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音乐教育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思考

2019-08-27 04:22董婷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高校

董婷

摘 要:在每个民族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其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有深刻的精神价值和历史积淀,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大多是家族传承掌握着这技巧,通过单一化的一对一传播方式实现传承。高校音乐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培养音乐人才,依旧一定社会需求,为了很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做到音乐文化教育和其项目的有机融合,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特色创新,也实现非遗的传承及发展。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高校音乐教育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首先指出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结合阻碍其发展传承的因素,鲜明提出高校应尽的教育传承使命,从此详细的给出音乐类“非遗”受到高校的保护作用,以及理念践行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念 高校 音乐教育

传统表演艺术、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工艺技能等均包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且是关键部分。且音乐类“非遗”文化中,舞台形象和演奏技艺、传统音乐等是主要表现手段,包含通常传承及延续为民间艺人“口传心授”。而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表现及传播通过民间艺人自我实现,音乐类“非遗”古老的“活态”技艺在娱乐化浪潮风靡社会下,成为传统文化中最脆弱的需要保护的部分。“师徒式”或“家族式”是民间传统音乐主要传承方式,但是会受到各种现实因素影响,并决定相关传统艺术形式未来。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高校音乐教育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给出一定思考。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西方音乐文化无不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所以在民族文化中,我们似乎已经忘却传统音乐是其关键组成部分。例如:在培养子女音乐素养时,很多家长倾向选择西方乐器,这样的启蒙媒介无疑在时间的积累中,使得传统民族乐器艺术形式和演奏技巧颇受危机。在我国各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中,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主体内容和评价标准,均是西方音乐理论体系。而相反的,民族音乐文化基本沦为科普性质。针对当前音乐教育体系中,民族音乐文化显然被边缘化的尴尬境遇,积极重视加深保护力度极为关键。当前我们及推动树立有中国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倡导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力求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传承和将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严谨、科学结合。针对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需保证不再是某个“祖传”家族独自肩负传承使命,以及打破“口传心授”式传统模式,保证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高校音乐教育可为音乐类“非遗”培养传承人才,完善有关模式,尽可能发挥择优性、普及性的积极作用,避免被淹没在变化的浪潮,有效保护民族记忆和文化精粹。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非遗发展传承的阻碍因素

基于高校音乐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阻碍因素,有下述几点。

其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缺少关注,忽视本文音乐文化,向更专业化方向前进,且渐渐的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消失。所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势在必行。

其二,流行音乐是当代大学生最感兴趣,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不管是当前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还是之前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均极受学生喜欢,但是在他们的真正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我国传统音乐却鲜有融入。

其三,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师业务水平仍难以驾驭。当前各高校教师专业水平较高,且师资队伍较雄厚,有丰富教学经验,但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却极度匮乏。

三、高校应尽的教育传承使命

在当前社会这一大转型时期,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必须在专门人才培养和遗产传承保护方面发挥关键历史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普遍民族的基因传承及心理认同,以及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文化,大学需推广知识传播体系上教育的文化多元化,以及加强对文化基因认知,反映出非遗的文化价值及丰富性。

1.保护的优势

在门类众多非遗中,高校作为人才济济的地方各专业均有人才,特别在非遗中音乐教育门类中,高校具有队伍优势,涉及所有专业面。且高校是文化传播及承载者,是文化精英的聚集地,对文化的敏感意识和文化理解极具优势。又因高校学生涉及各个民族,来源广泛,所以便于通过这一交流平台实现相互宣传和交流,能够优秀非遗推向全国。众所周知,在学术理论等专业研究极具优势,基本上高校学者拥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先进的文化理念,能够在探索其价值、传承规律、特性,以及理论研究上展示相互较强的实力。

2.现实和历史意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高校音乐教育作用极为关键,其对其传承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內容为非遗的硕果,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非遗保留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始状态,记载并代表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想感情、创造力和智慧,是民族文化的脉系及基因所在,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重大的意义。从此可以显著看出,物质的有形的东西并没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

