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7]陈半丁.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J]. 吉林: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