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阅读的内驱力——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2019-08-27 07:27余鸾声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阅读兴趣语文教学

余鸾声

摘要: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与自我,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来帮助学生拓展语文视野,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

近年来语文学科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所谓综合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感情、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而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应当是积极发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发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是阅读教学应当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以“興趣”作为老师。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需要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在读中感悟、提高。在犹太人种族里有一个传统,当让他们的孩子刚刚懂事时,孩子的母亲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品尝书上的那滴蜂蜜的味道。“书是甜的。”因为知识像蜜一样甜,所以孩子从小便有了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因为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才对学习孜孜不倦。爱读书的孩子,都将在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发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应当重视文学作品的作用。给予孩子们思想的陶冶,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情绪体验。老师与学生共读《老人与海》。大多数学生记住了老人桑提亚哥的坚毅、宽厚和仁慈。作为一位84天没有捕到鱼的渔夫,他备受他人的耻笑。然而,这样一位瘦削的老人,却敢于与大鱼在深海处周旋,“胆敢”和鲨鱼们抢食。他的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性格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读完这个故事,学生说“我要做一个迎难而上的人。”是的,这就是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具有一种撼动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我们教育学生,不应当仅仅教授学生知识,而应首先教给他们做人的品格。

强调个性化阅读,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观点,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合理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很多学生爱看《夏洛的网》,有的孩子读完这本书后认为坦普尔顿很可爱,而有的孩子则认为它太现实、缺乏“人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样的不同声音,我们予以尊重。有的孩子认为威尔伯虽然有趣但是显得太过普通,它不值得夏洛对它那样好。这个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威尔伯和夏洛是最好的朋友,夏洛伯竭尽全力帮助和保护威尔伯,而威尔伯最终也没有辜负这份友谊——为了帮夏洛带回它的卵,威尔伯不惜以它最在意的食物为代价,和坦普尔顿做交易。这也许就是人间真情了。这样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保护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建立起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发现美和感受美。

重视经典名著的启蒙作用。优秀的文章,它像一粒种子,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可以帮助孩子们心灵健康、积极、向上地成长。个性化的阅读,应选积极向上的阅读内容,以及可读性强的内容,如文学名著类书籍。这首先应当包括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正确判断。阅读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孩子身心发展。因此,在阅读内容方面,家长和老师应当进行双重“干预”。这样的“干预”不是粗暴地强制执行家长的意见。这样的干预不是简单粗暴地“允许或者不允许”。而是,身体力行地示范引领,是建立在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干预”。例如,家长身体力行地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阅读名著类书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选择阅读内容的方法。家长的示范作用和老师引领作用,将成为孩子正确选择阅读内容的重要助力。

养成阅读习惯应当包括学生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有阅读后分享或积累的习惯。培养阅读习惯也应当和扩展阅读面和增加阅读量相结合。学生的阅读是否具有专注力,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学生是否都能保持一种持续向前的状态。尊重学生阅读的时间和节奏,不粗暴地打断学生的阅读节奏。也有的学生不愿意读,不肯读书,于是家长或者老师批评孩子。这样的做法同样是有害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应当家校联合,共同致力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发掘阅读的内驱力,应当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阅读兴趣语文教学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