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拓展趣味化,让学习深度化

2019-08-27 08:19叶学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趣味化语文教学

叶学凤

[摘 要]适度拓展是语文教学的应然之举。教师在进行拓展时要做到适时、适度且有趣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主题拓展,唤醒学生的内在期待;依托专题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材内涵。这样展开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资源拓展;趣味化;深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64-02

语文教学应注重资源的拓展,即紧扣教材中的现有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利用现有的资源信息点进行扩展,利用趣味化和形象化的策略,拓展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丰富课堂学习的整体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教师可以基于教材,探寻资源拓展的链接点和兴趣点,在扩展思维广度的同时深化学生的理解。

一、紧扣主题拓展,唤醒内在期待

(一)扩展认知通道,在体会内容丰富中打开导读窗

统编教材的编排是以主题来构建单元内容,利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这为学生整体性把握单元内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笔者在教学整个单元课文之前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在学生拓展想象的过程中,笔者相机设置统领整个单元的导读题:登上高楼,你会想到什么呢?假如你是站立在广袤而辽阔的青青草原上,你会有怎样的想象?当你看到“电闪雷鸣”“云雾缭绕”这些词语时,你又会想到什么?看到天空中形态各异的白云,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虽然统编二年级教材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单元导语,但运用这一连串的问题将学生的关注力完全置放在整个单元内容上,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感受,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为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二)依循认知规律,在感受形式多样中设置选择单

虽然在单元教学伊始,教师借助于单元导读的方式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想在整个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这种高涨的阅读热情,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变换形式,增设认知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力。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教师就在单元学习前精心设置了学习选择单:朗读诗歌,绘制图画并练习贴画;练眼力,不说话,比比谁的脑筋转得快;尝试动手操作,制作消寒图;通过剪剪贴贴的方式寻找错别字,看谁的发现最巧妙。这样的选择单融合了绘画、描写、张贴等多种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认知方式。学生在选择自己的学习单之后,彼此传递出自己喜欢的信息,学习氛围十分活跃。

在這充满儿童味和语文味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元化、趣味化的呈现形式,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凸显了理解和创新,让学生乐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二、依托专题拓展,激活思维意识

(一)聚焦文本特质,嫁接类群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具有共同的文本特性,教师不妨在教学“这一篇”文本之后,尝试将教学的关注点从原本的聚焦一篇逐步向拓展一类进发,在嫁接性思维中拓展课堂内容。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就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雾描写成一个小孩子,在与世界捉迷藏。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课后练习题的第二题,设置趣味性拓展练习:“雾把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还是_________都_________。”用这个句式将趣味感知与扎实训练融为一体,拓展学生的思维认知,迁移学生的实践练习,将所有具有同质文本的资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了学习目标。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文本内在的资源价值,从中探寻出文本作品的嫁接整合点,实现与教材文本的无缝对接,就能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整合运用,最终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二)创设浓郁情境,依托氛围培育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有一个“识字加油站”栏目,借助于不同的地貌和相关的动物来丰富学生的识字量。教学这一板块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经验入手,并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地貌来列数自己看到的景物,并利用鲜活的板贴和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说景物。

随后,教师尝试打破图片和板贴的顺序,开展“对照图文张贴”的实践性游戏,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并进行说话训练,从而达成了巩固学生识字效果的目的。

三、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材内涵

(一)紧扣重点,在拓展中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因此,我们需要在教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紧扣文本重点,为学生搭建起认知平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这个栏目安排了民谣《数九歌》的背诵。这首民谣以浅近生动的形象记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从冬至到春分之间的各种气候变化。虽然民谣的语言浅显且朗朗上口,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却是陌生的。笔者教学这首民谣时,就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先告知学生《数九歌》的来历,再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其中所承载的丰富信息;接着,笔者拓展补充了“九九消寒图”常见的制作策略;最后,组织学生尝试设计并制作“九九消寒图”,充分感受民俗文化。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了解到发现,从发现到制作”的过程,有效地链接了课内外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从而在趣味盎然之中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二)体现分层,在拓展中多元展示

课堂是学生言语生长的平台,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自觉。只有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活跃起来,他们的思维才能呈现出开放的状态,这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雪孩子》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紧扣课后习题的“默读”要求设置了以下的教学流程:1.利用微课,向学生介绍刚刚接触的默读;2.借助眼力和脑力的练习强化基础性训练;3.在分层要求下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默写。具体的分层训练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一级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二级做到正确默读,且能参与班级中的对抗赛;三级学会默读且具有一定的速度。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脑力和眼力,借助于“我读你看”“读后抢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走进默读的氛围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现有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教师的分层设置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均衡发展,从而有效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认知欲望。

(三)强化评价,在激励中个性表达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高效优劣的甄别,同时也是促发学生有效发展的激励性手段,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内在的不同特点,选择较为合适的评价方式。尤其针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应该将兴趣作为落实评价的第一要素。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将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作为教学点,分别从高低、宽窄、穿插等角度拓展了写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之后的拓展环节,教师又为学生补充了“奖励单”和“处方单”,分别从欣赏、激励和指点、引领的角度对学生的写字效果进行评价,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激活了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观察中体验,在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适度拓展是语文教学的应然之举。针对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单元中的课文进行有效链接与拓展,做到适时、适度且有趣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趣味化语文教学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