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路径研究

2019-08-27 03:44秦静姝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路径

秦静姝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4月15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同时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国家安全在国内和国际上都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隐患。近期在美国单方面的挑战下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反映出中国的科技安全、经济安全等方面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应当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因此大学生应成为国家安全教育的关键对象与承载者,其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应当得到增强。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路径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意识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习近平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国家安全意识的内涵

所谓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主观反映。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三个维度中,认知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情感意即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而意志则是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换言之,认知主要是关于“是如何”的认识,情感主要是关于“应如何”的认识,意志主要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

国家安全意识就是指大学生对本国国家安全实际状况的认知程度、情感态度和意识行为。认知程度就是指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的掌握、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本国国家安全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情感态度就是指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及相关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对本国国家安全现实状况的切身感受和评价。意识行为就是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在国家受到安全威胁时,能够主动维护本国国家安全的意识取向和自觉行为,为维护本国国家安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一)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需要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依然存在。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成为了各国努力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争端和摩擦。比如最近成为全球焦点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就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封锁中国高新技术领军公司华为,将其列入“实体名单”,企图全面压制华为产品的出口并切断华为所需核心零件的进口渠道,这一举动极度的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不仅如此,在台湾、西藏和南海问题上,我国也面临西方国家的责难和干涉,甚至演变出极端分子的暴恐行为,严重危害我国治安,威胁国民人身安全,这无疑挑战了我国的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除开外部挑战,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内部问题,比如资源开发力度和技术赶不上资源消耗的速度,导致我国诸如石油这样的资源依赖进口;快速增加的经济也以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等等。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我国国家安全现状亟待改善。作为大学生,了解我国国家安全现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享受着时代发展带来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成果,往往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才能保证其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力量。

(二)防范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关键保障

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全世界异质文化的频繁交流。此过程中,一些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确实成为了落后国家改变自身落后状况的精神养料,但同时,西方国家也通过文化侵略、文化霸权和文化渗透等方式使其他国家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等遭到冲击和破坏。比如在2010年美国的国家战略报告中,明确将“在国内和全世界尊重普世价值”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目标之一。其通过广播、影视、网络及文化活动等向他国进行单向的文化输出,传播美国式民主、价值观、文化及生活方式。尤其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受到众多年轻人的青睐。大学生群体作为新生代,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多元化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容易成為被渗透的对象。因此向大学生普及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等理念至关重要。不仅要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危害性,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更要培养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手段

当今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校共同的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也成为了教育者关心的重点。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七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从以上素质不难看出,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国际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和抵御文化冲击维护民族精神的品格。

三、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路径

笔者本人从事国家安全课程的教学,在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历年教学经验以及对本课程学生的访谈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不是通过在国防教育或者思政教育中增加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就能得到有效改善的,也不是简单的设置一门国家安全的课程就能达到目标。而是需要全面的统筹,并结合互联网的运用,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开始转换,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制定一整套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大学生理性的树立国家安全观,正确的认知国家安全理论,合理的激发爱国热情,积极的做出维护国家安全的举动。

(一)制定具有国家安全意识的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顶层设计环节。一切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都应该围绕培养目标展开。所以应将国家安全意识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明确写入培养目标。在了解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和当今的世界局势,目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目标可以从认知程度、情感态度和意志行为三个方面制定培养目标,即掌握国家安全相关知识、具备正确的国家安全观、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坚决抵制并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科学的培养目标能够让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形成由上至下贯穿始终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后续各项举措的实施。

(二)完善国家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两课即《形势与政策》和《思想道德修养》中增加国家安全的部分,这明显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安全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一两个章节不足以让学生对国家安全有全面的了解,这样不利于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所以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建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是开设专门的《国家安全》公共课,完整的将国家安全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环境、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包含了传统与非传统的11种国家安全。如果条件允许,课程可以聘请各个领域的安全专家为学生们讲授各领域最前沿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热点。其次是在专业课中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将专业知识和国家安全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比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包括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路径和网络安全法等知识点;针对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加各国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点,这样既能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又能为学生提供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可谓一举多得。最后是在思想政治课中整合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倡导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号召下,更新课程的内容,结合国家安全时事热点,也不失为以重新的尝试。

(三)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方式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已不是新鲜事物,对于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也可以利用成熟的网络平台对传统的教师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当然笔者认为不能直接摒弃课堂教学,应该将线下的教学实践和线上交流学习有效结合。目前比较常见的线上学习平台包括慕课、网络精品课程,网易公开课等,还有为移动媒体量身打造的应用程序,例如盗梦空间、青年大学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已有的线上学习手段帮助学生在课后以及碎片时间随时了解国家安全新动态。针对学生偏好,设计国家安全测试题及PK擂台赛等形式来考察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

(四)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

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完善的课程体系最终还是得由处于教学教辅一线的教学队伍来实施。因此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刻不容缓。目前高校里主要从事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教学的教师主要是思政课教师,这意味着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和完整的国家安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另外一个挑战师资能力的因素在于国家安全包含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例如经济安全涉及到的金融货币知识、网络信息安全里涉及到的计算机加密解码技术等。基于以上原因,国家安全教师队伍最好以形成梯队的跨专业课题组的形式来建设。这样既能整合教师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教学教法的交流。

(五)营造校园文化并丰富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中获得蓬勃发展,往往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依托校园文化。结合国家每年4月15日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打造校园国家安全教育日或教育周活动。通过宣传标语征集、国家安全讲座、革命老军人进校园、学生社团国家安全主题活动等方式增加学生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关注度和参与感,制造有感染力的校园氛围以及体验式的校园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还能促进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自愿性。

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青志协可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去社区宣讲国家安全知识,在與民众的互动中强化自身国家安全意识。学校可以开展暴恐等突发事件演习,在校园模拟突发性事件的场景,组织师生有序高效的撤离,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和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对于具备专业国家安全知识的学生,可以鼓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提供机会让其参与到公司企业的策划案中。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背景下,我国国家安全会面临更加严重和深刻的威胁。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让大学生及时感知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并激发大学生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将成为大学都面临的紧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从培养目标到社会实践环节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路径提出了一些拙见,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DB/OL].新华网,2014-04-15.

[2]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3.

[3] 吕佳.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状况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14.

[4] 刘兴德,田斌,于成文,王维才.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9(04):20-22.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
“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