除此之外,在我国文化传统中,民族音乐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情趣、性格特征,是珍贵的财富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等等。它对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以及培养大学生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意义重大。大学生应成为这一音乐传承发展的关键群体之一。

四、 音乐类“非遗”受到高校的保护作用

1.调动高校师资力量培养优质人才

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中,高校音乐教育需以科学理念为教学实践的指导。需明确出传承的目的是实施有效、切实化的保护,而保护的关键,则是原生性地传承传统艺术形式。需要我们明确、巩固在表演方式上,传统音乐的原生性等方面鲜明特质,努力克服技艺“学院化”、课程“同质化”等现实问题。高校音乐教师需在传承及保护非遗中,树立严谨科学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握培养质量,注重数量,力求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展上的统一。也就是说针对发展潜力大、学习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优秀人才,需培养出传统音乐文化优秀传承者,注重制定更系统、专业的教学计划,以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广博的理论素养为传承及保护非遗保驾护航。同时还需深入开展在音乐专业教学中传统音乐艺术实践和理论教学,保证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为特色化普及传统音乐文化。

2.发挥高校学术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理论研究务指引教学实践。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导向性教学理念、课程开设可和“非遗”有关,为传统文化传承及保护发挥力量指导作用及强化意识。通常忽视我国传统音乐表演技法传承、理论研究等不合理情况,有效转变当前过度依赖西方教学教法和表演形式、音乐理论情况。

高校组织采风和调研活动。应有高专业素养、科研能力的学者专家,在社会民俗研究、音乐表演等领域中,做到深入市井田间园探访民间艺人,留影记录传统艺术形式,搜集整理原汁原味声响资料,着眼于地方民间音乐特色,深入探究“非遗”传承民俗氛围。

高校需积极践行“非遗”理念于学生培养各阶段中,将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利用好,同时在科研工作中纳入和“非遗”相关理论探索,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组成部分,以及立足于地方传统音乐特色,特别是国家大力提倡课题申报上,积极展开横向、纵向课题研究的或社会调查性、理论学术性等形式,保证高校科研工作在“非遗”理念指导下,兼顾“后效性”,具备“前瞻性”,不辜负“非遗”传承及保护历史使命。

3.营造高校文化氛围增强民族自信

“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学术氛围浓、文化意识强的大学校园需成为其根据地,且需成为“非遗”展示大舞台。正如《牡丹亭》,是白先勇先生制作“任何一种表演艺术,如果既没有青年学者去研究,又没有年轻观众来欣赏,那么这种表演艺术的生命力将难以延续”。在我国绚丽多彩文明史上,“非遗”中的传统民间音乐时最具影响、传播及吸引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我们需扩大“非遗”保护与传承影响力,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依托高校音乐教育优质资源,积极举办有关于“非遗”音乐文化学术讲座,使青年学子可以直观、更加深入获得“非遗”保护理念和认知,把优秀民族音乐学者、民间艺人等请进校园。除此之外,还需保证青年学子自觉成为“非遗”传承行动和倡导者,真正实现“以点带面”,转为大众化普及的“集体记忆”,实现从青葱校园中把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推广到整个社会群体。

结语

大学是高等教育,需充分应用其特有教学资源研究探讨对“非遗”音乐艺术,肩负起提升素质、传承文化的责任,形成独特的科研体系,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机结合起“非遗”与音乐教育。经过不断努力,我国未来中“非遗”音乐教育能够获得更高提升空间。

注释:

裴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非遗"理念的思考与探索[J].黄河之声,2016,(7):38-39.

姚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非遗”理念的思考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8,(2):191.

甘小云,周永红.高校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90-191.

赵静,赵洁,仲莉华等.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高校音乐教育为例[J].戏剧之家,2015,(11):201-201.

曲元芳.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山东大鼓为例[J].品牌,2014,(12):233-234.

王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河南高校音乐教育[J].大舞台,2012,(9):247-248.

王文君.非物质文化遺产视角下湖南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2):223-224.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非遗保护传承与我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发展双赢的现实性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A-135。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教育高校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