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采用果糖注射液的效果探究

2019-08-27 00:00孙国颖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慢性乙肝安全性糖尿病

孙国颖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采用果糖注射液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滴注前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滴注完毕后以及1.5 h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波动,对照组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滴注药物前、滴注完毕即刻以及滴注完毕后1.5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期间内无明显异常反应,病患的血尿酸以及肾脏功能指标均正常,不存在电解质以及心电图异常现象。结论 对于慢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果糖注射液为输液溶剂安全有效。并不会对患者血糖水平造成显著影响,并且也有助于稳定病患的胰岛素水平,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乙肝;糖尿病;果糖注射液;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12.62;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5(b)-0071-02

慢性乙肝在二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发病率约为25%。为普通群体的4倍左右。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水平进一步下降,糖原异生能力以及肝糖原合成度也显著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血糖波动非常明显。另外也有文献证实[1],2型糖尿病和慢性乙肝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相辅相成。在这种情况下,果糖在临床中应用研究也有所增多。果糖在人体肝脏内经过果糖基酶以及己糖激酶代谢为1,6-二磷酸果糖。同时也会直接开展糖酵解过程。所以说,和葡萄糖相比,果糖的分解速率显著更快。且值得说明的是,果糖基酶活性程度并不依赖胰岛素的调控,即便在无胰岛素影响状况下,也可以被转换为糖原。因此能够显著减少血糖波动,降低患者发生低血糖风险概率。在摄入果糖之后,餐后不会诱导以及刺激胰岛素分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可能和胰腺β细胞,仅仅存在较低水平果糖载体有关。静脉输入果糖只能够边缘性的加大循环内胰岛素水平[2]。为了全面分析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者使用果糖注射液的效果,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均为AST或者ALT上升的CHB患者。同时包含HBeAg阳性、HBeAg阴性慢性乙肝。受试者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对象:失代偿期肝硬化者、肾功能不全者、CHB同时合并及甲肝、丙肝、丁肝、戊肝者。血液病者,自身免疫水平低下者,拒绝参加实验调查者,近半年内进行过手术、烧伤病史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精神疾患。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 29例,女性 21例。年龄区间为34.25~78.69岁,平均年龄为(53.26±2.14)岁。平均BMI为(23.36±2.14)kg/m2。观察组男性 31例,女性 19例。年龄区间为36.35~79.65岁,平均年龄为(54.28±3.66)岁。平均BMI为(23.97±2.25)kg/m2。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服用降糖药品。目的在于全面控制血糖水平。注意做好饮食干预工作,积极控制糖摄入量,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不良饮食对于血糖所造成的影响。观察组受试者使用剂量为500 mL浓度为10%的果糖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50234)静滴治疗。对照组使用浓度为0.9%的NS溶液(国药准字H20023484)500 mL,静脉滴注。两组病患输注时长一致,均为3 h/次,每天进行1次。连续治疗3 d。在此过程中应当做好禁食以及禁饮工作,同时也要停止使用任何含糖类药品。

1.3  观察指标

在受试者静滴前、滴注完毕即刻以及滴注完毕后1.5 h几个时间段测定病患的胰岛素水平以及血糖水平。该实验利用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糖测试设备对患者的血糖加以测定。同时也使用该公司生产的胰岛素测定试剂盒,完成胰岛素测定。测定时间为3 d。选择相同时点均值。同时也要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肾脏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分析是否存在心电图异常以及电解质异常现象。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静滴药物期胰岛素水平比较情况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滴注前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滴注完毕后以及1.5 h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波动,对照组波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受试者静滴药物期血糖变化比较情况

和对照組相比,观察组滴注药物前、滴注完毕即刻以及滴注完毕后1.5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受试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受试者治疗期间内无明显异常反应,患者的血尿酸以及肾脏功能指标均正常,不存在电解质以及心电图异常现象。

3  讨论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2%。由此能够得出,当前中国现有的慢性乙肝感染率约为9 300万人。在此其中CHB患者为2 000万人。该疾病患者同时合并ALT以及AST反复持续性上升.导致受试者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为炎症反应。所以说,对于此类患者应当使用具有抗炎保肝功能的药物。比如甘草酸制剂等等。值得说明的是,甘草酸制剂会导致患者出现假性醛固酮症,具体表现为血压值上升、体液潴留、钠潴留、浮肿等等。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失代偿期患者所输入的溶液尽量不选择氯化钠注射液[3]。

临床建议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溶液作为溶剂。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乙肝患者,注射氯化钠注射液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引起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所以说,对于此类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建议使用葡萄糖注射液完成治疗。相较于葡萄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①代谢过程相对稳定,作为手术来讲即为首选溶剂。②果糖注射液进入到细胞中代谢时不需要依赖胰岛素。③果糖注射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游离脂肪酸氧化度,进而也减少了机体生成体量,缓解精铜症酸中毒临床症状。

相关文献证实,对于合并癌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果糖注射液完成输注,其血糖水平并无显著变化。病患在接受化疗过程中,由于胰岛素水平不稳定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发生概率也明显降低[4]。并且值得说明的是,果糖注射液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影响均不大。所以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果糖注射液除却能够及时补充热量之外,也不会对患者的血糖基线值产生显著影响,其为一类良好的输液溶剂[5]。

对于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本实验使用果糖注射液开展静脉滴注,并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的对照组加以对比。结果证实:使用果糖注射液滴注并不会导致患者血糖发生明显波动,而使用生理盐水滴注的对照组完成滴注后胰岛素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在滴注过程中,胰岛素水平略有上升,完成滴注之后趋于稳定。滴注前后并不存在明显差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水平稳定性明显比对照组好,且值得说明的是两组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后并未出现严重的副反应现象。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果糖注射液为输液溶剂安全有效。并不会对患者血糖水平造成显著影响,并且也有助于稳定病患的胰岛素水平,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俞晓玲, 韩荔芬, 林云萍,等.果糖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7):55-58.

[2]  王军英, 薛连彬, 王军媛,等.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空腹血糖、HbA1c变化的相关性[J]. 实用预防医学, 2016, 23(7):841.

[3]  俞晓玲.果糖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2):154-156.

[4]  刘玉芝, 王言飞, 顾慧. 对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疗效[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5]  陈美玲. 延伸性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吉林医学, 2016, 37(9):2364-2365.

(收稿日期:2019-02-12)

猜你喜欢
慢性乙肝安全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果糖注射液对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