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双
[摘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既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形成音乐审美态度的过程。节奏作为音乐的骨骼、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之美,展现艺术魅力。
[关键词]节奏;核心素养;训练;兴趣;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4-0045-02
瑞士作曲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与动力。”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有组织地开展节奏训练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音乐,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音乐知识的能力更上一层楼,使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深深扎根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因此,教师要挖掘生活中有趣的节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感受节奏。如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叫声很有节奏,小鸟的节奏是“叽叽喳喳([×] [×] [×] [×])”,小鸭叫声的节奏是“嘎 嘎([×] [×] )”,牛的节奏是“哞-([×] -)”;大自然也有节奏,小雨的节奏是“沙沙 沙沙([×] [×][×] [×] )”,打雷的节奏是轰 隆 隆([×] [×] [×]);劳动生活中也富含节奏,洗衣服的节奏是“洗 刷 刷 ([×] [×] [×])”,擦窗户的节奏是“擦 擦 擦 擦 ([×] [×] [×]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节奏,同时大家一起跟着拍一拍。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上的编创与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接龙、填空等游戏,甚至加上动作、打击乐,模仿生活中的某一场景或者特定情景。通过这些游戏式的节奏体验,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节奏,音乐创作其实并不遥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就可以創作音乐、表达思想,提升音乐素养。
1.让身体体验节奏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以身体动作来体验、表现音乐。如让学生听鼓声,寻找自己的空间感,即在教室内听教师或者同学击鼓,学生按着鼓声的节奏随意走动,但是不能碰到同学,鼓声停止,走动也停止。在此基础上,通过鼓声改变力度、速度,还可以增加难度,如踮着脚尖走、相反方向走、猫着腰走等,这些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同时,教师结合拍手、踏脚等动作,通过身体的运动,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稳定节拍的感觉、节奏的变化。如听进行曲时,随音乐走路。例如,在听《口哨与小狗》时,让学生两人一组围成大圆圈,脚踩固定的节奏,通过变换方向、舞伴,感受与熟悉乐曲,明确乐曲重复的部分。
2.用人声体会节奏
唱三拍子歌曲时,学生往往找不着重音,但是一说“beng ca ca”,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所以可以用人声感受节奏,为歌曲伴奏。如歌曲《法国号》,高段学生可以用简单的B-BOX为歌曲伴奏,丰富歌曲的音色。这样把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加强音乐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声音模仿乐器的音色,如弹舌的高低“dong da da”,“dong dong dong dong”模仿出双响筒、木鱼的音色,为音乐伴奏。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断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激活思维,为创编音乐提供坚实的基础。
3.以乐器表现节奏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打击乐器,因此音乐课堂中各种富有特色、节奏鲜明、声音有趣的打击乐器深受学生的喜欢,它们能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增添色彩。例如,在《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初听音乐感受伴奏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再想想该节奏型模仿了什么乐器的音色,最后拿出铃鼓和着音乐拍一拍该节奏型。通过一步一步地深入,学生对该节奏型记忆深刻,体会到新疆舞曲的特点。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制乐器,把这些就地取材的乐器应用到节奏伴奏中,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丰富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参与创造的动力。
1.基础的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根本,没有节奏作为支架就没有音乐,而不同的节奏型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不同节奏型的作用。
如上图的这一节奏型,既可以由学生独自左右手完成,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打左手的节奏,一组打右手的节奏,还能分成四组,即两个节奏交替进行,通过合作克服拖拍抢拍的问题,稳定节奏。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唱旋律与敲击节奏(如下图)。
对于多声部的节奏训练,也非常有必要。如低段学生,可以通过模仿音色来感受多声部;高段学生,则通过身体各部分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声部的节奏,如捻指、拍手、跺脚、拍腿等(如下图)。
这些音乐活动,学生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和同学相互配合完成,还可以加入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音乐,增强表现力,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2.利用节奏为歌曲和乐曲伴奏
学生的听觉体验是从音乐要素中获得的,掌握的节奏从简单到复杂,同时能将所学运用到音乐作品中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音乐审美和创造表现力,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例如,在《暴风雨》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闪电”“雷声”“风声”三组,根据教师的指挥,聆听音乐。每组学生按固定节奏型进入,完成与音乐的三声部合作,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又如,在教学《白桦林好地方》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即一组模仿铃鼓[×] [×]︴,一组模仿沙锤 0 [×] [×] [×],一组模仿铃鼓节奏,一组拍击沙锤节奏,四组同时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美妙与和谐。
总之,节奏训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画好节奏这骨,才能丰富音乐之血肉;只有夯实好节奏这基石,才能建设音乐之高楼。同时,在不同类型的音乐节奏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音乐学习方式,养成聆听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才能让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扎根音乐课堂,使学生通过节奏去感受美妙的音乐世界,去探索新奇的音乐世界,去发现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