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在高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该制度在多个方面都进行调整、创新和完善,然而这些变化之处给高校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高等学校在应用《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提出解决建议,以期高校更好的适应制度变化。
【关键词】高等学校 政府会计制度 财务工作
一、高等学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发生的变化
2017年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并于2018年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补充规定与衔接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要求单位使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模式,实施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核算办法,其中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及时反映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预算会计编制决算报告;财务会计则使用权责发生制,正确核算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良好的财务信息基础。在这样的双重核算方法下,会计要素变化为“3+5”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财务会计要素则在原有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基础上增加收入与费用),日常业务在会计处理上采用“双分录”形式,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不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业务及其他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即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另外在具体业务核算上主要有如下变化:
(1)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依据发生制按月计提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并分别计入对应的费用类科目,从而真实反映当期成本费用,对揭示高校运行成本具有一定的意义。
(2)坏账准备:政府会计制度为遵循谨慎原则,准确反映财务状况,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因业务活动产生的应收类款项,债权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需按一定方法和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3)存货:在原制度下,存货的核算于领用时记入相应的支出科目,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存货于购入时即记入相应的支出科目。
(4)投资:原有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然而在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应使用权益法根据被投资单位每年的净损益和股利分配情况,分别核算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
(5)基建工程:不再对基建工程进行单独建账核算,而是按权责发生制统一核算基建工程实际发生的工程款项,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简化,全面反映单位基建财务信息和基建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
二、高等学校应用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挑战
相关规定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虽运行至今已经一段时间,但高校在具体应用政府会计制度时仍存在一些挑战,这些问题亟待在短时间内解决,以确保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运行。
(一)准确计提折旧与摊销的挑战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计提折旧和摊销,并计入对应的费用科目,建立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之间的勾稽关系,以此来加强高校运行成本核算,优化高校资源配置。但准确确定折旧与摊销数据首先需要确定资产的类别、使用年限、受益对象、性质、状况等信息,因此,完善资产管理信息是这项工作顺利执行的前提。但是,高校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实际管理中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其账目与财务数据可能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要由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合作对有关数据进行完善整理。
(二)收入确认方法选择的挑战
在实施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体系核算的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财务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而高校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捐赠等其他收入。其中财政拨款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捐赠收入在实施新制度后,仍按收付实现制核算。而事业收入需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依合同进度确认,测定合同进度时,可选择的方法有:⑴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⑵已经完成合同工作量占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⑶已经完成时间占合同期限的比例,⑷实际测试的完工进度。在选择哪种方法时,高校需考虑其执行难度,比如第2和第4种方法不易确定具体数据,又需考虑其准确性,如科研項目支出不均衡则第1种方法不可取,还需考虑若合同款项未到账而合同任务已经发生时,如何确认收入,会不会存在合同款项变更的情况。故高校需综合考虑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三)对高校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挑战
政府会计制度能否有效贯彻执行,关键在于执行制度的财务人员,高校财务工作人员不同于其他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平均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退化及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而本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变动较大,内容复杂,虽然新制度实际执行前组织过理论知识培训,但事前培训与学习的效果往往不佳,财务人员仍存在对政府会计制度理解不深入、实际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问题发现与总结如若不到位,将不利于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挑战
政府会计制度的双分录特色,给财务信息系统带来的第一项挑战即如何利用财务会计凭证触发智能引擎生成预算凭证来避免双倍的工作量,但并不是所有业务均为双分录处理,政府会计制度仅要求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业务进行双分录处理,故财务信息系统需正确的辨别业务类别从而生成所需的会计分录。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合同收入的确认均要求财务信息系统与有关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从而保证相关制度顺利执行。
三、高等学校应对政府会计制度应用中面临挑战的建议
(一)完善高校财务制度
政府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颁布后,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与之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摒弃原有核算制度的不足之处,使会计核算制度适合高校自身发展,同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 、资产管理办法等进行修订完善,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资产与负债管理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高校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因此高校应按照制度要求明确各项资产负债的管理办法,如对固定资产应明确其核算办法,理清数据,据实计提折旧;对应收类款项,依据谨慎性原则,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基本建设项目和非基本建设项目分别独立核算,据实反映实际支出;对各项或有负债应进行披露或提示,如将承担担保责任产生的现时义务纳入预计负债科目核算。同时,在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
(三)强化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高校财务人员一直以来习惯了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的预算会计,新制度的变革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不仅在执行制度前进行理论培训,还应当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的更新其理论和实务知识储备。培训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定期培训、专题研讨讲座、高校间交流等。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应科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不断督促财务人员主动学习,自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尤其是发生新制度变革时,可组织进行新制度的理论和实务知识竞赛,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学习积极性,以弥补组织集体培训时学习效果良莠不齐的弊端。
(四)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本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发生的变化较大,原有的软件运行模式无法满足高校的改革需要,因此必须结合政府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系统的升级除了满足最基本的智能双分录之外,还要使其实现与国库支付、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的对接,以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系统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此带动财务与业务更高程度的融合,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实现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同时也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信息化系统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其不仅能熟练运用系统进行核算工作,更能够利用财务信息系统提炼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工作。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于高校来说意义深远,对于高校财务工作的规范与管理起到了一定促进,高校可借此机会改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对各项资产与负债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将加速财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但这些变革的过程中必然存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全面考虑、认真对待,才能使得新制度有效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熊娜.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8.
[2]宋蕾.政府会计改革下高校財务治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9.
作者简介:汪静,女(1986-),汉族,湖北武穴,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政府会计制度,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